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泰国三宝公寺印尼三宝庙云南郑和公园纪念郑和的邮票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同学们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一、郑和下西洋2、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3、支持皇帝材料阅读: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反映出当时统治者目的是什么?4、目的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②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③寻找建文帝郑和的宝船郑和浩大的船队5、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空间:特点:1405年——1433年7次在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规模大,货物多装载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物品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刘家港刘家港占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今江苏太仓天方刘家港刘家港红海占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红海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海红海占城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肯尼亚蒙巴萨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海红海木骨都束慢八撒占城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猜一猜: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从后三张邮票能看出:郑和航海曾经到达哪些地方?第二张:郑和到达占城(越南);第三张:郑和到达阿拉伯;第四张:郑和到达非洲;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双方互动)明梁庄王墓出土外国宝石所做饰品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兽麒麟。《榜葛剌进麒麟图》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①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②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④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动脑时间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远航?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拓展阅读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在全球举行了纪念活动。郑和下西洋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被称为“郑和精神”,即敬业奉献、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我们都应该弘扬“郑和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写上精神的一笔!戚继光戚继光: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在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甚至牺牲的人。)。1.背景(什么是倭寇?什么是倭患?)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倭寇、倭患)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相关史事2.抗倭经过①组建戚家军目的:措施: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的阵法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继光的军事著作相关史事鸳鸯阵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凯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少保年谱耆[qí]编》戚继光像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答:意志:它可视为戚家军的战歌,它彰显万众一心,忠肝义胆的精神,宣示戚继光的治军原则;主将爱兵,军法森严,号令分明,赏罚必信等,表达了保国救民,建功立业,杀尽倭寇的坚定决心。材料研读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2、经过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②过程: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3.意义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戚继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问题思考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前提时间次数支持皇帝空间特点意义戚继光抗倭背景戚家军经过结果性质明初的对外交往明太祖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关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诸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时,除了派郑和下西洋,还向各国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一些国家也纷纷遣使来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其中,浡[bó]泥国(位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苏禄国(位于今菲律宾群岛)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国。江苏南京的浡泥王墓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知识拓展基础巩固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A.蔡伦B.毕升C.郑和D.郑成功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郑和B.戚继光C.李时珍D.宋应星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D.戚继光抗击倭寇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邓世昌CBAC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6.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A.山东B.浙江C.福建D.广东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的联系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BACA2.读史料:材料一:鸳鸯阵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1.根据材料和教材,说一说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答: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2.请对戚继光的正确评价。答: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答: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4.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5.得到沿海一带爱国军民的支持。3.请分析一下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本文标题:明朝的对外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8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