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设计导论-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科目:城市设计导论——城市轴线教师:谭文勇姓名:张超学号:20131513116专业:城市规划硕士类别:专业上课时间:2014年4月至2014年5月考生成绩: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阅卷教师(签名)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摘要:文章对典型的东西方城市北京和巴黎的城市轴线做了相应的比较,从多个方面来剖析两个城市中轴线从形成开始至今的变化,以此来对比中外轴线的差异,并提出自己对于轴线在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思考。关键词:城市轴线、北京、巴黎北京和巴黎,作为代表东西方文化的两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城市性质。两者均为国家的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巴黎是沉淀西方文化最深厚的城市北京是蕴涵东方文化最富饶的地方。尽管受到不同文化与规划理论的影响,但两个城市在空间形态及其布局上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城市的城市轴线就体现了布局的异同,是世界上颇具特色的城市轴线。1关于轴线1.1轴线的概念和定义轴线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而且现在仍被普遍运用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其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狭义上的轴线指的是中轴线,尤指中国传统城市中统领全城布局的对称轴,《土木建筑工程词典》认为,轴线是建筑群体或一栋建筑的布局中可分成对称或均衡两部分间的中线,就是狭义上给轴线下的定义;《建筑:形式·空间与秩序》指出:连接空间中的两点得到的一条线,形式和空间等要素沿线排列。作者以为城市的轴线式构图,关注的是轴线与城市结构的关系,故可理解为均衡与统领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构成的线型结构性要素。1.2轴线的作用通过定义,不难发现轴线在城市中的意义就是可以统领城市空间的形态构成,使城市布局均衡有序,具体而言,可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控制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空间轴线的性状决定城市的基本格局(网状、放射状);②组织城市空间序列——轴线上虚与实的组合与交替构成了城市的空间序列;③形成城市天际轮廓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线——城市天际线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依赖于城市轴线的构架;④展现城市标志——壮丽的城市空间轴线本身就兼具城市景观与认知地标的作用。2北京与巴黎城市轴线比较城市的轴线不仅是对城市主要道路的一种升华,而且是城市设计的高潮部分,使得很多城市的道路、建筑及景观布置均围绕着它展开。北京和巴黎的轴线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的型式都很清晰清晰且规模宏大;它们都有宫廷建筑统领的建筑群,并且空间有序,高潮迭起;它们都经过人工的精心规划设计,将城市中心归于其上,而非自然堆砌形成。但是,由于它们不同的形成过程、不同的体态,所以给人的感觉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将就此分别对北京和巴黎两条城市主轴线的特点进行分析。2.1两种形成过程——两种结果北京和巴黎的轴线有着不一样的形成过程。北京的轴线是通过城市的整体规划自上而下形成的,更多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意志,除了使用功能以外更加注重象征意义,给人带来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而巴黎的轴线则不然,虽然也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时期逐渐形成,所以其演化过程除了君主意志以外,也将民众的使用考虑在其中,除了给人以奢华之感以外也将城市的浪漫融入其中。回顾两座城市的发展历程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北京有80多年的建都史和3000多年的建城史,最早是在燕山脚下的一片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最初进行都城规划是在元代,其后经明清两朝修建逐步完善,但轴线式的城市构图始终没有发生过根本性改变。