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生物课件高三教学系列一高三生物课件
高三教学系列一:1、(1997年上海高考题)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经济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但雌株是性杂合体,雄株是性纯合体。已知其叶片上的斑点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某园艺场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应选择;(1)表现型为_______的植株作母本,其基因型为_______。(2)表现型为_______的植株作父本,其基因型为_______。(3)子代中表现为_______的是雌株;子代中表现型为_______的是雄株。2、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A.18+XYB.18+XXC.18+XX或YYD.18+XX或XY3.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进化过程:(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的特性,而这一特性一般是_______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_______。(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_______。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3)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生物与环境一、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二、生物因素:高考考点:状元之路P152生物与环境一、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二、生物因素:高考考点:状元之路P152二、生物因素: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同种生物)(不同种生物)图形与概念相结合(见状元之路P153——P154)练习:对下列生物现象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分别是:1、蛾类昆虫有趋光性()2、鸡在夜间什么也看不见;()3、青蛙的冬眠()4、200米以下水域植物难以生存()5、仙人掌的叶变成刺()6、鳟鱼在十二月产卵()7、在大兴安岭森林中针叶林较多,阔叶林较少()8、三七、人参在森林下层阴暗处生长得好()9、鱼身体背面颜色较深,腹面却是白色()10、龙眼、荔枝不能在北方栽种11、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12、玉米在强光下才生长得好()13、炎热夏季,鸟类中午隐伏不动()14、24。C以下,蚱蝉停止鸣叫()15、菠菜只在春末夏初开花()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能够影响动物的形态;对动物的生活习性也有明显的影响;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生态因素;阳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日照时间的长短对植物的开花时期有影响对动物的体色、视力、繁殖、生长发育问题:阳光、温度和水对植物的分布都有影响,但有什么不同?阳光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温度影响植物呈地带性分布;水分限制陆生植物分布。高考系列二:1、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植物特征不符的是()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角质层C.具有肥厚的肉质茎D.叶面积增大2、对于蛋鸡来说,下列生态因素中,限制母鸡产蛋的关键因素,春天是,夏天是,冬天是。A.温度过高B.日照长短C.食物不足D.湿度过大高考系列二:1、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别(状元之路P154)2、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高考系列三: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后投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A、B、C曲线所示,请根据图分析回答:(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___关系。(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和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图8-3所示。请根据图回答:(1)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2)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_____。(3)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___________,在d年的优势树种__________。高考考点:1.识记种群的特征。2.理解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3.识记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种群的特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种群内的个体数)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种群的主要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对上述四个特征的阐述概括如下:(1)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2)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3)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4)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1)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会连续增长。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不变,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应为:绘成坐标图,种群的增长就会呈“J”形曲线(图8-5)。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增长。(2)种群增长的“S”曲线(3)“J”曲线与“S”形曲线比较见下表。项目项目项目“J”形曲线“J”形曲线“J”形曲线“S”形曲线“S”形曲线“S”形曲线前提条件前提条件前提条件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课件高三教学系列一高三生物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8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