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攀枝花市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发展经济、繁荣城市、稳定社会、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四川省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川府发[2002]4号文件)和《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制定本规划。一、重大意义和现实基础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社区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建设,是攀枝花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多样化,社区建设和服务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强化城市意识,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是实现攀枝花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实施和推进攀枝花城市发展战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美好家园。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和“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机遇,稳步推进社区建设,城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呈现出蓬勃生机和良好发展态势。城市意识逐步增强,经营城市的理念正在形成;建设城市、改造城市、美化城市的力度加大,一批道路改造和景点、景区、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提升了城市形象,为社区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合理调整居委会规模,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了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大胆改革用人机制,公开选拔社区干部,改善了干部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提高了社区干部的工作待遇,工作条件逐步完善;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奠定了群众基础。以街道、社区居委会为主体,以社区服务为推动,以社区卫生、就业、文化、体育、治安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形成,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城市绿化面积逐步增加;基层治安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蓬勃开展;宣传新闻部门加大对社区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了有利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攀枝花市社区建设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建设观念比较淡薄,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较重,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社区公共公益服务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市民的城市意识、社区意识和街道、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建设水平同东部发达城市相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在总结社区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要正视攀枝花城市社区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探索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率服务,快节奏推进,实现攀枝花城市社区建设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攀枝花市情出发,以社区党的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宗旨,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综合功能,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从社区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关注的问题入手,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共居一域、共有共享、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同发展的局面。(三)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充分发挥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居民自治建设,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不搞盲目攀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逐步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三、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今后五年社区建设要按照“二年打基础、三年求发展、四年上水平、五年达目标”的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二年打基础”,重点是打好“五个基础”:打好认识、舆论宣传基础,营造全社会都重视、支持、关心、参与社区建设的氛围;打好设施建设基础,加强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服务设施、公共公益设施建设;打好政策措施基础,制定完善社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发挥法律、经济、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打好社区组织建设基础,加强社区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中介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社区,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争创“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三年求发展”,在三年时间内,社区环境建设、设施建设、服务项目及各项社区建设事业、社区组织建设等取得大的发展,推进社区建设的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四年上水平”,到“十五”计划末期,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要上新的水平;城市建设、管理、服务功能要上新的水平;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文明素质要上新的水平;社区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上新的水平。通过五年扎实有效工作,努力实现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一)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健全完善社区组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推进居民自治和民主政治建设。(二)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全面推进以社区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就业、环境、治安、精神文明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三)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建设,理顺社区管理关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丰富完善城市的承载、凝聚、服务、教育、文化、发展等功能,推进学习型城市和数字化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风貌。(六)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严格标准、典型示范”的原则,认真搞好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加强示范社区、示范街道、示范城区的建设,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逐步提高创建水平。到2006年,争取实现“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目标。四、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一)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要重点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以区(县)、街道为主体,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以社会单位和群众为重要补充,健全社区服务体系。街道要建立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功能设施较为完善。社区居委会要建立社区服务站,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服务项目不少于10个,形成以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就业、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网络。各区(县)要逐步改、扩建一所区域性的、较为规范、较高标准的综合性社区服务活动中心,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在社区规划建设中要全面规划、一步到位,在旧城改造建设中要用好现有设施,逐步完善。深化拓展社区服务领域。要紧紧围绕居民的生活需要,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服务工作。重点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失业下岗人员的就业、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区(县)社区服务中心要开通服务热线,构建服务网络。社区居委会要设立求助电话,推进网络服务,推进数字化示范小区建设。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发展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推进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使社区服务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社区就业社区就业是再就业的主攻方向和新的就业增长点。要坚持以城市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促进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再就业。要建立和发展市、区(县)、街道(镇)、社区居委会四级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网络,重点加强街道、社区居委会就业组织机构建设,认真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登记管理、需求信息、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安置等工作。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强意识,提高择业技能,广辟就业领域,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开发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公共管理和公益服务等网点和就业实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十五”期末,职业培训率达90%,再就业率达到80%。认真落实社区就业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健全监督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就业服务营造环境,创造条件。(三)社区环境社区环境建设要着力营造清洁、优美、舒适、温馨、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是着力改善环境面貌。大力开展社区环境卫生建设活动,发动群众清理小区楼院、清除卫生死角,推行“门前三包”。普遍实行垃圾袋装化和散装车封闭运行,治理脏、乱、差,拆除违章建筑,保持清新整洁的城区面貌。二是着力提高环境质量。加速推进园林绿化工程、沿江和视野区荒山绿化工程、城市和小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广泛开展垂直绿化和平面绿化,充分调动机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积极性,推进小区绿化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花园式单位和高标准绿化小区。“十五”期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平方米。三是着力加强环境治理。要切实加强煤烟、汽车尾气、建设施工造成的粉尘和噪声污染以及工业企业污染的治理,减少和控制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斗、健康文明的城市文化风貌。一是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居民,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良文化现象的能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展现时代精神。二是抓好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为重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市里每年要组织1-2次社区群众文艺汇演,通过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三是专业文化团体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文化品位。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要加强群众文化的组织、培训、辅导和普及,提高群众文化工作水平。四是加强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坚持立足社区、服务居民的原则,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骨干、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建立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站,加强宣传栏、读报栏、科普宣传栏的建设,营造文明、友爱、协作、互补的文化氛围。(五)社区教育社区教育要坚持“兴教为本、重教为先”的原则,实施“科教兴攀”战略,逐步建立素质型、应用型和普及型社区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建设学习型城市,为城市发展积蓄动力。一是广泛开展不同类型人群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岗位培训、适应性培训、应急培训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培训;加强弱势人群生存技能培训和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搞好幼儿教育、青少年学生校外素质教育。二是充
本文标题:攀枝花市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