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清初戏剧吴伟业和尤侗南洪北孔洪昇的《长生殿》李玉苏州派作家李渔的风情喜剧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一节清初戏曲一、案头之作抒情剧。1、吴伟业的剧作有《秣陵春》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三部戏曲都是借历史人物而随意生发,以发抒其胸中之抑郁牢骚。2、尤侗的戏剧。杂剧《读离骚》演屈原遭谗放逐,《桃花源》演陶渊明辞官归隐成仙,《清平调》演李白奉诏赋诗中状元,《吊琵琶》演王昭君和番、蔡文姬祭青冢,《黑白卫》演聂隐娘的故事。借用历史上著名才人的故事传说,经过点染、牵合、改制,来抒写他个人仕途受挫、怀才不遇的悲愤、期望。传奇《钧天乐》:沈白、杨云人间天界两种不同遭遇。二、苏州剧派。1、苏州剧派。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群,与舞台表演紧密联系的剧作家。明末到入清活跃在剧坛上。除李玉外,还有朱素臣、朱佐朝、叶雉斐、毕魏、丘园等人。苏州剧派剧作的基本倾向、风格大体一致,多取材于“三言”,反映市井间的社会伦理,劝惩意识较重,剧中出现许多社会下层人物,有市民、奴仆、妓女、渔家女等。编剧不是自遣自娱,而是为演出提供剧本,考虑舞台演出的要求和效果,从而改变了以曲词为核心的戏曲观念,把戏剧结构放到了重要位置上,增强了戏剧性,曲词也趋向质朴,宾白的地位有所提高,丑角的宾白往往带有方言的特点。朱素臣传奇19种,最著名的是《十五贯》(又名《双熊梦》)。朱佐朝传奇30馀种,广为传唱的是《渔家乐》。丘园有传奇10种,最著称的是《虎囊弹》、《党人碑》。叶雉斐传奇10种,代表作是《琥珀匙》。毕魏传奇8种,代表作是《三报恩》。朱素臣:《十五贯》(《双熊梦》)由宋元话本《错斩崔宁》和《醒世恒言》之拟话本《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而来朱素臣:《十五贯》2、李玉的创作。李玉(1610~约1671)字玄玉,后因避康熙讳改作元玉,号苏门啸侣,吴县人。他出身微贱,作有传奇三十多种,今存二十馀种,数量之多为明清传奇作家所少有。(1)“一人永占”。早年的剧作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著。一捧雪李玉的中后期剧作:朝代兴替的刺激,加上作者开始涉足上层文化圈,使他开始关注朝政军国大事,于是,写下了《千钟禄》(千忠戮)和《清忠谱》,还有一个《万民安》提要(无剧本)代表作《清忠谱》李玉创作,毕魏、叶时章、朱素臣参与修改我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吴伟业《清忠谱序》)的历史戏。(2)“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千忠戮》演燕王朱棣以武力夺取帝位,建文帝和程济化装僧道流亡西南的故事,写了方孝孺、程济等一批忠臣形象。《惨睹》出中建文帝唱的【倾杯玉英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一曲,与洪昇《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唱的【南吕一枝花】“不提防馀年遭离乱”,成为社会上广泛传唱的流行曲,便表明了其中的隐情。《千忠戮》背景:靖难之役《惨睹》:【倾杯玉芙蓉】(生唱)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小生合唱)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生白略)(唱)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结,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白略)(唱)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清忠谱》表现的是晚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等人,引发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作者以周顺昌为主脑,牵合杨涟、魏大中、左光斗等遇难的事迹,反映了阉党恃权横行的黑暗政治,更着重表现的是周顺昌等人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精神。特别是剧中写进了市井细民颜佩韦、马杰、周文元、杨念如、沈扬五人急公好义,聚众请愿,对抗官府,以及最后苏州百姓捣毁魏忠贤生祠的场面,突出地塑造了颜佩韦的高大形象,反映了晚明社会市民阶层的壮大,并初步显示出成为一种力量的历史特征。清忠谱3、李渔(1)李渔的生平。