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临床药理学重点By猫小鸦第1页共4页名解:(√甲班考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度量。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以及达峰的时间表示吸收速度。※消除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安慰剂:指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实验药物外观、气味相同的制剂,作为临床对照实验中的阴性对照物。√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多态性的90%以上√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的目的,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过量用药的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的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的危害,并进而酿成对社会的严重危害。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肝肠循环: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信息。TDM:治疗药物监测,是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TI: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叫做该药的治疗指数,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一个指标。√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并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阻碍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其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方式与亲和力与受体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弱的效应,在有其他强的激动剂时又妨碍了强激动剂的作用,起到了受体拮抗剂的作用。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以预测,通常与计量有关,停药或减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B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问答(包含简答与问答)简述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1.药效学研究2.药动学研究3.毒理学研究4.临床试验5.药物相互作用√新药的临床分期1.I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的药动学过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2.II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3.II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的延续,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4.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罕见的不良反应。※TDM的临床指征1.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如茶碱;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茶碱)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5.长期服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临床药理学重点By猫小鸦第2页共4页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相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8.药动学个体差异很大,特别是由遗传造成药物代谢速率明显差异的情况;9.常规剂量下出现毒理反应,诊断和处理过量中毒,以及为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10.当病人的血浆蛋白含量低时,需要测定血中游离药物的浓度。决定TDM原则1.病人已使用适合其病症的最佳药物;2.药效不易判断;3.血药浓度与药效有关;4.药动学参数因病人个体变异或其他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5.病人在治疗期间可受益于TDM6.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可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简述剂量有关和无关的不良反应的特点A型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B型不良反应(与剂量无关)反应性质定量定性可预见性可以不可以发生率高低死亡率低高肝脏或肾脏功能障碍毒性增加不影响预防调整剂量避免用药治疗调整剂量停止用药※妊娠期药动学特点(与老年人二选一)1.吸收:妊娠期胃酸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胃肠蠕动减慢、减弱,使口服药吸收延缓,吸收峰后推且峰值偏低。2.分布: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3.代谢: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变化,妊娠期高雌激素,胆汁淤积,药物排除减慢,从肝清除的速率减慢。4.排泄:妊娠期心排出量和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肌酐清除率增加,从肾脏排除过程加快。胎儿药动学特点1.吸收:药物在胎儿体内吸收2.分布:12周前水溶性药物分布较多,脂溶性药物分布较少,随着胎儿发育,脂溶性药物分布增多3.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但肝药酶缺乏,代谢能力低下,往往出现一些药物胎儿血药浓度高于母体4.排泄:11~14周开始胎儿肾脏虽已有排泄功能,但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药物降解及其代谢产物排泄延缓√新生儿药动学特点(新生儿指出生后28天内)1.吸收及给药途径:①经胃肠道给药:药物的口服吸收主要取决于胃酸度、胃排空时间和病理状态。②胃肠道外给药:皮下或肌内注射,一般不主张;静脉给药2.分布:①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脂肪含量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增加,脂溶性药物减少;②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药物浓度过高;③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药物易通过BBB3.代谢:肝脏代谢为主,但尚不完善,缺乏肝药酶。(灰婴综合征)4.排泄:肾脏是主要排泄器官,新生儿肾组织未发育完全,肾小球数量少,药物排泄较慢。※老年人药动学特点1.吸收:被动转运药物吸收不受影响,主动吸收药物吸收降低。老年人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升高。胃肠活动度下降,吸收时间增加,吸收减慢。胃肠与肝血流减少,吸收速度与程度明显降低。2.分布: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则水溶性药物分布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增加;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血浆白蛋白减少。3.代谢: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使药物代谢降低,代谢减慢,消除半衰期延长4.排泄:老年人肾小球数量减少,肾小管分泌与重吸收功能下降,排泄能力下降。临床药理学重点By猫小鸦第3页共4页妊娠期用药基本原则1.必须明确诊断和具有确切的用药指征;2.权衡利弊,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剂量或及时停药;3.选择对孕妇及胎儿无害或毒性小的药物,适时调整与监测;4.避免使用新药或孕妇自用偏方、秘方。妊娠期用药原则(与上二选一)1.单药有效避免联合用药;2.有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使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3.小剂量有效避免使用大剂量;4.早孕期间避免使用C类、D类药5.若病情急需,要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则应先终止妊娠,再用药。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1.明确诊断,合理用药;2.防止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的滥用;3.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4.严格掌控用药剂量;5.注意给药时间及间隔;6.重视用药依从性。老年人用药原则1.用药利大于弊;2.用药方案简明;3.小剂量应用;4.择时用药;5.疗程适当与及时停药;6.饮食合理与嗜好控制;7.提高用药依从性;老年人选药原则1.需要用明确的用药指征;2.避免应用不适合老年患者的药物;3.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4.慎用滋补药或抗衰老药。抗菌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或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2.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3.按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体内特点与不良反应选药;4.综合患者生理、病理情况制定用药方案;5.抗菌药的使用应严加控制与尽量避免;6.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与疗程;7.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分类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2.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3.蛋白酶抑制剂4.整合酶抑制剂5.融合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分类与代表药临床药理学重点By猫小鸦第4页共4页1.干扰核酸代谢药物;甲氨蝶呤2.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与功能药物;环磷酰胺3.影响转录过程药物;阿霉素4.抑制蛋白质合成药物;紫杉醇5.生物治疗药物;伊马替尼※√非甾体抗炎免疫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药理作用:抗炎、解热、镇痛、影响血栓形成不良反应:1.胃肠道损伤: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黏膜损伤、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甚至穿孔。2.肾损害:表现为急性肾衰、肾病综合征、肾乳头坏死、水肿、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3.肝损害:几乎所有的NSAIDs均可导致肝损害,从轻度的肝酶升高到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致死。4.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几乎所有的NSAIDs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出血时间延长5.变态反应:可表现为皮疹、瘙痒及光敏反应、支气管哮喘等6.其他不良反应:NSAIDs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耳聋、视神经炎和球后神经炎。※A\B型不良反应特点比较A型不良反应B型过敏反应B型特异质反应剂量高低/正常正常持续时间短不定不定代谢酶功能正常正常缺陷肝功能不定正常正常皮试—+—遗传性否可能肯定家族性无无显著种族性无无有动物实验易难难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区别1.对象不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象是质量合格的药品;药物警戒涉及除质量合格药品之外的其他药品;2.工作内容不同:药物警戒工作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其他工作;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被动的评价药品不良信息;药物警戒则是主动的开展药物安全性相关的各项评价工作。√基本药物的遴选1.应用安全:药品经过长期实践临床证明,正常剂量内,无明显不良反应;2.疗效确切:指药品用于治疗一般病症时,用药人能明确感知药物作用,并获得预期治疗效果;3.质量稳定:指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正常储存下,于有效期内不发生质量的异常改变;4.使用方便:指药品在临床应用时无需为临床诊断做特殊检查。一般为口服、外用或吸入剂型。
本文标题:临床药理学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6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