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为适应“卓越计划”的稳步实施,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实践经验,就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式和加强实践环节等几方面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词卓越计划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2009年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推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借鉴先进国家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人才而制定的,目前已列入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卓越工程师来讲,扎实的综合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课,同时还是经济学专业以及电子商务、金融学、物流学等其他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卓越工程师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为适应“卓越计划”的稳步实施,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一定的探讨。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与实训课程脱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的教学与实训课程基本脱节,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了课上只讲理论,不讲在实际中的应用,而实践课只讲如何做,不与相关理论联系的局面。在实践过程中,也只是强调各种外贸函电的写作、各种单证缮制与审核,对其依据的理论缺乏应有的讲授,往往使学生对整个进出口过程的把握,对商业风险的防范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而外贸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强调基本操作经验,而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因缺乏专业技能,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对国贸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2.教学方法单一,以理论教学为主,形式缺乏开放性。“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运用不足。作为课程主体的学生参与较少,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对实践过程的介入较少,即使其中穿插案例,但由于时效性较弱,也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和记录,缺少积极地参与过程和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兴趣。3.考试内容片面,考核方法单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常见的考试方式就是闭卷笔试,但由于题型、考试时间、试卷幅面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要是考核一些概念、术语、问答、计算等,题型呆板,对技能、能力的考核比重仅占考试内容的一小部分,缺乏对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无法体现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未能充分体现考核作为教学过程反馈手段的作用,因而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4.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部分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老师是毕业后留校或直接分配到高校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缺乏外贸工作经历,讲授实践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这种从“书本到一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而目前的状况是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践,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讲授。二、解决对策1.实地实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配合企业“走出去”战略,以适应企业的需要。除校内正常的教学、实训活动外,还应从整体上为学生策划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单位实习,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渗透结合。可由教师和外贸专业人员联合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实际业务过程的艰辛,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做准备工作。同时,还可以邀请外贸界人士给学生举办讲座,密切学校和企业联系,拓展学生实践的空间,并及时了解当前实际部门相关运作的发展,使教学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训练的技能融会贯通,综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一方面,学生精力充沛,校外实习基地能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外贸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外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搞好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关键。2.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讲授外,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如讨论方式:讲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时,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新情况,并进行讨论。例如:结合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欧美是董事会,印度是办公室,中国是世界工厂”,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贸易理论的局限性;互动案例教学方式:尤其要倡导的是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一同分析交流,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每讲完一章内容后,针对重点内容,给出相应案例,调动学生参与进来一同分析、交流,最后由老师讲评;体验方式:当讲到海洋运输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本地企业及外贸港口,让学生看到真正的海轮、集装箱、海关监管地等实物、实地,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改革考试方法,建立新型考核体系。改革传统的期终考卷单一性考试方式,考核应该偏重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实际掌握,不可流于固定模式,甚至形式化。建立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除可采取在实训或课程结束时,任课教师单独设立实训项目考核方法外,更可积极实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办法。在教学中,可以把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外贸单证员证、报关员证、跟单员证等)的取得纳入考核。做到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学校考试与企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试相结合。这样做既强化了学生的从业技能,又能引导教学过程,规范实践和操作,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真正实现了课程的考核目标。4.培养应用型教学的教师。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改革的灵魂和关键。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资格培训师、考评员等考试。也可以以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选送教师到不同企业的相应的岗位上顶岗实习,让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理论运用于他们的专业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参加高层次的专业进修,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通过主持或参与科研及教学改革项目,推动科研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同时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积极“请进来”,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善于利用外部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三、结束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济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有重大意义。因此,今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建设仍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加强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开放心态和全球视野,有精深专业知识和宽厚学科基础,有强烈竞争意识和出色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贸人才。参考文献[1]陈晓梅.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113-115.[2]李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4):120.[3]王成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高教论坛,2010(6):84-86.[4]张楠.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改的几点建Ii[J],2010(3):36-37.[5]黄永新,何中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凯里学院学报,2009(2):107-110.
本文标题: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