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拉丁美洲近代文明的形成
拉丁美洲近代文明的形成(1492-18世纪末)•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由laSantaMaría,laPinta,laNiña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驶离西班牙Palos港口,向西进入大西洋,艰难航行70余天后,于10月12日抵达了美洲。补充:(哥伦布登上的那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1494年6月,西、葡两国就美洲殖民地界限的划分进行会谈,自此西、葡两国瓜分了美洲。他们接着在各自分得的领域内积极开展探察、殖民活动,建立各自的殖民帝国,移植、传播具有自身特色的欧洲文明(伊比利亚文明)•西、葡两国在美洲的殖民活动引起了西欧其他国家的不满,他们不承认西班牙人有随意登陆、建房、为河流或海角命名的权利,不承认他们对这些地方拥有产权。遂法、英两国派遣探险队到美洲抢占土地,试图开展殖民活动。16世纪成效甚微;17世纪,英、法及荷兰趁国势日盛,在加勒比海、中美洲、南美洲大陆从西、葡控制下夺取、霸占了几个岛屿和几块沿海地区,从事殖民活动,移植、传播具有自身特色的欧洲文明。•西、葡、英、法、荷等国不仅向美洲移植了欧洲文明,还移植了非洲和亚洲文明。这些属于东半球的文明移植到美洲后,与拉丁美洲古代文明相汇合,并很快相互适应,渐次融化我。东西两半球诸文明的融合,孕育形成了拉丁美洲近代文明。•这一文明既不同于欧洲文明,也不同于拉丁美洲古代文明,而是一种以拉丁美洲古代文明为根底,以欧洲文明为主干,吸收东西两半球诸文明而形成的新型文明。这种“新型”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由于西、葡、英、法、荷等国在各自的领地上移植、传播欧洲文明具有各自的特色,加之各地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其古代文明有所差异,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地区。政治•前言:•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即开始衰亡,君主制日益发展,王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确立。西、葡、英、法、荷等国国王根据自身的利益、本国的政治统治实践和美洲殖民地的具体情况,借鉴、利用拉丁美洲古代文明传统政治制度,在各自的领地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政治统治制度。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政治•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那一天起,西班牙便最先在美洲开始了殖民活动。到16世纪末,西班牙占有了北起今美国、加拿大边界、南到合恩角的大片美洲土地(巴西除外)。但西班牙人的殖民活动主要在安的列斯群岛、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而又集中在拉丁美洲古代文明比较发达的地区。•西班牙国王将君主制和中央集权制移植到美洲殖民地,并借用了拉丁美洲古代文明的政治统治机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政治统治机构和行政体制。•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1556)将其美洲领土划分成两大总督区:1535年新西班牙总督区(VirreinatodeNuevaEspaña,首府设在墨西哥城)和1542年秘鲁总督区(VirreinatodelPerú,首府设在利马),并于1535年和1542年分别任命了新西班牙总督和秘鲁总督,授权他们到各自的辖区代表国王进行统治。新西班牙总督统辖今墨西哥、中美洲和安的列斯群岛;秘鲁总督管辖整个南美洲(巴西除外)。西班牙国王为了确保王室的利益不受侵害,还下诏实行“驻节审查”(residencia):殖民地总督及其他行政官员任职届满时,国王派官员对其任职期间的活动进行考核、审查。•总督区幅员辽阔,为了有效地进行控制管理,总督区又划分成若干个检审庭庭长辖区(audiencia)。检审庭庭长辖区又划分若干行省(gobernación),设一名省督(gobernador)治理。行省又划分为若干市镇辖区(新西班牙总督区称之为alcaldíamayor;秘鲁总督区定名为corregimiento)。市镇辖区是最低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以市镇为中心设置。•市镇辖区有两类:一为西班牙人市镇辖区;一为土著市镇辖区。前者由早期西班牙殖民者建立的居民点发展而成;后者由土著原来聚居的村镇或后来被殖民当局强制迁徙集中居住的村落发展而成。在土著农业文明发达的地区(如原阿兹台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地区)设置土著市镇辖区;而在边远的、前农业文明落后地区则建立传教区(如巴拉圭、今墨西哥北部地区、今阿根廷东北部地区),委托一些天主教派负责筹建居民点,使土著定居下来,以有效地实行区域治理。