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说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这一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分三节内容表述:第一节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并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发展的过程,也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第二节是斯大林模式的的形成过程,并展示了在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失误;第三节是“三夫改革”,主要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苏联走向解体的历程,是斯大林模式的终点。本节围绕着改革与挫折展开,其中改革介绍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下,苏联三个主要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我觉得挫折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其一为三位领导人改革收效不大,改革受挫;其二为苏联模式的失败。本节与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相呼应,相比之下,中国的改革在经过抛弃模式、曲折探索,伟大转折,成功走向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坚定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两者的比较为我国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借鉴。二、学情分析:我教的学生是高三应届生,基础知识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将知识连接起来,通史的意识差,阻碍了他们对一些问题的多角度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加大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熟记过程。另外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到位,不会总结和概括,可以通过课本作为材料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来提升能力。所以,本节课也是把“基础知识的梳理和熟记”“阅读训练”两个当作核心问题处理。三、教法学法:根据对学情的分析,本课主要采用情景导入-----设置问题---探究问题---思维展示的模式,在基础知识上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学法上主要是小组合作探究,同时综合运用图片法、表格法、对比分析法方法。[选取意图]由于本课涉及经济史内容,枯燥单调,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选取情景导入吸引学生,设置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四、高考前瞻:通过近几年的高考题可见出题的频率不高,只是偶尔出现,而且都是选择题的形式,并且基本上都是南方的新课改地区,北方地区还没有出现。从考题来看大多数只是主要考查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所以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关注改革内容和影响的复习,做一些选择题就可以了。五、课标要求及教学目标确定:课标要求是:1)简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历程2)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从中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根据《课标》要求和这三年来高考题情况,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内容及影响(2)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3)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并从中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4)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设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辅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反两方面对比,体会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增强民族自豪感。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流程设计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图1《片面的经济》图2久病未愈、医治无方、已故二十年的“大哥”(一)[图片导入]:图1漫画中粗壮和瘦弱的两部分分别代表什么?说明了什么?图2漫画中走在最前面的和最后面的是谁?[设置意图:为了增加本节课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课堂。学生会看见苏联的不和谐,并从中分析出是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图2说明了在列宁和斯大林之后有人在改革,学生从已学知识会知道是哪些人葬送了苏联。为什么会这样?让学生心存疑问,激发兴趣。(二)基础知识梳理及检测:1.填表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设置意图:因为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靠小组合作的力量完成,这一块由学生自主完成,时间大概在10——15分钟。通过表格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记忆,还可以利用表格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加深记忆。2.基础知识检测(三)、合作探究(1)、赫鲁晓夫的改革为什么被成为摇摆不定?[设置意图:在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归纳之后将问题深化,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并能讲前后知识得以贯通和检验。可以通过改革措施的结果来进入,比如农业政策取得了成效,但带来了问题,可以说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2)、课本143页: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设置意图]通过课本图表材料进行探究,训练学生的图表阅读、分析能力。并能将课本知识运用出来解决实际问题。(3)、简述苏联解体的过程,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并总结其经验教训?[设置意图由学生简述过程,自主学习。重点是学生再次熟悉原因类问题分析方法,感知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规范表达。(四)能力目标突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第三,要吸取历史教训:大跃进.在生产发展同时要实事求是,立足于该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另外还要照应生产力发展.这样中国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迅速发展。材料二: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赫鲁晓夫经常心血来潮地做出一些决策,许多改革措施未经深思熟虑便草草实施,又草草收场。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1年,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指出:“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设置意图这一题目的设置是为了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比较相似问题的能力。还因为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比较典型,两国改革的措施不一样,最终结果也不一样,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能够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一种完整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易。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探索道路也不一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这种从一成一败中分析事物的思维能力要求,在唐山模拟题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题中得到过运用。(五)回顾反思(学生整理笔记,总结知识和能力要求)(六)板书设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表现突出(农业、工业)苏联改革的背景斯大林逝世为苏联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赫鲁晓夫的改革苏联社苏联改革的过程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会主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改革与挫折苏联解体的经过苏联改革的挫折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
本文标题: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6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