李渔(1611~1680)字笠翁,别署笠道人,作小说署觉世稗官,浙江兰溪(今金华市)人。明末应乡试不中,明清易代,家道中落,不再应科举。顺治八年(1651)移家省城杭州,“卖赋以餬其口,吮毫挥洒怡如”(黄鹤山农《玉搔头序》)。他的戏曲、小说大部分是寓居杭州10年间作成,颇为畅销,受到了达官名流的垂青、资助。顺治十七年(1660)移家南京,经营芥子园书坊,交结名流,时常带着自家的戏班周游各地,到达官贵人府第打抽丰,成为一个很有名气的托钵山人。李渔(2)李渔的创作观。娱乐人心:“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风筝误》末出)还曾声明:“不肖砚田餬口,原非发愤著书;笔蕊生心,匪托微言以讽世。”(《曲部誓词》)(3)李渔的创作。《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奈何天》《玉搔头》《比目鱼》《凰求凤》《巧团圆》《慎鸾交》•《风筝误》是李渔的代表作。以放风筝为缘机,引发了才子与佳人、拙人与丑女相互错位而又终于各得其配的婚恋故事。全剧由迭出的阴错阳差的情节构成,但李渔运思工巧,密针细线,营造出了一个虽然倒误丛生却自成一种理路、其中也有美丑对比和美刺意义的喜剧世界,能使观众在观赏中产生有一定审美内涵的笑。此剧虽然也未能完全免俗,杂有些庸俗恶趣,但整体上具有了喜剧的性质,并且曲词、宾白流畅通俗,肖似人物口吻,极富有生活的滑稽风趣,所以在当时便成为广泛演唱的流行剧目,许多地方翻刻该剧本。《风筝误》•第四节:孔尚任与《桃花扇》孔尚任桃花扇讲授要点一、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二、《桃花扇》的历史意识三、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的精妙结合四、《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一、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孔子第64代孙。曾隐居曲阜石门山,捐资纳为国子监生。康熙二十三年(1684),皇帝第一次南巡,返程祭孔,孔尚任祭曲后讲经,他又驾观览孔庙、孔林,当即破格任国子博士。孔尚任写《出山异数记》以述不世之遇。次年,受命随同工部待郎去淮扬治河,疏浚黄河海口。当时河道总督靳[jìn]辅不同意疏浚下河海口,和下河衙门官员发生争执,下河工务时起时停,三年下来靳辅胜利,撤销了下河衙门。孔尚任淮扬治河无业绩。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桃花扇》定稿,竞相借抄,康熙索览。次年春,《桃花扇》上演,朝野轰动,孔尚任不明不白被罢官。孔尚任引驾图孔尚任引驾图桃花扇•淮扬三年,孔尚任广泛结交当地或流寓扬州的文士,往还酬唱,诗酒文会,写了六百多首诗。他结交的前朝遗老如黄云、许承钦、邓汉仪、杜濬、冒襄等,讲述李香君的故事,生发了创作欲望。冒襄是明末南京四公子之一,对侯方域、李香君非常熟悉。冒襄不顾80高龄、百里路途,从如皋到孔尚任的住所兴化,“同住三十日”,详述南明小朝廷的兴亡。下河衙门解散后,孔尚任待命扬州,乘机去南京游览破残的明故宫,到栖霞山访问了隐居的身历北京甲申之变和南京弘光败局的张怡,也就是《桃花扇》中的历史见证人张瑶星道士。孔尚任淮扬治河时结识许多明末遗民。在扬州登梅花岭,参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登燕子矶,游秦淮河,过明故宫,谒明孝陵;这些对创作《桃》剧都很重要。孔尚任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返北京后,又做了多年的国子监博士,才转为户部官员。在和京中闲曹、流寓的骚人墨客结社唱酬的同时,孔尚任悄悄写起了《桃花扇》。《桃花扇》三易其稿而问世,轰动京畿。“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时有纸贵之誉”。“长安(指北京)之演《桃花扇》者,岁无虚日”,甚至康熙皇帝也索稿阅读(《桃花扇本末》),次年孔尚任被罢官,显与创作《桃花扇》有关。李香君故居李香君清代刻本《桃花扇》孔林中孔尚任墓二、《桃花扇》的历史意识1、历史真实。2、作者力图真实地反映特定阶段的历史,力图深刻地探讨一代王朝的兴亡原因。从当时形势看,南明本来可以大有作为:•a.清兵正忙于巩固北方,无暇南顾。•b.符合当时汉族人们的民族情绪。•c.长江天险可恃,兵力尚足。南明王朝仅仅存在了一年,原因何在?•《桃花扇》所写时间是从1643.7-1645.7,作者艺术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原因:(1)昏王当朝•目今外侮不来,内患不生…只是朕享帝王之尊,无有声色之奉,端居高拱,好不闷也!(25选优)•一代中兴之主,行的总是亡国之政。(31草檄)(2)权奸专政马士英:一旦神京失守,看中原逐鹿交走。捷足先登,拜相与封侯凭着这拥立功大权归手。…幸遇国家大变,正我辈得意之秋!