•1700年,西班牙更换王朝,波旁王朝当政。它在美洲领地上强化中央集权,变革政治统治机制,增设总督区,实行郡(intendencia)县(partido)制。1739年,正式设立“新格拉纳达总督区”,首府设在波哥大,管辖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巴拿马等地区。1776年,再设“拉普拉塔总督区”,首府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管辖今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地。接着又划设了三个都督区:1777年设委内瑞拉都督区和古巴都督区,1778年设智利都督区。都督由西班牙国王直接委派,拥有与总督相似的职权。•撤销原先的省和市镇辖区的建制,采用郡县制。首先于1764年在古巴试行。到1790年,各总督区和都督区内都划设了郡、县。郡有郡守(gobernadorintendente)由西班牙国王委任;县设县令(subdelegado),由郡守提名,总督任命。郡守、县令集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波旁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向美洲领地派遣正规军。与此同时,为了协助正规军维持地方治安和抵御其他殖民列强的入侵,还在各地区组建民团,由当地民众组成。•中央集权同地方自治这对矛盾不断加深,从而导致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人民独立意识的迅速增强,争取独立、自由、民主的运动蓬勃兴起。经济•欧洲及其他地区的经济成分同拉丁美洲古代文明的经济成分相结合,根据新的需求、新的生活和生产规律,在新的环境里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拉丁美洲近代经济。经济层面上多种文明融合的现象远较政治层面明显、突出。这种融合现象表现在产品、生产技术、劳动制度等方面。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经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经济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采矿业的发展,而又主要是金银的生产。采矿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1)采矿业•西班牙殖民者、移民根据拉丁美洲古代文明时期采矿的线索,广泛开展探矿活动,找寻金、银矿藏。16世纪,先后发现了多处矿藏,主要是白银矿藏。银矿集中在今墨西哥地区和玻利维亚、秘鲁地区。•据不完全统计,1503-1660,从美洲流入西班牙的白银达16,886,815,303克、黄金181,333,180克。•矿主使用土著劳动力从事开采、熔炼工作。他们主要采用的一种劳动制度称为征调制(repartimiento)。政府规定,凡18-50岁的土著民都有义务应征到矿山劳动。轮流征调,每期劳动6个月或12个月。•1535年,今墨西哥开办了拉丁美洲第一家造币厂。1565年,秘鲁又开了一家。从此,拉丁美洲有了金、银币的流通。•采矿业的发达和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道路的开通和贸易的繁荣。•(2)农牧业•以矿山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农牧业。农牧产品供应矿山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这是一种消费农业。内部需求的农牧业发展起来后,又发展起了另一种农牧业,即出口农牧业,一种供应外部市场的农牧业。•农业种植的作物除拉丁美洲古代传统作物(玉米、木薯、甘薯、棉花、可可、烟草、古柯等)外,还从欧洲引种了小麦、水稻、甘蔗、葡萄、橄榄等。畜牧业方面,除了放牧骆马、羊驼外,从欧洲引进了马、骡、牛、羊、猪等大牲畜。•殖民者、移民们将本土的大庄园制移植到美洲,拓殖了大种植园和大牧场。其主要劳动力是土著和非洲黑人。实行的劳动制度是“委托监护制”(encomienda)、“奴隶制”、“征调制”、“农奴制”。所谓“委托监护制”是指西班牙国王将某一地区一定数量的土著“委托”给监护人(地主)监护。监护人负有保护被监护人并使之皈依天主教的义务,同时有征调他们从事耕种的权利。•(3)手工业•随着市镇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日常生活需求增长。手工业发展起来。西班牙市镇的工匠来自宗主国,他们不仅带来了技艺、工具、设备,还移植了行会制度。行会拒土著、黑人于大门之外,但愿意收他们为学徒,向他们传授手艺和知识。同时土著市镇的土著手艺人除保留传统手工业外,也学习新技艺。•手工业中比较突出的是纺织业,并普遍开办了纺织工厂(obraje)。•(4)贸易•分三个层次:对外贸易、地区之间贸易和区内贸易。对外贸易十分活跃。由于宗主国西班牙实行贸易垄断政策,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宗主国。