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实验报告祝金华PB15050984实验题目: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实验目的:1.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2.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实验原理1.在图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Ui的频率f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而变。取电阻R上的电压UO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i的幅值维持不变时,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下,测出UO之值,然后以f为横坐标,以UO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曲线,亦称谐振曲线,如图2所示。图22.在f=fo=LC21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称为谐振频率。此时XL=Xc,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i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i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Ui=UR=UO,UL=Uc=QUi,式中的Q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3.电路品质因数Q值的两种测量方法一是根据公式Q=oCUU测定,Uc为谐振时电容器C上的电压(电感上的电压无法测量,故不考虑Q=oLUU测定)。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f=f2-f1,再根据Q=12fffO求出Q值。式中fo为谐振频率,f2和f1是失谐时,亦即输出电压的幅度下降到Umax02Umax0U0ff1Ff0Ff2LCRoi图1最大值的2/1(=0.707)倍时的上、下频率点。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预习思考题1.根据实验线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L=30mHfo=LC21=1/(2×π631001.01030)=9188.81Hz2.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值?改变频率f,电感L,电容C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的数值不会影响谐振频率值。3.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判断:电容与电感的电压相等时,电路此时发生谐振;Ui与U0相位相同时此时发生谐振;Ui与U0大小相等时电路发生谐振。测量:理论计算,f=1/(2π√LC);仪表测量此时电流频率。4.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如果信号源给出3V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L和UC,应该选择用多大的量限?输入电压过大,L、C器件两端的电压远高于信号源电压;应该选用最大量程。4.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减小R,增大L,同时等比例缩小C。5.本实验在谐振时,对应的UL与UC是否相等?如有差异,原因何在?UL,U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在谐振点L,C的阻抗相等,二者阻抗方向相反。实验设备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双踪示波器,频率计,谐振电路实验电路板实验内容1.利用HE-15实验箱上的“R、L、C串联谐振电路”,按图3组成监视、测量电路。选C1=0.01μF。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i=3V,并保持不变。iiN1CLRON2uuNN12或+图32.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毫伏表接在R(200Ω)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o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C与UL之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3.在谐振点两侧,按频率递增或递减300Hz或500KHz,依次各取8个测量点,逐点测出UO,UL,UC之值,记入数据表格。F(KHz)5.56.06.57.07.58.08.38.68.99.29.59.810.310.811.311.812.3UO(V)0.1090.1340.1660.2130.2790.3850.4600.5440.5770.5610.4910.4210.3230.2610.2160.1850.161UC(V)1.4701.6851.9832.3722.9353.7634.3004.8485.0424.6823.9103.1342.3281.8131.4511.1930.998②Ui=3v,C=0.01μF,R=200Ω,fo=8.9kHz,f2-f1=9.856-8.089=1.767kHz,Q=8.9/1.767=5.036数据处理1.根据测量数据,绘出不同Q值时三条幅频特性曲线,即:UO=U(f)Uc=U(f)2.计算出通频带与Q值根据输出电压与输入信号频率的记录,可得f0=8.9kHz③f2-f1=9.856-8.089=1.767kHz,Q=8.9/1.767=5.036②Q=UC/U0=5.042/0.577=8.739实验总结和误差分析对两种不同的测Q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第一种方法测量出的Q值偏大,由公式Q=12fffO计算时,由于实验仪器精度并不是非常小,存在一定的仪器误差和读数误差,f0课确定范围较大,且由图像读数f1,f2也不是非常精确,不确定度较大。第二种方法测量Q值时,由于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电阻电压保持最大值,无法精确确定f0,导致U0、UC可选范围增大,Q值可取值增多。谐振时,比较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是否相等?试分析原因。不相等,电感并不是理想电感,存在电阻,导线存在电阻,消耗电压。通过本次实验,总结、归纳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①在f=fo=LC21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为谐振频率时,XL=Xc,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等于电阻阻值。②在输入电压Ui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i同相位。③电阻电压也达到最大值。④电感和电容的电压也达到最大,且是反相位。心得体会及其它1.第一次做电工实验,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存在疑问,应该主动预先预习,了解相关知识。2.电压的测量问题中,应该考虑向电路接入毫伏表对电路的影响,注意各个表笔接地端是否产生短路?3.对于实验安全,应该遵守实验室规则,听从老师的安排,不随意行动。4.信号发射器关于频率的调节,应该先粗调,后细调。f/kHz8.7008.9048.9139.0729.195U00.6120.6190.6190.6110.592
本文标题: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89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