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20182019学年西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高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分析百家争鸣兴起的原因时说:“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A.诸侯B.卿C.士D.商人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5、他以从众、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仪,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葛兆光先生也说:“正是这种将儒学原则世俗化、生活化的努力,保证了理学所确立的原则,真正深入了社会。”文中所指的“他”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6、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A.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D.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7、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学校系统,它表明层级中央郡国县乡聚官学太常→太学学校庠序私学精舍→书馆A.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C.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8、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A.与北宋理学存在本质区别B.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C.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D.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9、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二者的共同之处不包括A.都否定了传统主流思想文化B.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C.都对此后的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影响D.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10、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作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反映出当时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11、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12、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A.准确反映了英国议会的职权B.揭示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C.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D.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13、“他所宣传的既不是完全准确的中国传统社会学说和政治思想,也不是纯粹的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而是经过深入而独特的思考,按照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加以改造而形成的理论……社会政治价值远远高于学术价值。”材料中的“理论”是指A.洋务派的中学西体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D.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思想14、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一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二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三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A.魏源B.严复C.陈独秀D.孙中山15、陈登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由鸦片战争,以至于庚子事变之六十年间,国人之对外态度:首为昧外,次为畏外,继为媚外。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理性认识西方先进文明C.西学东渐导致认识误区D.民族屈辱造成心理落差16、梁启超认为: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资本若不收归国有,只以土地收归国有,其结果必南辕北辙。这说明梁启超A.强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性B.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C.其主张与“平均地权”有一致性D.明确反对进行社会革命17、史家在评论近代历史事件时指出“以所谓礼教侍奉权力,是孔子的发明,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之才得以区别于周边野蛮人,如今却因为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被当成糟粕来排斥。这真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是前所未有之事。”以上评价针对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18、梁启超、唐才常等在要求学生“熟读《噩梦》《明夷待访录》《日知录》等书”之后,与学生共同研习时“发挥民主民权之说而引申其绪,以启发思想”。这一做法意在A.革除传统儒学教育的弊端B.弘扬明末清初的民权思想C.增强学生的政治民主认知D.培养学生的民主革命精神19、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20、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A.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B.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C.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21、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B.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C.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22、“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特别是文化人和青年学生,感觉锐敏,首当其冲。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为此,毛泽东发表了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23、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A.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B.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C.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D.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24、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B.“摸着石头过河”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26、古希腊和中国分别爆发了人类思想上的“造山运动”,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希腊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人之初,性本善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点是A.都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研究B.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C.都重视对事物评价标准的研究D.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27、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有一天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他的论证―“白马非马”,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不是马的)白马进城了。下列古希腊哲学家中和公孙龙风格类似的是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28、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9、16世纪,一些教师和教育思想家发表“新教育”的论著。主张教育所要培养的主要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政治、文艺、商业等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力主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这反映出A.教育摆脱了天主教束缚B.启蒙思想推动教育改革C.人文主义影响教育理念D.宗教改革思想深入人心30、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来源:学#科#网Z#X#X#K]A.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B.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D.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31、伏尔泰指出:“自然法面前人人生而平等,这最自然不过;然而从各种实际出发,现实又是荒诞不经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得个人享有自由的能力或权力不同,进而使得自由是有差别而非同等的。”这表明伏尔泰A.违背了理性主义精神B.否定了天赋人权学说C.不反对封建特权等级D.认为自由是不平等的32、1777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一33、有人认为,西方先哲们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B.社会契约论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34、1903年,有国人周游欧洲,记下某国见闻:“虽工业不闻于世界,而已骏骏(迅疾)乎商业时代矣”;朝廷“欲使人迷信宗教……而不复生行政改良之思想”,对“足开启民智”的小说“禁之甚严”。符合此特征的国
本文标题:陕西省20182019学年西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6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