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浅析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和对策
1浅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对策目录内容提要关键词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1.1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庞大但受教育程度低。1.2农村劳动力身体素质偏低。1.3农村劳动力中存在着心理贫困现象。1.4农村劳动力的权利缺失与差别歧视。1.5农村劳动力的公民意识薄弱。2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2.1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影响。2.2制约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因素。2.3长期的“以农哺工”使农村出现边缘化趋势。2.4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缺失。2.5农村人力资源对自己的产权认识模糊。3解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对策3.1转变观念3.2完善劳动力市场3.3不断完善城乡教育平等政策3.4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3.5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力度【摘要】: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开发、配置和利用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它无论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推动小康社会的建立,以至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意义。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大力地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这种转移才可能有效实现。【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原因;对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和投资人力资本,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是数量庞大但受教育程度低、身体素质差,且存在着心理贫困、公民意识薄弱、权利缺失和差别歧视等问题。笔者从农村人力资本、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劳动力产权等角度分析,提出完善农村教育体制、消除不合理的歧视制度等措施,从而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1.1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庞大但受教育程度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底,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农村人口的数量庞大,蕴含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很低,我国农村人口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很大;2同时,在接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9%,而接受过专门的农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掌握农村技能和受过职业教育的人很少。由于农民受教育水平很低,所以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对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认识还很模糊,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任重道远。1.2农村劳动力身体素质偏低受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偏低。在许多贫困的农村,饮水困难、住房条件差等基础设施问题也都严重影响着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农村的医疗保健制度、养老保健制度还不健全,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还非常严重,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农村劳动力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1.3农村劳动力中存在着心理贫困现象农村人力资源的心理状况同样令人堪忧,一方面,恶劣的农村生存环境催生贫困。由于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信息闭塞,教育程度低下,贫困的生存环境导致了贫困文化的滋生,环境制约着农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一些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存在着消极无为,不思进取的贫困心理,靠国家的救济度日,得过且过,没有发家致富的精神动力,甚至有少数人还有赌博、酗酒等恶习,使整个村风民风下降,最终导致贫困现象的循环往复。由此可见,农村人力资源的精神贫困往往比物质贫困更可怕。1.4农村劳动力的权利缺失与差别歧视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发展迟缓;对农民的教育投入不足,使得农民的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只能从事低水平,低层次的劳动。进城务工人员要办理诸如《暂住证》、《计划生育证》等城市公民不需要办理的证件,这就提高了他们劳动准入的门槛;他们还要交纳治安联防费、流动就业人员服务费等歧视性费用,加重了负担,限制了农民的增收。同时民工的子女要交价格不菲的借读费、赞助费,却享受不到城里孩子的同样教育。在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歧视农民的现象,农民没有享受普遍平等的公民待遇,逐渐沦落为弱势群体。1.5农村劳动力的公民意识薄弱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薄弱,亟待提高。农民由于不懂法而违法的事情屡见不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对选举等政治权利的行使,往往漠不关心;对村中的公共事务,很多人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使基层民主建设很难有效开展,贿选事件时有发生。同时,许多农民还相信迷信而不崇尚科学,部分陈规陋习大行其道。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加了难度。2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2.1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城乡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也阻碍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使中国公民具有不同身份,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长住户口和暂住户口,不同的户口有不同的待遇。这就造成劳动力城乡市场的地区分割和人员自由流动的壁垒。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以本地户口作为限制门槛,使得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被拒之门外。这就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业时存在着不公平的对待,使本身素质较低的农民增加了失业的风险。农民几乎不可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机会及社会地位,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生活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同时户籍制度也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启动,由于他们3不具备城市永久居民身份,工作预期不稳定,生活压力很大。2.2制约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因素我国农村教育中,孩子的升学流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农村人力资源的增加。许多农村孩子上完小学就不再上初中,或初中毕业就不再考高中,而且有很多农村家长认为上高中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这样就出现了放弃教育的连锁反应,农村有相当数量的低年龄者进入就业状态,直接导致了农村人力资源总体教育水平较低。其次,农村中优秀人力资源单向流动到城市,而真正继续留在农村进行科技生产的人很少。