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
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孟子特点•善辩。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孟子》简介•《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孟子第一则读准下列字音王好()战hào弃甲曳()兵yè数()罟()不入洿()池ɡǔwū衣()帛()鸡豚()狗彘()之畜()túnzhì庠()序xiánɡ饿殍()piǎoyìcùbó然而不王()者wànɡxù移其粟()于河内sù申之以孝悌()tì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对于黄河北部到这样考察荒年第一段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邻国的百姓不会更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取独国君谦词语气词连用使动,使…迁移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国都城在大梁,故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第二-四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喜欢请允许我用打比方击鼓,名→动兵器拖着逃跑有的才凭借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个比喻:(在)咚咚地击鼓,兵器已经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凭借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是没有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罢了这通“毋”,不要只是衬字“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违背,耽误粮食尽cù,密网池塘砍伐树木,名→动按照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第五段名→动,埋葬,办丧事“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了;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鱼鳖就吃不完了;按照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养活家人,埋葬死者没有遗憾了。这是王道的开端。动→名,活着的人动→名,死去的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以:介词,凭借衣:yì,穿,名→动帛:丝织品;豚:小猪;彘:大猪;之:代词,复指;畜:动词,喂养无:通“毋”,不要失:错过;食:吃五亩地的宅院,把桑树种上,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丝织衣服;鸡、猪、狗等的喂养,不要错过它们的养育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夺:耽误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学校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百亩的农田,不要耽误他们的农作季节,数口的人家就可以凭借这而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百姓然:这样而:表转折,却王:wà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七十岁的人穿着丝织衣服,吃肉,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人,不曾有过这样的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狗和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济;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检:约束;涂:通“途”,道路;殍: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岁:年成二、通假字:找出各项中所通假的字•1、不可,直不百步耳。•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王无罪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直”通“只”“无”通“毋”“颁”通“斑”“涂”通“途”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2、河内凶3、请以战喻4、弃甲曳兵而走5、或百步而后止6、然而不王者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形影孤单的人黄河/河流荒年/凶恶,不吉利请允许我/礼貌用语,让对方……兵器/士兵跑/行走有的人/或者这样却/连词,表转折特殊句式1、是亦走也。2、王道之始也。3、非我也,岁也。4、非我也,兵也。5、未之有也。判断句宾语前置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树之以桑9、申之以孝悌之义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以•申之以孝悌之义•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五十步笑百步•王好战,请以战喻介词,把介词,按照介词,凭借介词,用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然而不王者5、王无罪岁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名词活用动词◆谨庠序之教◆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形容词活用动词动词作名词问题探讨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讨论: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违农时(农)保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保民教民王道之始王道之成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对比狗彘食人食(贵族)涂有饿莩(百姓)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孟子在最后一层旨在说明什么?孟子第二则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处室:住在一起。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餍:满足、饱食。反:通“返”。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她们的)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其:指良人。未尝:不曾。显者:有名望的人。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词,消独,后一个“之”是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家不曾有有地位有声望的人来过,我要暗中看看他去些什么地方。”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蚤:通“早”施(yí):通“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从:跟随国中:都城内国,国都、京城卒,最后之:去、往东郭:城之东门外墦间:坟墓间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的人乞其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不足:不够吃,没有吃饱顾:回过头看、环视之他:走向其他人其:大概为:是道:方法。第二天早上起来,(妻子)就暗中跟随丈夫,整个都城里没一个人站着和他讲话的人。最后他到了东门外的墓地里,走向祭祀先人的人,向他们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不够吃,又环顾四周,走向其他的人,这大概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仰望:依靠、指望。今指敬仰而有所期望讪(shàn):讥讽相泣:相向涕泣,面对面哭于中庭:在庭院中,介词结构后置未之知:宾语前置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子骄:轻视。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一生依靠的人,现在却像这样的!”(于是)跟他的妾一起大骂她们的丈夫,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泣,可是丈夫并不知道这些,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傲视他的妻和妾。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之墦间,之祭者,顾而之他表推测,大概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宾语前置句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由:介词,从之:音节助词则:那么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所以……者:用来……的方法利达:显达希:通“稀”,少。几稀,不多,一丁点译文:(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泣于中庭的人,是很少见的!(2)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①无乃尔是过与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余之人不余欺也④大王来何操⑤夫晋,何厌之有(1)文中宾语前置句:良人未之知也。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重复了一遍,为什么?明确:突出这一现象,显示其不同一般,令人生疑。哪一句点出了齐人可疑的关键?明确:而未尝有显者来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人交往,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明确:1、妻妾的羞惭愤恨。2、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如果结尾改为齐人一到家就被妻妾揭穿真相,臭骂一顿,这样改好不好?明确:不好。让齐人浑然不觉,自己蒙在鼓里却还以为别人被自己蒙在鼓里,兴冲冲地继续吹嘘夸耀,这就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效果,增强了讽刺性。寓意分析齐人有一妻一妾对比一: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妻妾面前的“骄”对比二:齐人与妻妾人生准则的对比齐人乞食不知羞耻妻妾为丈夫行为痛哭坟场的“乞”指责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妻妾都感到无地自容。本则寓言内容是什么?孟子第三则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什一:什分之一去:除去,废除征:动作名,征收的赋税今兹:今年轻:形容词使动,使…轻以:表目的已:停止戴盈之说:“让国君实行十分之一的税率,让国君废除关卡和市场的征税,今年,请让我不能做到,请让国君减轻赋税和关市之征,来等到明年再全部废止,怎么样?”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日:名作状,每天攘:窃取,偷或:有人是:这道:道义,正道损:减少月:名作状,每月如:如果其:代指国君征收苛税的办法斯:则,就译文:孟子说:“现在有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的正道!’他说:‘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来等到明年停止偷鸡。’如果你知道国君征收苛重的赋税不合道义,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运用偷鸡者知道
本文标题:《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0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