而巴黎的建都史则长达1200多年。最初是从塞纳河上的城岛发展起来的,城岛之所以成为最早的居民点主要是出自防卫的要求。此后城市不断在自发增长中膨胀,仅城墙就经历过六次扩张,只拿破仑时期开始才进行局部改造,拓宽道路开辟轴线。从城市的建设来看,北京定都之时就有全面完整的规划。中轴线上的建筑前后布置空间搭配及高低错落全都通过统一考虑,自上而下一次建成。与此相配合,城市道路也采取了正向的方格网体系,规制严整、主从有序。而巴黎基本上是一种无序的自发增长,随着城市的膨胀城墙一共经过6次扩张,城市的街道通过自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发成长为网状格局。从拿破仑时期开始,在旧城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拆除城墙修建环路,拓宽道路开辟轴线。今次探讨的主要是明清两代形成的北京城和到十九世纪为止建设形成的巴黎城市,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时间段,是因为到这两个时期两个城市的轴线式城市构图已基本成熟。2.2现代演变从演变的角度来看北京自从明清两代定型之后除了天安门广场的改建和尚在规划建设之中的北轴线外.在中轴线上并没有更多的拓展。相反,原有的城市空间特色和轴线体系却在迅速消失。作为烘托中轴线的外围城墙及东西对称布置的城门及角楼先后拆除自东四至磁器口和自西四至菜市口两条辅助轴线上的标志物(牌楼、城门)也荡然无存甚至位于中轴上的前门桥、牌楼及正阳门瓮城也不复存在。城市固有的特色和原来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巴黎的城市轴线却从无到有处在不断丰富与积累的过程中不但越积越多且代表了各个不同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如卢浮宫为16世纪的建筑卢森堡宫建于17世纪,协和桥属18世纪凯旋门广场与协和广场成于19世纪,夏约宫已进入20世纪等。2.3组织机制由于北京是一次规划建成加上城市所在地形比较平坦,因而轴线及街道格网均为正向布置布局严整、气势恢宏:。巴黎则不同,由于城市位于被主要河流一分为二的一片地势起伏的丘陵地带上,各轴线是在自发形成的不规则城市基础上逐渐改造而成。因而除了一段不长的正对天文台的卢森堡宫轴线外,其他包括卢浮宫至德方斯新区的主要轴线在内都不是正向的波旁宫一马德兰教堂轴线与城市主轴是成直角正交外,轴线之间也很少有正交的关系;从平面图上看,这些轴线可说是方向各异、长短不一,既无规律可言,彼此间也看不出有多少对应关系,很多干脆就是孤立的一小段,这和北京那种左右对称、前后呼应的布局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2.4空间形态北京城属于自上而下的一次性规划而成,轴线上的空间序列统领全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是在元大都中轴线的基础上修建,从南至北依次为:永定门正阳门--皇城大明门(大清门)--御街千步廊--(T形广场)--宫城南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宫城北门玄武门—景山—钟楼—鼓楼。轴线全长7.5公里贯穿外城、皇城、宫城,至高无上的王权的六座宫殿遵循前朝后寝的礼制思想坐落其上,人工堆筑而成的景山,则是位居中轴线上的全城制高点,既合理利用开挖护城河的土石,也迎合了吉地背山面水的风水学说。沿轴线两侧布置有城市重要的宗教建筑和行政办公机构:城南中轴线起始处的永定门内左右两侧兴建的天坛、山川坛(先农坛),以及在内城外东、西、北三面分别建的日、月、地坛拱卫皇城(图3-6),表现出崇拜天地、天体的宇宙论、自然观,而天、地、日、月居皇宫四方的象征手法体现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基本的宇宙中心论观念;太庙、社稷坛位于端门至午门中轴线两侧紧挨宫城,“左祖右社”的地位更加显要;遵从“左文右武”制度,皇城南门外中轴线左右两侧规则的部署了国家行政机构,东侧有文职六部及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等,西侧是武职五府等,宫城内东堂(文华殿)、西堂(武英殿)、东六宫、西六宫等配殿,都严谨按照礼制要求在中轴线上六大主要宫殿的两边对称排布且建筑的型制、规模等都依礼制要求而建表达其相应的附属地位。总的来讲,城市的统治机构区域是按照礼制的规划要求以轴线为依托的形态布置在城市的中间位置。除此之外的城市区域则多为居住建筑,由城墙分割为内城的居住区与外城的居住区。虽然一墙之隔,但居住者的身份地位决然不同。值得关注的是,内城中布置着许多皇亲国戚居住的王府。这些王府是内城中等级最高的建筑,但是也恪守着礼制,府宅的等级遵循祖制,所有建筑及细节的尺寸都定出了低于皇宫中相应建筑规格的最高标准,它们的位置选择也要避开城市代表皇权的中轴线,分布在内城的东西两侧,以示他们臣服于圣上。从广场延伸或发散出去的放射性道路轴线,实质上发挥了这条东西向主轴和整个城市体系之间的联结作用。