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必修二生物人教版第7章第2节30分钟训练附答案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北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但外貌上几乎无法辨认,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不同的物种C.无法判断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该小题考查学生对物种这个概念的理解。由于这两个物种存在着生殖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两个物种,倘若是一个物种的两个亚种,那么它们就可以进行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答案:B2.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有的物种只生存了极短的时间就灭绝了,这是因为()A.该物种没有变异B.该物种是进行无性繁殖的C.缺乏有适应性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D.人为因素造成其灭绝解析: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来说,任何一个物种几乎时刻都有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发生,无论该生物进行的是有性生殖还是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无性生殖,所以排除A和B;人为的因素会使某些物种在短时间内灭绝,但是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有很多的物种并不是在人为因素下灭绝的,而是因为它们不适应环境而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答案:C3.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A.鸟类和青蛙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C.东北虎和华南虎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育答案:C4.据东方网2004年6月27日消息,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教授对比人体6号染色体的基因组的研究表明,日本人祖先可能源自朝鲜半岛。下面对此研究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和朝鲜人是两个不同的人种B.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种群发生了进化,而朝鲜人则没有C.日本人和朝鲜人不是两个物种,因此他们的基因库是相同的D.这两个种群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解析:这项研究是基因组的研究,但考查的重点在进化上,日本人和朝鲜人不是两个物种,他们之间也没有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都在不断进化,因为环境在变;日本与朝鲜之间有海峡相隔,所以在古代,可以认为他们之间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答案:D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答案:A6.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A.0.5×104B.1×104C.2×104D.4×104答案:D7.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答案:D8.生殖隔离的形式可包括()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而不能交配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彼此授粉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繁殖能力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解析: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受到不同环境的定向选择,使生物从求偶方式、繁殖期、开花季节、花的形态等多方面产生差异或胚胎不能成活、杂种后代繁殖能力消失等都属于生殖隔离。答案:D9.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答案:C10.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事例()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B.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猎豹捕食斑马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羊群的数量激增答案:D11.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隔离答案:D12.达尔文在了解家鸽具有很多品种的这一事实时发现,家鸽的祖先是一种野生的岩鸽,后来,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要,分别挑选岩鸽后代中的某些变异予以保留,使其繁殖,然后,在其后代中继续按同样的标准进行选择,经过多代的遗传和积累,使其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新品种,如信鸽、尾鸽等。根据以上事实判断:(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2)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及的遗传和变异应该指的是___________,这种变异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解析: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遗传和变异,这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一项基本特征,而外界因素是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到的遗传和变异应该指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的是可遗传的变异,该种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答案:(1)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2)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13.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根据此图解完成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问题:(1)此图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2)图解中为什么有的箭头被淘汰?(3)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什么?解析:依图中所示,每个小圆圈表示的物种,都有多个变异的方向,但每次都只有一个方向(且同一方向)保留下来,其他变异均被淘汰。说明:①生物的变异可向各个方向发展,一般是不定向的;②生物被保存下来的变异是与环境相适宜的,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当生物产生了变异后,由环境决定其是生存还是被淘汰。图中大多数的箭头(即变异)被淘汰,就是不适应环境的缘故。图中未被淘汰的箭头始终朝向一个方向,除了说明外界环境未变、选择方向没变外,更重要的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使有利变异在后代得到不断积累和加强,并最终达到进化的目的。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需要说明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学说包括四部分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过度繁殖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可能,可遗传的变异又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在产生了变异后,通过生存斗争,达到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目的。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和加强,最终使生物朝着适应于环境的方向进化。答案:(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在生存斗争中,不利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3)说明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通过遗传逐代积累不断加强(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本文标题:高一必修二生物人教版第7章第2节30分钟训练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9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