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高三历史课件
历史考试大纲的解读与复习策略对历史考试大纲的认识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历史)学生使用的2002年版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对照,有一些变化,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一、考纲明确予以删除、不列入高考考试范围的内容,除教材带☆号的阅读课文外,还有以下内容也被删除。1.《中国古代史》:第一章第二节周朝的强盛、井田制,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第二章第三节刺史制度,第六节两汉同越南的交往;第三章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中的北方经济部分;第四章第一节短暂的隋朝中广设粮仓、修筑驰道,第四节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第五章第三节庆历新政;第六章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2.《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东征、天京变乱、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天国的防御战;第二章第五节平壤战役,第七节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的维新思想),第八节反洋教斗争的发展;第三章第二节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第三节各省响应;第六章第一节黄埔军校的建立,第二节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第三节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3.《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节井冈山的星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第五节华北事变;第二章第一节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第三节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第三章第四节毛泽东的新年献词、北平谈判;第七章第一节“文革”的背景、全面夺权和二月斗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第八章第一节在徘徊中前进的中国、全国科学大会、恢复高考;第十章第一节国际环境,第二节外交环境的恶化、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建设现代化的国防。4.《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5.《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第二章第四节“二战”前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德意日法西斯的结盟;第四章第三节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第六节除新加坡和韩国之外的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第五章第二节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第三节知识经济的兴起。复习建议对考纲已删除的内容,高考原则上不作要求,就是要涉及,一般也会像2005年文综卷Ⅰ第37题一样,依托凯末尔革命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并就历史材料进行设问。因此,在考纲出来后进行的第二轮复习,一般可以不再复习被删除的内容。即使高考试题中设计本部分知识,也可以用第一轮复习时的知识储备来应对。不过,根据国家考试中心专家的解释,我们应对删除的内容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能绝对地放弃。因而,对某一专题知识中那些很难与相关知识割断的、比较重要的和常见的但又是被删减的内容,建议必要的筛选,以作到“删中有留”,合理取舍。二、表述不一致、易引起误解的知识点,或使考查的知识点更加具体、明确,或缩小知识的外延,或将分散的知识加以整合,使历史概念完整。1.《中国古代史》:第一章第二节“分封制”改为“西周的分封制”,第六节“由公田到私田”改为“土地所有制的变迁”。2.《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改为“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3.《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红军战略转移”,包含粉碎国民党发动的第四、五次反革命“围剿”、长征、遵义会议、胜利大会师;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改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改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抗战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改为“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并将“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并入“文革”期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对外关系的新成就”并入“文革”十年,还将“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分解到不同阶段,变专题史为通史形式。4.《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改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并将第二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并入其中。5.《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美苏争霸的局面的形成”和“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改为“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发展”;第五章第二节“世界政治的发展”改为“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复习建议:对于修改的部分,要注意2007年高考考纲与教材的不同表达,明确一事多种说法,一义多种表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注意修改后的相关知识所包含知识点的变化,知识内涵与外延的变迁。要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领会有关历史事件不同说法的内涵,以便有的放矢,正确审题作答,减少无谓失分。三、对2002年版历史教学大纲和学生使用的教材中没有表述而高考考纲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内容。《中国近代现代史》:保路运动。复习建议本部分尽管超出了现行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但为了使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更加鲜明,历史概念更加完整,也要作出合理、适当的解释。由于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没有介绍,学生容易忽视,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作出补充说明,并将增补的知识放在相关的章节中进行适当的训练。四、高考考纲还将教材中的楷体字表述的个别阅读内容升格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1.《中国古代史》:第三章第二节均田制;第五章第七节元朝灭亡;第六章第六节华侨开发南洋。2.《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四节“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3.《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4.《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意大利的统一。5.《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复习建议教材中的楷体字表述的内容,会考和高考一般不作考查要求。但在高考复习时,对与教材正文有密切联系的楷体字表述的内容,一定要有区别的对待,属于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实质、古今地名对照、重要注释等,必须认真复习并与教材正文一样重视。