巴黎的城市中轴线位于塞纳河右岸,自西向东依次为:卢浮宫--丢勒里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绿化)--小圆形广场--香榭丽舍大街(贵族府邸)--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星形广场。巴黎的城市轴线是基于原有城市空间基础上不断进行规划改造形成的。始建于路易十四时期,以象征王权的卢浮宫为基准和起点,此后,轴线上又加入星形广场、协和广场和小圆形广场构成了轴线上主要开放性节点。在奥斯曼规划改造时期又以城岛(罗马古道跨越塞纳河的地方)为基点,开拓了一条南北向的城市次轴,与东西主轴垂直相交与协和广场出。这样就构架了统领全巴黎城市空间结构的“十”形轴线体系,将原有的东西向主轴线、岛城、塞纳河联系成有机整体。不同于北京中轴线位于城市中央建筑群对称布置,巴黎的城市轴线位于右岸西侧,宫殿出于防卫需求临近塞纳河,不追求正南北方位。又由于建造时间不同,除卢浮宫丢勒里宫建筑群正中坐落在轴线西端,其他宫殿大多零散布置在轴线两侧,不是严格对称布局,它们的所有者也可以是国王或贵族,可互相转增如爱丽舍宫原为一位伯爵的私人住宅,后来几经辗转到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手中,没有严格的等级观念。其中既有提供休闲娱乐的商业大街(塞瓦斯托波尔大街及其周围店铺,也有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市场。与北京城中商业由于避让中央的统治机构而散至四隅不同,巴黎这种居中型商业布局,体现出巴黎对实用性的专著。和北京一样的是,居住功能填补了右岸剩下的空间,而巴黎的居民也会依据身份等级而分区居住,不同之处在于,这种分区并没有用高墙进行明确的分隔。富人居住在城市中心地段,平民所居住的区域则在远离中心的城市边缘,这里地租便宜,只是靠近城墙。塞纳河的左岸由于远离城市轴线,相对与右岸来说建设的较晚,因此在建设中出现了景观设计和功能划分的思想,主要集中有文化教育和军事两大功能。巴黎区域划分体现出了两个特点:a)相对于北京来说更加注重实用功能,并不是按礼制分区b)由功能综合性区域向功能主题区域转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18世纪规划思想的引入,城市逐渐从功能综合型区域向功能主题型区域转变,左岸出现了将军事和文化建筑分别集中布置的方式。这与古典主义出现,巴黎产生了理性的规划思想有关系。3思考通过对北京和巴黎的城市轴线的比较分析,看到了东西方城市轴线在应用上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的异同,对于后续城市建设的轴线运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北京和巴黎通过轴线组织城市布局,形成了当今世界上的特色城市,所以说轴线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是可以肯定的,适度运用城市轴线的空间设计方法,有助于在一定的规模层次上整合或建立城市的空间结构,体现一个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意图。纵观城市建设的历史,城市轴线的规划设计和成长性往往与城市主要公共建筑的布局、特别是相对集中的建设安排有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城市轴线及其相关的建筑,集中反映了当时城市文明发展和建筑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有时,城市轴线还可成为决策阶层和规划设计师表达对政治抱负和理想的追求。另外,轴线分析是我们解读城市空间并赋予其意义的一种经典研究方法,也是规划设计中预期城市空间架构的一种手法。而今天的城市轴线则要考虑更加广泛的内容,如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结构调整、城市预期的成长性和发展建设的管理等。在现代城市中,还出现了一些基于机动车交通的巨硕尺度的空间轴线,因而导致了图面上而非人实际体验的城市轴线空间,这样的轴线在一些城市新区和新城建设中特别明显。它虽然可以成为少数人夸耀的纪念碑,但却与城市真正的公共性和市民性空间创造相距甚远。4总结文章通过不同方面对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看到了东西方轴线的异同,由于各自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具有特点的城市轴线,北京城市轴线布局更加严谨,但巴黎轴线开放性更好,多利用对景和借景关系,丰富了城市轴线,不同的城市轴线却都形成了最有特色的城市格局,这能够对之后的城市建设提供参考,运用
本文标题:城市设计导论-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2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