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三联吡啶合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青岛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联吡啶合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姓名:陶晟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分析化学指导教师:赵常志20090606三联吡啶合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作者:陶晟辰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相似文献(3条)1.学位论文柴晓莉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含氮药物的研究2008本论文回顾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电化学发光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电化学发光的主要反应体系及其反应机理,评述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法与流动注射、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了盐酸麻黄碱、苯海拉明及青霉素类抗生素等药物测定的新方法.1.基于盐酸麻黄碱(EPH)对三联吡啶合钉(Ru(bpy)32+)电化学发光(ECL)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FIA-ECL)分析法测定EPH的新方法,并将本法应用于药品中EPH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pH10.0的0.1mol/LNa2B4O7-NaOH介质中,在电位1.10V下进行恒电位电解,当Ru(bpy)32+的摩尔浓度为1.0×10-4mol/L时,EPH对Ru(bpy)32+ECL强度的增敏效果较好。在上述优化条件下,本法测定EPH的线性范围为2.40-24.0mg/L(r=0.9995),检出限为1.20mg/L,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60%(n=10),加标回收率为97.0-105%。2.胺类物质对Ru(bpy)32+ECL强度的增敏能力,与胺本身的结构有关。对伯仲叔胺而言,由于它们氨基的第一级电离化所需能量为伯>仲>叔胺,使得它们增敏Ru(bpy)32+ECL强度的能力为伯<仲<叔胺。盐酸麻黄碱(EPH)和苯海拉明(DPH)结构式中的胺基分别属于仲胺和叔胺,即DPH增敏Ru(bpy)32+ECL强度的能力强于EPH。从而应用FIA-ECL分析法,实现了无需先分离,即可直接选择性测定含有EPH的复合药剂中DPH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DPH的线性范围为2.00-40.0mg/L(r=0.9995),检出限为2.00mg/L,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6%(n=5),加标回收率为98.0-106%。此方法较之于高校液相色谱法的优势在于:分析速度快、方法简单、经济、安全。3.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发光(HPLC-ECL)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青霉素、青霉素Ⅴ、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四种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新方法。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水解产物相比于其本身而言,对Ru(bpy)32+ECL强度有更强地增敏能力。这为实现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青霉素类抗生素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方法是通过同时测定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水解产物,实现对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本身的间接测定。首先将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NaOH溶液加热至其完全水解,再用流动相将其稀释至适当浓度进行HPLC-ECL分析。实验中采用XBP-C18色谱柱反相柱洗脱,以PBS缓冲溶液(pH值为8.0)-甲醇(85:15)为流动相,于263nm处检测,分离并测定了上述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水解产物均可在20min内完全分离,且最低检出限低于0.1μg/mL。将本法用于尿样中药物含量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在尿样中的回收率平均为100.4%。实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复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尿液中多组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确认和准确定量测定。2.学位论文张娇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的新应用及抗氧化剂性能研究2009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因其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分析工作者的关注,已被成功地应用于环境监测、药物分析、临床检验、抗氧化研究等领域。br 本论文在简要介绍了流动注射技术原理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化合物新的化学发光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法,并研究了几种天然产物的抗氧化性能,主要内容如下:br 1.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羟基脲br 羟基脲是一种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本实验研究发现,羟基脲可以显著抑制鲁米诺与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产生的化学发光。据此,首次建立了测定羟基脲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羟基脲浓度C在5×10-6-5×10-4mol/l范围内与抑制率Y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2.84lgC(μmol/l)+229.7(r=0.9980)。对5×10-6mol/l的羟基脲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63%,检出限为5.1×10-7mol/l。该方法不仅可用于药物制剂中羟基脲含量的测定,而且可以预期在与羟基脲相关的生命科学、医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也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br 2.流动注射/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环境中的微量肼br 肼是生产各种聚合物、杀虫剂、药物等化工产品的原料,已被确定为致突变物和动物致癌物,因此建立灵敏的肼检测方法在环境分析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发现鲁米诺与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反应能够产生微弱的光,而肼能显著地增强这一发光现象。据此,分别建立了水样中微量肼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与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新方法。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为:肼浓度在1.6×10-8-1.6×10-4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0.8225C(mol/1)+8.086(r=0.9954)。对1.6×10-8mol/l和1.6×10-6mol/l的水合肼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5.4%和0.82%,检出限为5.1×10-9mol/l;用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为:肼浓度在3.2×10-10mol/l~3.2×10-4mol/l范围内与相对化学发光程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3.2×10-8mol/l的肼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14%,检出限为6.7×10-11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自来水样品中肼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85.4-99.5%。