这种现象反映了过去“以工哺农”的印迹,来自于农村的优秀人才“跳出农门”后就大多永久地离开生长的乡村,而留下来的大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同时,我们发现除了考核选拔调出农村的精英外,大量的青壮年成为农村劳务输出的主力军,而妇女、老人成了农村劳动的主体人群,直接导致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减少。2.3长期的“以农哺工”使农村出现边缘化趋势长期以来,国家从发展工业和支持城市建设的需要出发,通过“剪刀差”压低农产品价格,从农业中转移了大量资金,使农民增收缓慢。农民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大量贡献,但农民收入很低,离小康目标很远。同时,国家财政支农力度还很不够,国家财政投入不足,使农村的建设困难重重,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2.4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缺失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使农村教育严重滞后于城市教育,农村孩子失学现象严重,农村人口受教育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政策支持缺失,相关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十分薄弱,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困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成本过高,进一步导致农村劳动力混乱,劳动力市场环境恶化,损害农村劳动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药价高、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政府没有完全担负起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2.5农村人力资源对自己的产权认识模糊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是契约双方达成协议条件下的一种行为权,农村人力资源就是其人力资本的产权主体。“我国农民并没有开发自身人力资源的主导权,即农民对自己的人力资源不享有排他的权力,从而导致了长期开发本质上是对农民变相的剥夺和人权上的藐视。”中国农民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弱势群体,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大多数都作为一种客体被开发而没有明确树立人力资源自身的产权,自己的独立身份很模糊,没有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农村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自身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十分被动。3解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对策3.1转变观念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供给水平,是我国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一场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和理念革命运动,倡导“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各级政府应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改变重物质投入、轻人力资源开发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增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就是指以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农村建4设过程中,在修改和制定公共政策时要充分体现和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限制其合法、合理的利益,既要把农民的需要、解放和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和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又要树立通过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准公共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加大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的投资力度,以公共财政支持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着重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制定好农村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具体落实,保证农民享有教育培训的各项权利,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3.2完善劳动力市场各级政府应建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系统,把农民工纳人全国的就业体系,切实搞好农民工外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农民的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保障信访等等,进行统一的服务,合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同时要建立社会就业网络和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劳动力向外转移。要加大社会就业网络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力度,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立劳务服务站,规范劳务中介机构管理,扩大服务范围,相关部门和职成学校要加强劳务协作,定期开展转移信息交流.从而提高劳动力转移和使用的效率。3.3不断完善城乡教育平等政策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滞后,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促使农村社会人力资本的尽快形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应重点放在人力资源质量开发上。一是彻底打破职业教育城乡分割的局面,不断优化和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快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二是注重创新农村教育制度,促使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机制尽快形成和完善。政府应以增强人的能力为重点。以开发人的潜能为核心,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和改革地方财政制度。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群体,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安排和有效的制度安排,从体制上解决农村教育农村办的状况。三是加大对农村各种形式教育投资的力度、拓展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在目前我国有太多的低素质农村人力资源需要开发,而国家的教育资源又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投资体制,拓展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即在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的同时。在不影响企业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鼓励企业进行教育投资,因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最终大多要在企业通过与生产资料结合创造出价值和剩余价值。农民既是人力资源承担者,又是人力资本的载体和直接受益者所以更应该鼓励农民积极开展家庭智力投资,并成为人力资本的主要投资者之一。此外,国家应不断加强对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人力资本的收益率。3.4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因此,各用人主体单位应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制度、人际关系等环境,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制度,使大多数组织成员感到相对合理,使劳动者在舒坦的环境中施展出应有的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经济上、生活上等各方
本文标题:浅析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和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2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