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8页一、编制依据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2《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规范》(GB50300-2001)1.3《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01-26-96)1.4《教师研修中心综合维修工程施工图纸》二、工程概况2.1工程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公街9号,教师研修中心综合维修工程,包括中楼、阶梯教室、平房室内外综合装修改造及室外工程综合改造。此方案为中楼基础加固的土方回填施工方案。2.2中楼概况中楼建于1983年,地上5层砖混结构,无地下室;层高3.6m,总高度18m;建筑面积3970.65m2;基础埋深-2.5m左右,开挖后做结构加固。加固施工完,经验收合格后,基础肥槽回填及房芯回填施工时使用本方案。2.3参施各方概况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教师研修中心综合维修工程2工程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东公街9号3建设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房管所4代建单位北京东方置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5设计单位北京华宇星园林古建设计所6监理单位北京宏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7监督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8施工单位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9质量目标合格第2页共8页三、施工准备室外肥槽回填采用3:7灰土,房心回填为素土。3.1主要材料和机具(1)、土: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必须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定。(2)、石灰:应用Ⅲ级以上磨细生石灰粉,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其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生石灰》(JC/T479)的规定。(3)、主要机具:自卸汽车、推土机、平碾、蛙式打夯机、木夯、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cm)、木耙、铁锹(尖头和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和钢尺、土方密实度测量仪器等。3.2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进行土壤击实试验,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的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变数等参数。(2)、回填前应对基础、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办好隐检手续。基础砼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3)、房心回填先将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施工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办理隐检手续。(4)、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在基坑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橛,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木桩,以便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四、施工工艺4.1工艺流程基底地坪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第3页共8页4.2回填前应将基坑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4.3检查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回填前对土料进行击实试验以测定土壤的最大干密度及最大含水量。土的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4.4灰土拌和:室外肥槽根据设计要求为3:7灰土,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拌和,按照3:7(体积比)要求拌和均匀后,运至肥槽进行回填,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mm,人工打夯不大于15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4.5根据每层回填土厚度计算用土量,摊平要均匀,对回填作业面较宽处,利用高程桩或小线控制回填土厚度及平整度。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4.6深浅两基坑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与浅基础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型,梯型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米。4.7回填遇管道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防止漏夯或夯不实使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夯至管顶0.5米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4.8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环刀取样,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4.9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第4页共8页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4.10室内房心回填:4.10.1室内回填土方运输:利用楼梯间及走廊搭设滑槽下运回填土,滑槽采用竹编板及方木制作,用22#铅丝绑扎固定于搭设的钢管架上,滑槽上下铺彩条布及竹编板防止回填土水平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滑槽自身底兜彩条布防止回填土下滑过程中的污染。4.10.2房芯回填使用蛙式打夯机配合木夯的回填方式进行施工:1)、填土分层铺摊,每层回填土厚度计算用土量,摊平要均匀,对回填作业面较宽处,利用高程桩或小线控制回填土厚度及平整度。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2)、在电夯夯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木夯分层夯打密实。3)、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五、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5.1主控项目:5.1.1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5.1.2回填土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留出散水及室内地面的施工厚度。5.2一般项目:基底处理、回填土料、分层厚度、含水量及表面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第5页共8页5.3回填土质量检验标准: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检验方法1分层压实系数≥0.94按规定方法2回填土料干密度≥1900kg/m3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3分层厚度含水量200-250mm含水率14%-18%水准仪及抽样检查4表面平整度20用靠尺或水准仪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末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推上层土。试验报告应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末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6.2回填土下沉: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冬期做散水时,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施工中应认真执行施工规范、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3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6.4回填土夯压不密:夯压时对干土应适当洒水加以润湿;但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出现“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6.5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第6页共8页行。6.6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6.7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6.8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七、成品保护要求7.1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坐在龙门板上休息。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标准点是否正确。7.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回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基坑(槽)内(但大型地坪不受此限制)。7.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填土,使其不致因回填土而受到损坏。7.4管沟中的管线、肥槽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八、职业安全与健康要求8.1人工土方回填应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8.2开挖时应随时注意槽壁和边坡的变化情况,发现裂纹或局部坍塌,必须及时增大坡度系数,严防土体塌方伤人。8.3上下基坑时应走临时用梯或马道,不得跳上跳下。严禁从基坑上向下抛扔杂物、用具等,或从下向上投掷用具,以防落物伤人。8.4夜间施工时,应在施工出入口处设置信号灯,配备足够的照明,防止坠落、机械伤害等意外事故。第7页共8页8.5夯土机械的操作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应的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触电事故。九、环保要求9.1施工场地的弃土不得露天堆放,必须用密目防护网覆盖或喷洒覆盖剂以防扬尘。9.2填土现场设专人及时清理,洒水降尘;设专人管理土料的运输,防止扬尘和遗洒。9.3减少敲打、叫嚷、野蛮装卸等人为的噪声,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施工准备...........................................2四、施工工艺...........................................2五、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4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七、成品保护要求.......................................6八、职业安全与健康要求.................................6九、环保要求...........................................7
本文标题:39回填土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2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