br 与其它测定肼化学发光方法相比,本试验所建立方法除了具有分析速率快、仪器设备简单、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外,其突出的高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将使其在环境样品中痕量肼的在线监控、以及肼分解催化剂性能的在线评价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br 3.顺序注射.电化学发光研究茶多酚的抗氧化性br 茶多酚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顺序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利用该系统研究了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实验发现茶多酚能有效抑制鲁米诺-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的电致化学发光,且抑制率Y与茶多酚浓度C在2.5~25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774C(μg/ml)+10.06(r=0.9909)。抑制率达50%所需茶多酚浓度为14μg/ml。本实验结果为茶多酚抗氧化性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br 4.顺序注射.电化学发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研究壳寡糖的抗氧化性br 壳寡糖是天然糖中唯一大量存在的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多糖。由于壳寡糖同时具有游离的氨基和羟基,故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水溶性好,易被人体吸收,从而具有比壳聚糖更优越的生物活性。本实验利用上述建立的流动注射、顺序注射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系统,分别研究了壳寡糖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过氧化氢、脂自由基等的清除作用,并与Vc、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不仅表明了所构建系统在抗氧化性能研究方面广泛的适用性,同时也证实壳寡糖是一种天然的长效的抗氧化剂。3.学位论文王芬电化学发光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006本论文由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综述,对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orElectrogeneratedChemiluminescence,ECL)分析法的发展概况和相应机理,化学修饰电极技术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第二部分为研究报告,基于一些药物对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增强作用,从而对药物进行了测定。电化学发光是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压使电极反应产物之间或电极反应产物与体系中某组分之间进行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光辐射,用光电倍增管等光学仪器测定发光光谱和强度,从而对物质进行痕量分析的一种方法,是化学发光方法与电化学方法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保留了化学发光方法所具有的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观察方便和仪器简单等优点,而且具有电化学分析控制性强、选择性好等优点。电化学发光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但在当时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发展缓慢,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化学发光得到了蓬勃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电化学发光的仪器装置、电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与其它技术的联用,更加拓宽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研究领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电化学发光技术已经在微流控分析系统,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纳米粒子的性质表征等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化学修饰电极是利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将具有优良化学性质的分子、离子聚合物固定在电极表面,从而改变或改善电极原有的性质,实现了电极的功能设计,在电极上可进行某些预定的,有选择的反应,并提供了更快的电子转移速度。人们将化学修饰电极技术引入到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中来,可有效地实现对电化学发光反应的调控和修饰。为此,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学者致力于化学修饰电极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结合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且该方法已经深入到环境分析、食品分析、免疫分析和药物分析等众多科学研究领域。本论文的研究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联吡啶钉的电化学发光对人体尿样中一些药物进行测定,且对个别药物的溶出度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灵敏度高、控制性强、选择性好的测定药物的方法。1.基于磷酸苯丙哌林对联吡啶钉(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磷酸苯丙哌林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并且应用于人尿中磷酸苯丙哌林的测定。在最优条件下,测定磷酸苯丙哌林的线性范围为10~600ng/ml,检出限为8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n=11,c=300ng/mL)。2.基于枸橼酸喷托维林对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人尿中枸橼酸喷托维林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该方法对枸橼酸喷托维林的线性范围为2.5×10-7~3.0×10-6g/mL,检出限为5×10-8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n=11,c=1.5×10-6g/mL)。3.基于盐酸左氧氟沙星对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盐酸左氧氟沙星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线性范围为6~400×10-9g/mL,检出限为5×10-9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n=11,c=8×10-9g/mL)。此方法已应用于人尿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测定,并且我们用此方法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国产及进口片剂进行了体外溶出度的测定。第二部分:基于克林霉素磷酸酯在碳纳米管和Nafion一起形成碳纳米管/Nafion-吡啶钌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对联吡啶钌弱电化学发光信号有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含量的新方法。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克林霉素磷酸酯的线性范围为3.0×10-7~3.0×10-5g/mL,检测限为2×10-7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n=11,c=3.0×10-6g/mL)。本文链接:授权使用:陕西理工学院(sxlgxy),授权号:8321ec9a-7709-49dc-8630-9e0c00c26
本文标题:20三联吡啶合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6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