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已补充)
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1页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计划(西师大版)一、复习内容本册教材大致可分为6个方面的内容:“乘法和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和统计、实践活动与数学文化”。全册知识内容的结构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和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笔算认识小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的意义、简单的换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与周长的区别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解决问题统计统计表统计图对称对称现象认识、画简单图形的对称图形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2页二、课时安排建议本册教材可安排15课时进行归类复习,4课时进行综合复习,共19课时。教学时可以把整理与复习、练习与加深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引导学生边整理边完成教科书练习中的习题,适当补充针对性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三、复习原则整理与复习过程中至少要遵循四个原则:1、自主练习原则;2、经常见面原则;3、重在变化原则;4、关注体验原则。把握《课标》,立足教科书,参照《单元定时练习题》,关注本班实际学情,适当补充练习。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事务中得到解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有效监控之下,让优、中、差生之间互教互学,把计算题交给学生自主练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抓住本册教材的训练重点,力求突破学习难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与学生经常见面;密切教科书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强化解题思路的训练,解决问题的复习要重在变化;重视“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去获取成功的体验。四、整理与复习策略1、强化练习。关注练习内容的广泛性,重视典型练习的对比性,突出练习形式的多样性,照顾练习纵深的层次性,提倡练习过程的互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3页动性,检测练习效果的有效性。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习惯。2、训练思维。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猜想,帮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和设想,提供验证的时间与空间。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3、有效互动。完善互动机制,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带动生生间的交流。通过合理分组、适时调整、加强指导、检查督促等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立足兴趣。让学生经历部分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形成等较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感受数学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数学确定性之美感;让学生不但觉得学习数学并不难,而且认识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必须,努力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5、不断学习。认真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教参,不断反思,灵活调整复习策略和练习方式。6、关注习惯。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预习、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善于质疑的习惯;举一反三的习惯;积极合作、善于交流的习惯;注重理清思路,突出过程的习惯;认真书写,自觉验证的习惯。7、研究学生。加强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实行分类辅导、区别对待的策略,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集中管理,随时跟踪,要求作业天天过关。8、创新实践。教师以导为主,留给学生探究、发现的机会,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4页培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与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充分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增强学习应用意识,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9、相互交流。更多地与数学教师交流,总结教学心得,借鉴他人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五、分类整理和复习的建议以及课时安排(一)乘法和除法的整理与复习(7课时)乘法与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因此也是整理和复习的重点。整理与复习时主要应该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计算中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二是把口算、估算和笔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口算的就口算,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笔算过程,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口算方法和过程,有必要时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口算过程和方法;三是沟通计算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计算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练习计算。不局限于枯燥的计算训练。复习口算和估算(1课时)第一课时(教案举例1)复习内容:口算和估算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和估算。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进行估算。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5页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传递估计的数学思想。复习重难点:清晰口算和估算过程,优化估算方法。复习流程:1、简单梳理,明确复习内容。(小黑板出示)乘法和除法的口算和估算笔算乘法和除法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谈话:本节课我们复习乘法和除法的口算和估算。2、复习口算。(1)出示P125第1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写出结果。12×30=23×40=70×50=400÷4=360÷9=600÷2=抽生口答,全班评议。填空练习,再现口算过程a.口算23×40时,可以这样想:把40看成4×(),23×4=92,92×()得();也可以这样想:23乘4个十得()个十,就是()。所以,计算时可以用23×4得(),然后在()的末尾添上()个0。b.口算360÷9时,可以这样想:36÷9=(),360÷9=();也可以这样想:因为9×()得360,所以360÷9得();还可以这样想:36个十除以9得()个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6页十,就是()。实际计算时,可以用36÷9=(),然后在()后面添上()个0,得()。