例如2004年高考湖南四川卷的“公行”题、2005年全国卷的“滇王之印”题和“亚非会议”题都是楷体字表述的内容。另外,考纲规定必考的楷体字,哪怕与教材正文关系不密切,也要引起注意,加强复习,避免知识的遗漏。五、今年考纲与教材相比,考试范围相对压缩,或将一些过于宽泛的历史概念更加明确、具体到某一历史阶段,或只要求掌握某一历史现象下多种表现或内容的一部分。1.《中国古代史》:将“分封制”缩为“西周的分封制”。2.《世界近代现代史》: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缩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将“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缩为“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复习建议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或者为了突出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考纲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了压缩,以突出主干知识,减轻学生实际负担。在复习时,要根据考纲的要求和压缩的情况,合理进行诠释,正确把握其知识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区分被缩小的、不作考试要求的部分知识点六、考纲虽已明确删除,但与前后必考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整体知识体系的构件,往往会出现在组合式选择体或问答体的题干之中,故应引起适当注意。1.《中国古代史》:我国最早培植粟和水稻、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技术,甲骨文、《周易》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两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太学、尊儒尚法,两汉水利建设与最早农书《氾胜之书》;三国两晋南北朝起止时间与都城、北魏孝文帝改革、翻车;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的性质,黄巢的大齐政权、流动作战与首次提出平均思想;五代时全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元朝设大司农司、颁《农桑辑要》,元代海运与内河运输;北宋“交子”与宋元时期的“市舶司”;李自成“均田免粮”与大顺政权,清朝前期的“公行”。2.《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总理衙门,“借师助剿”、汉族地主武装;马尾海战与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台湾和新疆行省的设立;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广州起义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与“皇族内阁”;军阀与军阀割据的根源、府院之争、护法运动。3.《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的标志、“东北易职”标志着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民国四大银行、民族工业显著发展、1933年基本关税自主;井冈山的星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中华民国宪法》与第二条战线及“新二十一条”的含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飞机、铁路、桥梁的创制或修建,地质学家李四光;恢复高考制度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中国居于第一的科技成就。4.《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东印度公司、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建立海上霸权,18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对殖民主义的评价;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四国同盟与神圣同盟、法国七月革命、二月革命与六月起义;美国的对外政策;第二国际存续时间、“五一节”来历。5.《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20世纪20年代英国国名与经济地位变化、意大利法西斯上台的时间与人物、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地位、美国金元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亚非会议、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印巴冲突和巴以问题的由来;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不结盟运动与七十七国集团。复习建议教材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列入考纲的考试范围,它们大部分是带☆号的阅读内容,也有一些是前几年高考已考过的知识,甚至有些内容是人为放弃的。由于编写方面的原因或种种缘故,使知识网络出现一些缺陷。因此,只要与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密切联系、是知识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的知识,即使没有列入考纲也应引起重视,不要轻易放弃。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就应包含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复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时,就应包括五代时期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等等。有目的、有重点地注意被删除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构建整体知识体系,有利于灵活应对组合式选择题,即便面对跨度较大的主观性高考题,也能从容应对,做到答案要点全面,防止不必要的丢分。新课标高考备考策略(一)、处理好新大纲与新课标关系从新课标高考大纲的特点可以看出,新大纲与新课标关系密切,那么如何把握、处理新大纲与新课标的关系呢?应书增:新大纲与新课标教学虽然关系密切,但又有不同。从教学的角度看,新课标教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而从高考的角度看,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录取率一般在60%左右,并且高校层次也有不同,因此,要求高考必须具有区分度。然而,德、体、美、劳等方面目前难以有客观统一的量化评价标准,高考成绩现在仍是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标准。新课标教学是普适性的,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多样性和选择性,但考试要体现区分度,体现选拔性,因此这种大规模的考试在体现个性化和多样性上,有它的局限性,必须照顾大多数,很难顾及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是统一考试天然的缺陷。但统一考试也有优点,在同一考试的范围内是可以衡量的。今年在新大纲制定过程中,各部门配合很好,个性化教学与高考方案达成了一种妥协,整体上来说反映较好。新大纲与新课标教学还有一个不同,中学教学有一个过程,即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进而举一反三。但考试可以不考虑这个过程,只看最终获取的知识及所掌握的能力,就如耕种,教学要管耕地、浇水、施肥、播种、除草,而考试仅管收割。因此,教学有充分的时间,比如语文教学,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但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或两个半小时,时间很短,题目有限,不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考到,只能进行抽样,至于抽样是否合理是一个技术问题。3、作为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新课标高考大纲,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二)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指出:四个实验省区高考的考试大纲是通史体例。但是历史课程标准的编排体系,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也就是说它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而不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