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疆域广袤,与宗主国远隔重洋,垄断贸易政策难以切实实行。走私贸易盛行,系指殖民地同葡、英、法、荷等国的贸易。这些国家以各自的美洲殖民地为据点,同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进行贸易往来,并形成固定同上路线。社会•欧洲及其他地区文明输入拉丁美洲社会后,与土著文明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这种新型的社会结构极富特色。其特色集中体现在社会模式、人口的种族构成和社会阶级结构等诸方面。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社会•殖民地是个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形成了“中心-外围”(“城市”-“农村”)这样一种格局。这一社会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全新的种族群体和社会阶级结构。•(1)社会模式•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移民到美洲后即建立殖民点,从事殖民活动。这些殖民点就是市镇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新型模式的社会。•16-17世纪期间,西班牙殖民者先后建立了几百座市镇。初步形成了一个城市网络。按其规模大小分为城市、城镇、村镇。一些市镇就建立在原先的古代城址上,另一些市镇则根据需要(贸易、海运、矿业等)择地而建。这些由西班牙殖民者、移民建立起来的大小市镇,史称“西班牙人市镇”,并发展成为地区性和地方性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在建立“西班牙人市镇”的同时还建立了“印第安人”市镇。西班牙殖民当局强制土著“并村归屯”,建立新居民据点,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控制和征调土著劳动力。在法律上,“印第安人市镇”和西班牙市镇“是平等的,但在社会上,两者是不平等的,要根据劳动制度向”西班牙人市镇“提供劳动力,成为”西班牙人市镇”的外围。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以“西班牙市镇”为中心,以印第安人市镇为外围的市镇体制。•一般来说,西班牙人市镇是个比较稳定、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实体;而印第安人市镇则是个动荡、变异、不断衰落、解体的实体(瘟疫的流行、过度劳累、人口减少)。17世纪产生了一种新的地产制度:大庄园。土著劳力由于不堪劳役和赋税重负纷纷流入生活相对有保障的庄园,或成为委身事主而摆脱劳役之苦的”农奴“,或成为佃农。•17世纪,印第安人市镇加速解体,大庄园取代了它的位置,成为西班牙人市镇的外围。这一外围的职能不再和印第安人市镇的职能一样(提供劳动力),而是提供农牧产品,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村。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模式随之定型,”城市-农村“的格局确立,之后不断完善和发展,主导着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运作。而在这一社会模式的格局孕育、成形、发展的历程中,又形成了新型的人口种族构成和社会阶级结构。•(2)人口种族结构•根据统计,1789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人口为1,409.1万,大致分为五大种族:土著印第安人、白人、梅斯蒂索人、穆拉托人、黑人。•其中,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上半叶时由于瘟疫的流行再加上劳累过度,土著人口曾急剧下降。17世纪下半叶,随着土著印第安人开始在大庄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活的安定,土著人口停止下降,并逐步回升。18世纪末,19世纪初占到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人口总数的一半左右,为第一大种族集团。•其中,白人包括西班牙人和克里奥约人(criollo)。西班牙人来自欧洲,多半是西班牙国王派遣的殖民地官员和商人。Criollo是出生在美洲的西班牙人的后裔,通称“土生白人”。白人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人口总数的1/5左右,多半生活在市镇,构成了殖民地社会的主导集团。西班牙人控制着殖民地的政治;cr
本文标题:拉丁美洲近代文明的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9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