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名词解释1、“医”:狭义是指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广义是指全体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人员及医疗机构,还包括医学教育工作者。“患”:狭义是指患者和家属亲友及相关利益人。广义是指除“医”以外的社会人群。2、医患沟通: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诊疗、服务、健康及心理和社会等相关因素,以患者为中心,以医方为主导,将医学与人文相结合,通过医患双方各有的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使医患双方达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指引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达到维护健康、促进医学发展的目的。3、知情同意:在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医疗信息的基础上,由患者作出自主医疗的决定,这是患者的一项基本权利。4、无过失补偿制度:无论医院是否存在差错过失,受害患者家属都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其金额则由第三方经认真考评后决定。5、医学模式:是人类抵御疾病和认知生命的实践过程中对医学的总的看法,即医学观。6、医事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构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因医事活动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7、循证医学(EBM):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善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其核心思想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尽量以客观的科学依据结果为证据,判断病人的病情并作出诊断的决策。医患沟通是循证医学模式实现的最佳形式。)8、医患关系:是指在医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广义上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医疗行政和后勤人员等)与患者一方(患者、亲属、监护人员及单位组织等)的之间的关系。9、医德:是指医务人员自身道德品质和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10、医学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11、人际沟通:人与人以全方位信息交流以达到人际间建立共识、分享利益并发展关系的过程。(基本原则是:尊重、诚信、明确、理性、连续性。)12、医患纠纷:狭义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存在分歧从而引发争议的事件;广义是指患者认为在诊疗护理过程患者权益(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名誉权、隐私权、处分权)受到侵害,要求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事件。(分类及表现)13、知情缺失:是指医护人员在医疗全程中,忽视患方的知情同意权,未告知或及时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风险程度、预后情况及医疗费用等患者及亲属特别关注的信息,而实施医方单独制定的诊疗措施。14、诊疗全程医患沟通:是以新的医学模式为基础,遵循循证医学,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实施个体化、全方位的沟通,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15、“一站式服务”:就是把需要集体办理的事项和具体关联的收费、服务及其他系统最大限度地进行调度,形成完整的服务链。16、医院“绿色通道”:是指医院在抢救危重症伤病员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通畅的诊疗过程。17、医疗事故纠纷: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二、简答题1、简述医患沟通的宗旨和理念?宗旨:树立医务工作者的现代化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的升华医德水平、强化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法制观念、管理能力,掌握医患建立共识并分享利益的客观规律和应用技能,实施医学模式的渐变与转型。旨在充实患者和社会人群的基本医学知识和健康意识,理念:医患沟通是现代医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医疗卫生服务重要的过程环节,是医学与人文融合的平台。我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格局调整以及新旧观念的碰撞。而根本原因是医患双方对于自我身心全面认知的不足,导致医疗保障、法律法规、人文环境及医院管理建设的欠缺。医务工作者应以人为本。践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职业宗旨。医患沟通,本质上是人与人的沟通,是医患对自身的认知和觉醒。医患沟通时生物医学与多门人文社会学科综合而成的实践与学问。2、简述医事法的特征?作为法律,医事法具有一般法律的特征:国家意志性;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国家强制性;作为调整医事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医事法还有自身的特征:以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为根本宗旨,是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主要标志;综合性和多样性;科学性和技术规范性;社会共同性;3、简述医事法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按照法作用于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和内容间的差异,医事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社会作用:维护法的秩序;发展社会公共事务;医师法责任分类:医事民事责任,医事行政责任,医事刑事责任。4、简述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一)尊重:尊重是人心理的第一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尊重又分为自尊和他尊,在尊重自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二)诚信:诚信是沟通的基础和前提,沟通最基本的心理保证是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沟通交往是难以发展的。(三)明确:当语言沟通所用的语言和传递方式能够被接受者所理解时,就可以认为它是明确的信息。明确的信息能起到沟通的效果,所以沟通过程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四)理性:确保沟通在理性的基础上,避免情绪化。(五)连续性:有效的沟通必须具有时间、沟通内容与方式上得连续性。5、简述影响沟通的个人因素有哪些?(一)信息表达和理解的能力:是指沟通者能否将信息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如:儿童、智力低下者、精神疾病患者、神志不清者,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对信息的表达和理解。