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新课标卷生物高考应试高分答题技巧
1新课标卷生物高考应试高分答题技巧新课标卷生物高考应试答题口诀2则对口决一的解释:例1:(2014年新课标卷32)(11分)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填“隐性”或“显性”)性状。(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分析:这道题是近几年新课标卷最简单的一道遗传题,然而学生的得分情况并不乐观。一些好学生也存在漏答的情况,一些以前做过一次原题的学生依然存在漏答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这道题不难,为什么会丢分呢?老师和学生可能都有这样的心态,对于一道看起来较简单的遗传题,总是想心算而不愿意动笔,而这正2是出现漏答和错答的原因。这道题告诫我们,再简单的遗传题,为了准确起见,也要动笔演算。此外,本题11分,共4空,那就意味着有3个空都是3分,而本题有2个3分空的答案都是3个内容,这很值得关注。这说明做题之前先评估一下每空的分值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评估之后一个空值3分,很有可能命题者就设计了3个答案。另外新课标卷经常出现“为什么”、“原因是”、“是因为”这样的设问方式,旨在考察学生使用生物学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一般这种空的赋分都是3分,标准答案往往是一个或2个长句子,因此不要幻想写几个字就能拿全这3分,就是“凑”也得“凑”出2个长句来。对口诀二的解释:高考考试大纲中对“理解能力”的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一:题干语言(命题者和做标准答案的是同一个人,所以命题人在题干中的表述特点在答案中也会体现出来,因此模仿题干语言来答题跟标准答案的接近程度就高,俗称“抄题干”。)表达方式二:教材语言(生物学名词和术语),切记不说“心里话”。例2:“庄稼地里放稻草人”有什么生态学意义?用“心里话”回答:吓唬鸟,产量高。(不得分)用“教材语言”回答: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满分)新课标卷应试答题技巧之——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知识,不熟悉的设问角度》在高考题中,也有这么一些空,有“百花错拳”的味道,乍看“熟悉”,实则“有变”,思维定式的考生往往“中招”。下面给朋友们分享几则高考题中的“百花错拳”,提醒各位将要应试的朋友,做新课标卷生物高考试题时,要警惕“最熟悉的陌生人”,越是熟悉的考点越要谨慎,仔细体会设问前后句语境的限定,避免思维定式导致的无谓丢分。【例1】(2015新课标II卷31节选)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时,某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分析】:看到题干中“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时,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对,K/2。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模型中,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K/2填过很多次了吧,但是这一空不能填K/2,因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前一句的语境限定是“当乙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时”。总体来说,新课标卷命题情景都不复杂,往往用新颖的设问角度来考察熟悉的主干知识,设问角度的新颖性又往往体现在前后句的语境限定。请体会下面的例子。设问1:中心法则包括____________。3评价:这是学生最熟悉的设问角度,都知道怎么回答,当然也就没有区分度设问2: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_____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_______。评价:这是2015年新课标II卷的设问角度,高下立判。【例3】(2015新课标I卷30节选)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分析】:这一空看似简单,答案无非就是“神经调节”或者“体液调节”,二选一,但是很多好学生却做错了。原因何在?还原一下这部分考生的思考过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题干中剪断传出神经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该过程不属于反射,所以不能填神经调节。但,问题是,“不属于反射”不代表“不属于神经调节”。我猜测命题人的想法本来是挺简单的,因为题干给的信息是“迷走神经(传出神经)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因此只能填神经调节。学生做错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想多了,课标卷的有些空本来就是挺基础的。二是平时的训练中,“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这样的训练过多,形成了思维定势。新课标卷应试答题技巧之——不可或缺的废话高考考试大纲中对“理解能力”的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因此,新课标卷经常出现“为什么”、“原因是”、“是因为”这样的设问方式,旨在考察学生使用生物学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一般这种设问的赋分都是3分,标准答案往往是2个较长句子。很多学生往往理解了题意,但就是不能组织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写出的答案总是跟标准答案有较大差距;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标准答案说的是“废话”。下面将用新课标卷的高考真题来告诉大家,标准答案中的这些“废话”为什么是不可或缺的。先举个地球人都看懂的例子。情景:小明坐爸爸的车去学校,爸爸的车坏在路上了,所以小明迟到了。问题:小明迟到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案1:因为小明是坐的爸爸的车。(阅卷人心情好给1分,心情不好给0分,因为坐爸爸的车跟迟到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答案2:因为小明爸爸的车坏在路上了。(1分,因为阅卷老师要猜测小明坐在爸爸的车上)标准答案:小明坐爸爸的车去上学(1分),爸爸的车坏在路上了(1分),所以小明迟到了(1分)。【例1】(2013新课标II卷30节选)回答下列问题:4(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命题情景: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正常,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可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血糖;所以,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下降速率不同。问题: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学生答案1: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多(1分,因为胰岛素分泌多,跟血糖下降速度不同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学生答案2: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2分,缺少一句你觉得是废话的话)。标准答案: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3分,标准答案比学生答案2只多了一句你认为是废话的话)【例2】(2015新课标II卷29节选)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A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情景: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A组。问题: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A组,其原因是?学生答案1: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书写工整2分,书写不工整1分)。学生答案2: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书写工整3分,书写不工整2分)。学生答案3:A组果实乙烯释放量高于其他组,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A组果实最早成熟(就算书写不太工整也必须给3分,因为这样回答,逻辑上无懈可击)。5【例3】(2015新课标II卷31节选)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学生答案1:丙增加则乙减少,乙减少则甲增加(1分,因为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丙增加则乙减少)。学生答案2:丙吃乙,丙增加则乙减少;乙吃甲,乙减少则甲增多(2分,太口语化,没有用生物学语言答题)。学生答案3:丙动物捕食乙动物,丙动物数量增加则乙动物数量减少;乙动物捕食甲动物,乙动物数量减少则甲动物数量增多(3分,表述具有浓浓的生物学味道,虽然有点啰嗦)。【例4】(2012新课标节选)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紫色加粗字体部分为设问处和答案)(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_______,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_______性基因突变为_______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第(1)问的第4空,标准答案就是把题干反着说了一下,就是一句“废话”,但这句废话值2分。所以,面对新课标这样的设问方式,实在不知道如何回答,把题干反过来抄上去,没准就能蒙对2分。答案: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情况新课标卷应试答题技巧之——秒杀遗传探究类题目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遗传大题,以遗传知识为背景考察探究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由于此类题目能很好的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但此类题目由于题干的文字描述较长,题干信息量较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作答十分困难,对此类题目的命题模式和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和归纳,构建出一种容易操作的解题模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探究的一般流程6因为遗传类探究题重点是要考查探究能力的,所以要求学生对探究的一般流程要非常熟悉。探究的一般流程见图1。探究是一种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探究总是以问题为起点的,有了问题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就是提出假说。假说是否正确则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方案来验证。在还没有实施实验方案之前,我们心中就有一个期盼,如果假设正确,那么实验方案实施之后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个结果称为预期结果。实验方案实施之后会得到一个真实的实验结果(也称为结果),我们把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做比较,就能判断假设是否正确。如果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相符,则结果支持假设,假设就是结论,结论是对问题的回答。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结论就是否定了假设。简单的说,探究其实就是找一个看得见的证据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结果是看得见的证据,结论是问题的答案。我们发现,上述探究的一般流程如果和遗传知识结合,可考察的环节一般就只有2个,一是实验方案设计,二是预期结果。命题者一般都会在题干中交代“问题”是什么,“假设”是什么,然后让考生设计实验
本文标题:新课标卷生物高考应试高分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1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