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题目: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课程:自然辨证法学院: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专业:理论物理学号:2012010614姓名:徐越班级:14班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摘要:科学与人文源远流长。它们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本身有着深刻的关联。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联,消除两者之间的分离和对立,促进其相互融合,无论是对于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或是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是对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科学;人文;融合1科学文化与人文的概念1.1科学文化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结构层次中最基础的部分。这个结构层次自下而上依次是:认识论层次,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的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它们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构成了全部科学精神的基础;社会关系层次,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揭示的四条规范——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论,就是这一层次上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价值观层次,科学通过求真,可以达到求美、求善,科学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科学精神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神,它包含了科学所具有的优秀传统,即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勇于批判的怀疑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坚持精神。总之它在科学的整体架构中占据统帅地位,是科学的灵魂。1.2人文的概念“人文”一词来自《周易》。《周易·贲卦·彖传》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古代的“人文”还指人事,如《后汉书·公孙瓒传论》云:“舍诸天运,征乎人文。”“人文”还与“人道”相通,而人道是与“天道”相对应的概念,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人文”在中国古代意指那些不是以自然为对象的文明文化现象,如诗、书、礼、乐等。在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中,“人文”与源自拉丁文“humanitas”的英文词“humanity”相对应,其意思有四个:(1)人道或仁慈的性质或状态,慈爱或慷慨的行为或性情;(2)人性,人的属性;(3)人类;(4)人文学(又称“人文学科”或“人文科学”)或人文学的研究。“人文主义”(humanism),由“人文”(humanity)衍生而来,其主要含义包括:对人文科学的热衷,如对文学修养、美学修养的强调等;人文主义,特别指欧洲16至17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的对古典文学、个人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复兴,以及对于具有文艺复兴特点的非宗教内容的强调,后来它逐渐演变为一种思想态度,即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强调人对于自然界的优越性,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到了现代还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思想体系;人道主义,重视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把人的自由、平等、博爱和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追求的目标;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本,用“人权”对抗“神权”,所以人文主义有时也被称作“人本主义”。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即是人文主义的升华,其内涵主要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珍视与关怀,包含对人的价值的至高信仰,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切,对开放、民主、自由等准则的不懈追求,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1.3人文科学人文科学(thehumanities),亦译“人文学科”。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与内容:15世纪末,意大利学校中的古典语言、文学和法律课程被统称为“studiahumanitatis”,英语翻译为“thehumanities”。而“humanitatis”又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的世俗学校中增设了以自然和人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其中包括文学、哲学、历史、语言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7世纪自然科学形成并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时候。到19世纪,在欧洲的传统学校中仍然继续着传统的人文学科教育,只是已不再将自然科学包括在内了。在西方,一般认为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科学,它通常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等。科学与人文二者是融通互动、互动共生的。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实质是真与善的关系。真与善的关系正是当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心的核心问题。首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必不可少的精抻动力,也是具有刨荔能力、适应未来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精神品格。其次,我们倡导的学习和普及科学文化,既是科学化的人文,又是人文化的科学。再次,从某种意义上看,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因为,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奋斗,为人类的福祉和自由面努力,所体现的正是最根本的文化精神。2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2.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的缘起公元前5至4世纪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所发生的重大转变,即从早期以研究自然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人和社会为中心,也就是格思里(W.K.C.Guthrie)在《希腊哲学史》中指出的:从智者和苏格拉底开始,哲学研究的兴趣“从宇宙转向人,从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有吸引力的理性问题转向更迫切的人生事务和行为的问题。”古典时期被称为智者的哲学家很多,现在知道的就有二十多人,主要代表有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等。如普罗泰戈拉喊出的响亮口号“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它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也即理性的觉醒;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则把人的理性进一步提升为“理念”,认为善、公正、正义是第一类的道德伦理价值和审美领域的理念。