学生间互相交流。仿照填空练习,互相说出口算上面各题的过程。(2)运用口算方法进行口算。(算完后全班评议)3.复习估算。(1)出示P126第2题。63×38≈416÷8≈49÷51≈429÷7≈学生独立估算。评议结果,说出估算过程。优化估算方法。a.两位数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b.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记忆)(2)应用方法进行估算。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7页4.课后综合练习,包括具体情境的估算练习(教师依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复习笔算(1课时)第二课时(教案举例2)复习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帮助学生沟通笔算与估算的联系,培养验算意识。复习重难点:理解笔算过程。复习流程:1、梳理知识,明确目标。(小黑板出示)乘法和除法的口算和估算笔算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8页谈话:本节课我们复习乘法和除法的笔算。2、P126第3题(先估算再笔算)84×65648÷632×78378÷9抽生汇报估算结果。汇报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观察估算和笔算结果,计算估算误差。小结:有时我们可以用估算来大体估计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3、互动交流,说一说笔算的过程。(略)4、练习加深。(1)乘法的计算过程。(略)(2)除法的计算过程。(略)(3)P129第2题(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84×5841×7268×39474÷6515÷5608÷85、课堂总结(略)6、课后练习(供教师选择使用)1、计算。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9页2、数学医院。3、填空。4、判断。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10页复习解决问题(四课时)复习思路:(1)抓实基本练习(只有乘法或只有除法的练习),服务于综合练习(主要是乘除混合练习);(2)强化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适当从算式中抽取常用的数量关系,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举例略);(4)立足教科书,加强变式练习,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5)增强趣味性,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以培养问题意识为基础,训练识别信息和提取信息的技能。相关练习:(1)总复习相关习题;(2)教师补充有针对性的变式练习;(3)分析、补充、拓展《单元定时练习题》;(4)选取相关资料上的相关练习题。第三课时复习内容:(1)先算每份数是多少,(先归一)再算一个数包含有几个每份数(或再算总数)例如:P80例题1;(2)先算总数是多少(先归总),再算每份数是多少,例如:P81例题2;(3)连续归一的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11页问题,例如:P83第8题。例题习题选定:(教师依据本班学情选定)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12页第四课时复习内容: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求这个数(或求两数的和)的问题;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例题习题选定:(教师依据本班学情选定)第五课时复习内容:(1)合理化原则。例如:p84第11题“租船”;(2)“够不够”之类的问题。例题习题选定:(教师依据本班学情选定)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13页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14页第六课时复习内容:贴近生活的问题。例如:现实生活中估算;“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灵活运用(具体举例略);生活中的其它实际问题。例题习题选定:(教师依据本班学情选定)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15页复习探索规律(1课时)第七课时复习思路:(1)出示一组乘法算式,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回忆乘法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习题略);(2)出示一组除法算式,让学生先口算,然后观察,回忆出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习题略);(3)比较积、商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出示不同类型的数列或有规律排列的图形,让学生根据规律填数或作图(习题略)。形成性练习:(1)p131第7题;(2)自选习题。(供教师选择使用)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16页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17页(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八课时复习要点:(1)小数的读法;(2)小数的写法;(3)比较小数的大小(重视两两比较)如:P104例题3;(4)重视操作,通过涂、看、数、标等活动沟通小数同分数的联系;(5)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6)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相关习题:(1)P127第5题;(2)P131第9—11题;(3)教师补充习题(略)。第八课时复习内容:(1)小数的读法;(2)小数的写法;(3)比较小数的大小(重视两两比较)如:P104例题3;(4)重视操作,通过涂、看、数、标等活动沟通小数同分数的联系。例题、习题选取:(供教师选择使用)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18页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19页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20页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21页第九课时复习内容:(1)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题、习题选取:(供教师选择)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22页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23页(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整理与复习(4课时)学生是第一次计算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是又一个重点,复习中要让学生在“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算一算”等活动中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沟通“数”和“形”的联系。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做必要的复习。第十课时复习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操作思路:回忆周长、面积的意义;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可小数三(下)复习计划(三年级数学学科组)第24页单位;复习两种单位的换算,总结长度、面积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安排单位换算的练习(习题略);复习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明确计算周长和面积所必备的条件;比较面积与周长的不同,(1)意义上比较;(2)计算方法上比较;(3)单位比较;(4)画图进
本文标题: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已补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5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