(15迎驾)马士英:天子无为,从他闭目拱手;相公养体,尽咱吐气扬眉。那朱紫半朝,只不过呼朋引党;这经纶满腹,也无非报怨施恩…他怎知立君在我,杀人何妨。(21媚座)(3)武讧于外•史可法•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左良玉•“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18争位,刘良佐语)(4)文争于内•魏阉魏忠贤余党与复社文人势不两立阮大铖:“若是天道好还,死灰有复燃之日,我阮胡子也顾不得名节,索性要倒行逆施了。”(4侦戏)•清流文人以风流自许,饮酒看灯,欣赏戏曲,寻访佳丽,出于门户之见揭发阀党馀孽,为保护门户请左良玉东下,移兵堵江,江北一空,国家覆亡。让张瑶星道土喝斥侯、李,侯、李双双入道,展示出国家与君、臣、民的关系,张瑶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其意义超越了明清易代的兴亡之悲。3、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兴亡之感:“借男女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场上歌舞,剧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憾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1)正邪两种力量的较量;(2)渔樵对话——时代哀音《哀江南》欣赏三、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的精妙结合线索的设置、结局的安排、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都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与一代王朝的兴废历史紧密结合起来。•1、相逢:在党派斗争激烈的政治背景下。•结合:卷入了政治斗争。•分离:局势日益紧张,权奸逐渐得势。各自遭遇:两条线索•重逢:在祭奠忠魂的道坛上•分襟入道:以爱情殉故国。•侯:串起武讧于外、•文争于内•第14出·阻奸•第19出·和战•第26出·赚将•第29出·逮社•李:串起昏王当朝,•权奸专政•第17出·拒媒•第22出·守楼•第24出·骂筵•第25出·选优2、一柄桃花扇绾结全剧“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荡子之题也,游客之画也,皆事之鄙焉者也。……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桃花扇小识》)“南朝兴亡,遂系之于桃花扇底。”《桃花扇本末》题赠血溅远寄撕毁•忠贞品格的体现。•亡国痛思的寄托。•情节生发关联的凭借。四、《桃花扇》的艺术成就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桃花扇·凡例》)2、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媚座》原批)。(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体例结构:全剧四十出,分为上下两本,每本二十出。一“序”一“结”,借“老赞礼”、“原锦衣卫堂官”之口,介绍兴衰战乱,抒发感叹哀衷。下本第二十一出之前,又有“加二十一出”《孤吟》,为下本之“序”,第四十出之后又有“续四十出”《余韵》,则是全剧之“结”。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画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桃花扇凡例》:“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40出原批:“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合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最实,最曲迂、最直截,此灵山一会是人天大道场,而观者必使生旦同堂拜舞乃为团圆,何其小家子样也!”3、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剧中人物包括李香君,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歌妓艺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本文标题: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8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