(二)沟通者的生理及情绪状态:是指沟通者身体及情绪上是否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舒适的状态、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沟通双方系统的表达和交流信息。任何一方处于愤怒、激动、焦虑或者身体不适状态均影响沟通的效果。(三)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能力、性格、气质及品德修养的优劣,对沟通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品行良好、性格豁达开朗的人总能有效地与人沟通,赢得更多的朋友;而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如以自我为中心、孤僻、多疑、自卑、妒忌等,均会阻碍人际沟通的有效进行。(四)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在人际沟通中,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也会影响沟通的有效进行。常见几种阻碍有效沟通的不当技巧:改变话题、催促对方、主观判断或早下结论、虚假或不适当的安慰和保证。6、简述医患关系的三种类型及各自的适用范围?(一)主动-被动型:是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普遍存在于现代医学实践中。特征是医生对患者单向作用,“为患者做什么”。完全把握了医疗的主动权、决策权。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急症重伤、麻醉意识丧失情况下的抢救医疗。(二)指导-合作型:属于现代医学实践中医患关系的基础模型。医生仍占主导地位,而患者能有条件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必须接受医生的解释并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被要求与医生合作”。适用范围:一般常见于急性病或垂危病,但头脑清醒的患者的就医过程。(三)共同参与型:在前两种医患关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医生以平等的观念和言行方式,听取并尊重患者的想法,医患双方共同制定并积极实施医疗方案。“帮助患者自疗”。适用范围:适用于慢性病患者,而且更适用于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患者。7、简述医患沟通机制表达?(一)决定正确诊断(二)提高治疗效果(答案见第8题)(三)融洽医患关系(医方→医学共识心理相容情感共鸣利益共享←患方)(四)实现现代医学模式8、简述心理或神经免疫学的基本机制基本机制:心理社会信息传入大脑→大脑皮层加工处理并转换成认知评价(观念)→传入大脑边缘系统→转化为具有情绪色彩的内脏活动→大脑运动前区(下丘脑或垂体)→释放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或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变化→或直接影响免疫功能(减弱或增强)→疾病或健康当人接受到或转换到的是积极的认知评价时,良性的情绪的内脏活动刺激大脑产生有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神经肽-激素组合,并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良性反馈调节运行机制,使机体活力增强,免疫力强化,趋向并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当人接受到或转换到的是消极的认知评价时,恶性的情绪的内脏活动刺激大脑产生削弱免疫系统的神经肽-激素组合,并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良性反馈调节运行的紊乱,使机体活力抑制,免疫力降低,转入亚健康状态或疾病。9、简述医患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一)思想观念的差异:第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服务性质的认知的分歧。医方认为医疗卫生服务是公益性的,但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需较高收益来维系生存和发展。患方认为医疗卫生服务应始终是公益性和福利性的,医院应全心全意为患者救死扶伤,不能图利;第二,医患双方不能有效沟通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对“知情同意”的不同认识。患者的知情同意应包括患者知情同意和自主选择两个方面。(二)知识结构的差异:医患信息不对称。医务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高,并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和诊疗技能训练,又有医疗实践的经验,对治愈疾病、维护健康的知识和经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人文知识明显不足,人文实践能力欠缺。而患方对医学知识不系统、不完善、片面地理解,对诊断和治疗信息的认知和掌握不全面。(三)利益调整的差异:医生职业技术含量高、收入高;大部分患者收入偏低。利益分配存在较大差异产生出巨大的社会心理效应--同情弱者、弱势群体的心理也呈现较强的对立情绪。(四)权利分配的差异:在诊疗过程中,医生的权利包括具有独立自主的诊断、调查疾病、医学处置、出具相关的医学证明、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的权利,还有特殊干涉权利;而患者的权利属于被动性的权利,其权利的实现,完全依赖于医生对患者权利的认知和尊重。10、如何进行医患沟通系统构建?(一)树立医学与人文融通理念:医疗服务是科技与人文的行为、医患沟通是基本医疗活动形式、“医患一体”是医患沟通的认识内核、医疗风险需要医患双方共同承担(二)完善医患合作机制与法规:将医患沟通列为医疗核心制度、优化患方参与诊疗机制、实施患方医学与健康知识教育、推动与完善医疗法律法规(三)改进医学教育内容和方式:改进院校医学教育、改善继续医学教育11、简述医患沟通基本原则?(一)以人健康为本(二)维护患方权利(三)注重诚信行医(四)尊重医学科学(五)有效表达信息(六)密切医患合作12、简述医患沟通基本模式?医患沟通基本模式:医方示善-医方倾听-医患交流-医患合作。医方示善: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主动显示善意。需要应用和善的肢体语言伴以亲切的口头语言,使患者及亲属感受到温馨、安全、尊重及诚意的气氛,并在之后的沟通中保持下去。医方倾听:了解患者信息主要通过倾听。要求医护人员全神贯注接受患者全面的信息,不随意打断患者,要准确的理解并掌握患者的重要信息,多使用“多点反馈”,收集和整理诊断和治疗的信息,同时兼顾对患者诉说的尊重。医患谈话:是医患沟通的主要环节。(要点反馈、职业语言、讨论选择、鼓励语言、抚触肢体、告知坏消息、回避难题、聊天)医患合作:在医患建立了互信关系,医患双方通过沟通后达成了共同意向或决定,医护人员在患者的配合下,以主导的姿态和负责的行为实施医疗服务。13、口头语言的技能有哪些?(一)运用得体的称呼语:要根据患者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尊重为先,因人而异,力求恰当。(二)通俗表达医学语言: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用通俗化语言表达,尽量减少专业术语。(三)讲究语言交流技巧:倾听、开放式交流、乐观语境。(四)杜绝伤害性语言:医护人员要注意有技巧地使用保护性语言,避免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五)多用亲切平缓语气:医护人员要态度亲切和蔼,语气平缓得当。(六)不评价他人诊疗工作:医生技术水平不同,对同一疾病认识可能不同,对同一疾病的处理方法也可能不同,疾病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七)医疗各环节正确沟通的常用语和忌语(选择题)P8014、肢体语言的技能有哪些?“73855”:语词占7%,音调占30%,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占55%。仪表举止:和蔼可亲的言谈举止,举止谦和,文明礼貌。目光
本文标题:医患沟通考试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4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