18世纪80年代,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人类理性的法则”分为“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从理论上将这种分立进一步强化并固化为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对立。科学与人文的这种分立在大学的教育中也表现了出来。大学就成了文科(人文科学)和理科(自然科学)之间持续紧张的主要场所;英国著名学者C.P.斯诺首先明确提出来的。1959年5月7日,他在剑桥大学的里德演讲(TheRedeLecture)《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中指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存在分歧与冲突,并且,“两种文化”的分裂不仅在英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它还存在于整个西方社会;斯诺的批评重点在于指出对科学文化的不了解,这种不了解“给整个‘传统’文化带来的非科学气氛,而这种非科学气氛又往往转化为反科学”2.2科学与人文的论争: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科学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经验主义哲学渊源;科学主义形成之后,它反过来成为推动科学的重要力量;由于科学主义的影响,造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竞相模仿、移值、借鉴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主义的“统一科学”的思想反映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汇流发展的趋势。所谓“反科学”思潮,系指由于科学的社会控制失当并导致一定的负面效应而引发的“反科学”(anti-science)倾向。这种倾向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认定科学在本质上同人类的追求相冲突。“反科学”思潮对科学的抵制并不具有明确的认识论基础,尚未提升为系统的哲理、建构严密的逻辑形态,也未组织成一个围绕共同的、概念明确的社会共同体。科学大战是发生于20世纪末科学怀疑论的激进形式对现代科学得以立足的合理性、客观性、真理性的全盘否定而引发的一场现代思想家与科学卫士之间的大论战。它主要是围绕着如何理解科学、如何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进行的。这是一场真正的科学与人文的大论战,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出现过涉及面如此广泛的论战,它几乎涉及到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吸引着全球如此众多的科学家、哲学家和人文学科的研究者的介入,而且这场论战已经进入到了大众传播媒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场科学大战的深层诱因来自于当代科学的表述危机,即作为现代文明支柱的现代科学遭受后现代主义的猛烈批判。3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状在现代性的历史征途中,科学似乎成为了架构外在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唯一主角。然而,现代性异化的结果打破了科学的美梦,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理性主宰一切的深刻反思。现代性异化的结果就是人类在控制自然的同时,也奴役了自身。科技发展背离了人文关怀、超越了自然界的承受度而陷入世俗和片面的泥潭。更为可怕的是,由于片面强调主体性,人的外在征服欲恶性膨胀,从而导致工具至上、科技失控,最终使人在物化世界中沦为科技统治下的工具。“这种技术对人伦智慧的漠视、工具对人文关怀的阻隔,必然出现只有欲望没有精神、只有物质需求没有人道情怀、只有剥夺狂热没有礼仪廉耻等可怕的人本异化现象,它所造成的将是人类良知系统的沦丧,引发社会的道德失范,人的信仰失灵和个性的扭曲和萎缩。”需要强调的是,反思科学在现代性异化中所带来的危机,旨在唤起人们对科学的人文反思,意在激发人们积极寻求合理的人文理念重建当代科技理性,进而将科技引入人性化发展轨道,消除科学与人文的二元对立。“从而使得科学与人文在面对思想的产物如何可能具有客观现实性的哲学根本问题上,能够最好地结合起来,以科学的数学理性精神探索与实现世界秩序形态的“真”,以人文的关怀与反思精神审视探究与实现过程的“善”与“美”,由此使得科学与人文在探究实现人类社会的合理而美好的秩序形态的过程中起到互补相成的作用。4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可行方案4.1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必要性科学与人文的分裂现实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根本原因。萨顿认为,科学与人文已显现出三种分裂特征:(1)所谓的人文主义者或者说“那样一些古典学者和文人墨客”沉浸于自己研究的范围之内,对科学不闻不问。虽然科学已经而且正在他们身边展现出改变世界的伟大魅力,他们却视而不见,并以保护文化自居。甚至有些人文主义者鄙视科学家的作用,宣称自己起的作用更重要,因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生命中永恒的要素,而科学家们关注的是瞬间即逝的事务。(2)科学家只关注纯技术,醉心于技术的革新和改进。他们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科学家,而是技术专家。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科学来改变世界,认为人文主义者都是梦想家。而且,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偏离科学固有的精神,偏离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最典型的事件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科学家被发动起来毁灭人类。(3)人文主义者和科学家或技术专家都没有发现科学的精神之美,都是从物质的角度来理解科学。萨顿说,科学和人文分裂的结果非常可怕,它将社会带入歧途。“科学的结果总是抽象的,而且越来越抽象,从而似乎失去了它们的人性。这种表面现象是骗不了任何人的,除非他是一个只关心结果或逻辑程序的冷酷无情的科学家。”现实的状况急需扭转,科学需要人文,人文也需要科学。如果再不将科学与人文结合,分裂的程度就会加深,科学就会蜕化成新的经院主义而失去其生命力和美。4.2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途径在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就出现了相互结合的趋势。而在今天,不仅存在着从自然科学奔向人文、社会科学的潮流,同时也存在着从人文、社会科学奔向自然科学的潮流。努力促进“科学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之间的对话、沟通,达到相互理解;通过两种教育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来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以社会科学为“中介”,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倡导“新人文主义”,是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起来的有益尝试;5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趋势早在世纪中叶,马克思就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学科。”时至今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已经以各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并碰撞出新的火花。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两类不同的学科,它们有着各自的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和方法。它们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理解,但不可能相互融合或取代。”实际上,虽然人文学科的问题不能完全解决自然科学的问题,而自然科学的命题也不能完全解释人文科学的论据。但是两种科学的方法可以相互关联并且相互融合。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交叉学科,正如名画《蒙娜丽莎》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解读她背后的秘密,而心理意识又可以使用
本文标题: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课程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7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