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操其人曹操,旧舞台上的“白脸”、小说家笔下的“奸臣”、时评中的“乱世奸雄”,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这样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其真面目如何?待我们一探究竟!曹操精兵法,善诗歌,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代表作有诗歌《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人们论及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时,往往笼统地以“悲凉慷慨”、“梗概多气”加以概括。其实,曹操特殊的经历和地位,使他的诗歌与其他建安诗人相比,颇具独到之处。诗人将昂扬的奋斗向上的精神与沉郁悲凉的心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古朴苍凉、沉雄顿挫、慷慨激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时志显情博大雄伟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其审美情趣也和一般文人不同,他的诗中很少有柔风细雨、杨柳弯月的绮靡,用来明志显情的意象都体现出博大雄伟的特色。《观沧海》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农历七月,曹操北征乌桓(在尚未与乌桓正面交战之前),进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致所做。这首四言绝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用饱满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当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是千古名句!观沧海沉雄顿挫慷慨激昂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面对矛盾交织的社会现实,没有悲观厌世,而是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豪情。他善于描写社会现实,揭露矛盾,处处灌注着要求建功立业的进取心和统一天下的雄心。这使得他的抒情诗具有强烈的鼓舞力量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诗风粗犷刚健,气韵沉雄。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龟虽寿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其一)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百官们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创作背景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诗境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诗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第一层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并没有软弱消沉,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分层分析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第二层借诗经表达诗人什么心情?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乃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第三层:这一层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本层中明月句有何深层含义?后四句表明作者的什么愿望?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忧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忧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求贤不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功业未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志一统天下英雄的慷慨悲歌艺术手法鉴赏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以山高水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文学贡献第一,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曹操现存的二十五首诗歌全是乐府诗,这些诗歌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以及乐府民歌中常见的题材,在这一点上他明显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但是他又对汉乐府民歌进行大胆的革新,因而富有创造性,这种革新,表现在一是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眼界较狭小,对重大事件较少涉及,而他则在乐府诗创作中直接反映汉末重大历史事件,这就对民歌的传统有所突破。二是他虽沿用乐府古题,却又是以古题写时事,可谓是袭古题而不袭古意。如《短歌行》,崔豹《古今注》曰:“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这是古辞内容,而曹操的《短歌行》在咏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时,又加进了求贤才的内容。第二,他的诗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极为本色。建安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凋弊,满目苍瘐,作为政治家的曹操蒿目时艰,故其抒发情感往往慷慨悲凉,这也成为他诗歌风格的基本特征。而在诗歌的语言上,他又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细,而是喜从大处着笔,厚重古朴,真实直率地坦露自己的胸襟,显示出鲜明的个性。故钟嵘评云:“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敖陶孙云其:“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陈祚明云其“跌宕悲凉,独臻超绝。”第三,在体裁上,他四言、五言均有,且皆成就不凡,就五言而言,他是开建安文人五言诗之风气者,就四言而言,他则《诗经》之后复兴四言的大家。这是因为《诗经》之后,文人的四言诗很少出色者,他不是机械的摹拟《诗经》,而是在内容与情调、句法、词法均有创新,从而使四言诗在《诗经》之后又大放异彩。建安风骨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80-81]后又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称及曹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名家评论在中国历史上,能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曹操是首当其冲的一人。同样,作为抱负远大、气吞山河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与曹操有着超越时空界域的“相似”之处;作为诗人,在行军打仗之际,一个横槊赋诗,一个在马背上吟诗,在抒发的思想感情方面,二人存在着内在蕴涵的“神似”之处。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阅读和批评中,他对曹操的诗歌似乎更为偏爱。不论是在生活中、会议上、行军中,还是在家庭教育上,他都曾不止一次地谈到曹操。在政治上,毛泽东认为曹操是一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从曹操身上,毛泽东汲取了不少政治智慧。在文学上,毛泽东认为曹诗具有很强的人民性,且慷慨激昂,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境界。在情调上,毛泽东对曹操的“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的大手笔表现出的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很赞赏。作为一文学爱好者,我对毛泽东与曹操诗文的宏伟非凡的气魄也很是欣赏。毛泽东与曹操毛泽东喜欢曹操诗的现实主义的特质。毛泽东对曹操诗的现实主义特质的喜爱体现在他喜欢曹操诗歌对现实的关注,并善于用诗歌来反映现实生活,关注人民,反映其精神境界,反映其政治理想。在诗文内容的精神境界上,在毛泽东丰富复杂的革命生涯和多姿多彩的情感生活中始终贯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不可摧折的乐观精神。这种精神力量影响到其诗词的创作倾向。这与曹操诗内容上积极进取精神相似。如若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我想,他们俩会以诗会友的。曹操,武略泱泱,文才滔滔;建安文章,慷慨风骨;诗歌史上璀璨的奇葩。这位文坛武将倾尽威风也会担心人生短暂,惟恐抱负不足以成就天下。这就是曹操,流传至今的曹操,用毕生的智慧与谋略创造了历史上的奇迹!
本文标题:曹操.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0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