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资料 > 英语读物 > 文学作品中的易混修辞
1文学作品中的易混艺术手法映衬: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艺术手法。以增强理念或深化情意的表意方法(也可称为衬托)。衬托在作品中的主要方法有:1.用某些人物形象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2.用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的意义。一种是“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一种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3.以虚幻的情景来衬托现实社会。映衬包括:1.正衬:正衬是应用性质相似的客体事物,衬托本体事物,使本体事物更显明的修辞法。它的表现形式,大部份是好的衬托好的,坏的衬托坏的内容上,客体与本体的性质是相似的。①“春冰薄,人情更薄;登天难,求人更难”,前面的词语是客体事物,后面是本体事物,以客体衬托主体,凸显出主体,这是直接形式的正衬。如:鲁迅《故乡》:“时候既然就已经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窗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段话描写悲景用以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这是典型的以悲景衬悲情,属于正衬。如:“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里描写的一幅月下美景图目的是用来衬托少年时期的闰土活泼可爱的形象,这种以美景衬正面形象的写法,我们也把它叫做正衬。②尚有比较婉曲、间接的表现形式,有些正衬的句子,先写句子相似的景,再写相关的情,例如元曲中,马致远的(秋思),先写‘枯藤、老树、昏鸦’,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衰败萧条的悲景,再写“断肠人在天涯”的情,这是以悲景衬悲情的正衬。2.反衬:反衬是应用性质相反或相对的客体事物,衬托本体事物,使本体事物更显明的修辞法。它的表现形式,大部份是好的衬托坏的,坏的衬托好的。内容上,客体与本体的性质不同。如: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从对比的形式设计观察,是相当工整的“正对”,属于“对偶”的一种形式。若从“映衬”所偏重的表意内容观察,“蝉噪”用来衬托“林愈静”的主体,“鸟鸣”用来衬托“山更幽”的主体,正是以动态之笔描写静态之境。“蝉噪鸟鸣”均为现实的具象的实体,“林静山幽”则是存在于诗人内心的抽象的思维感受,以具象的实体衬托抽象的心境,正是“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情虚景实、虚实相映的手法,实景与虚境透过对比,以宾衬主以实衬虚,达成“实虚互掩”创新意境深化情思的目的。“‘反衬’用最通俗的讲法,即是‘衬托’,(或曰‘烘托’),只不过‘反衬’特指从反面或相反特征去衬托主体。”用美景写哀情,则属于反衬。请看:“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这里作者用一幅月下美景图来衬托此时他离开故乡时的惘然、悲哀之情,这就是反衬。3.侧衬:侧衬则是从侧面来衬托本体事物的修辞法,这是特写受本体事物影响的客体事物的反应情形,以衬出本体事物。如:《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2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上裙,紫绮为下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在这段乐府诗里,诗人以含蓄之笔侧写罗敷的美貌。“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上裙,紫绮为下襦。”,仅白描罗敷外表的穿著和打扮,并未言及罗敷的美貌,从“行者见罗敷”到“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一段文字叙述里,诗人刻意避开对罗敷美貌的直接与正面的描绘,不说她如何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只着力于记录旁观者看见罗敷时的反应,因为只是记录旁观者各自的反应,必然是比较客观而具有公信力的,所以一方面更能够取得读者的心理认同,另一方面也让读者更有宽广的想象空间,如此的巧思的确有其高明处。衬托与对照不同,衬托以次要事物为陪衬,以突出一个主要的事物。衬托的修辞作用,主要在于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俗话说“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充分的说明。对照:是相反或相似的事物互相比照,使两者在对比中显得更为鲜明突出,对照的双方不分主次。对比: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修辞方式。对比有两种:1.两体对比。把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描述,如:“依靠群众撼山易,脱离群众折木难。”2.一体两面对比。把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比,如:“他赞赏高山上傲然挺拔的青松,而鄙夷湖畔娇弱的杨柳。”对比的修辞作用,总的来说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不同类型的对比,作用又各有特点。两体对比,揭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体两面的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的看清问题。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的渲染主要指人物的刻画或对环境的烘托、描述。常用的方法有:1.反复。即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感情,渲染情绪,突出主题。2.烘托。即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渲染一般用在表现人物或情节发展的关键部分,因此不能事无巨细都加渲染,要注意分寸,防止渲染过度。含蓄:把作者的深意隐含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含蓄的主要特点是意在言外,但这种意在言外仍得之于作品语言文字的触发。运用含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余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来理解、补充和丰富作品中的意境以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运用含蓄手法要求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有一定的深度。含蓄不是含糊,含蓄的意思虽没直接写出,但表意明确,是能够心领神会的。
本文标题:文学作品中的易混修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4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