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doc(义务教育版)
1八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各是什么?P1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何重要意义?P1笔记3、国旗的寓意有哪些?P2笔记4、为什么说《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P2小字部分5、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内容?P36、开国大典的感想?P4笔记7、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国外意义?)P48、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签订的协议以及协议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P4-59、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P510、西藏为什么能和平解放?P6笔记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背景P72、三八线是怎么回事?P7小字部分3、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概况各是什么?P84、中国如果不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将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P8笔记5、在朝鲜战场上光荣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有哪些?他们的光荣事迹?P96、我们应该学习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P9笔记7、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的标志和意义?P108、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结合你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P109、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背景、时间、基本目的各是什么?P122、为什么土地改革能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P133、土地改革时间、总政策各是什么?P13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P13笔记4、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其结果怎样?5、土地改革中是如何对待地主的?P14小字部分6、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P147、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或背景)?P158、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国民经济,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怎样的效果?P15-169、为什么土地改革能够顺利完成?P16笔记10、在你学过的中国历史中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有哪些?为什么土地问题如此重要?P17笔记2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P21注:要点是笔记、具体是课文。2、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取得了哪些成就?P223、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的时间、名称、性质、内容、意义?P234、你还了解历史上哪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P23笔记5、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时间(1953--1956年)、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P24—2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在此机关设立之前,中国最高权力的行使情况怎样?P25笔记7、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非常艰巨,为什么能够提前超额完成?P25笔记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P272、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是什么?P273、大跃进运动的时间(1958年秋)、含义、目的、口号、危害?P284、谈谈你对大跃进的看法。我们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P28笔记5、人民公社运动的时间(1958年秋)、目的、特点、危害?P296、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这样的失误的原因是什么?P29笔记7、三年(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P298,经济恢复发展P299、10(1957-1966)年经济建设的成就?P29-3010、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人物代表。P3011、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能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吗?去请说明理由?P29第7课全国大动乱1、文化大革命(1966.5—1968年)发动的原因、导火线?P342、中央文革小组的正副组长:陈伯达、江青。3、一月革命P344、二月抗争P355、民主法制严重破坏的表现:P35-366、“二月抗争”中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坚决斗争的老干部主要是哪些?P35第8课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经济形势恶化的原因、表现?P382、九一三事件。P38-393、九一三事件后经济回升。P394、“四人帮”就是: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P395、邓小平复出的背景、开展的工作。P396、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是从哪里开始的?P39小字部分7、“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的表现。P408、“文革”期间取得某些成就的原因、具体成就?P4039、四五运动及意义P4110、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先后被粉碎,说明了什么?11、1973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回升局面,其原因是什么?P39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迈入了一个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2、真理标准讨论的背景、目的、内容、意义各是什么?P47-483、什么是“两个凡是”?P47;4、说一说,“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方?P48笔记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准备、时间、内容、意义?P48-506、改革开放的总方针。P497、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P49笔记8、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看法。P50笔记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P522、请简述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概况及影响。P523、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52小子部分4、乡镇企业崛起的背景、条件、影响分别是什么?P52-535、请简述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P54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何时开始的?它包括哪些内容?P54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国有企业改革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P548、请简述民营企业的兴起及其影响。P54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概况各是什么?P572、什么是经济特区?P573、为什么经济特区都设在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城市?P574、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P58-59三点5、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P59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时间、作用、历程各是什么?P60-61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1、法制成就有:《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3、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634、1982年新宪法的内容、根本任务、意义各是什么?P63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的时间、内容、意义各是什么?P64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的时间、内容、意义各是什么?P64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密切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与民主党派(多党合作)的方针是什么?P6649、爱国统一战线政策制定的依据‘主要力量、重大意义?P6610、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是什么?P66第14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内容各是什么?P702、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P703、十三大作出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是什么?P714、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P705、中共十五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各是什么?P71-7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三点P72第15课民族团结的加强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背景、过程、结果怎样?P76-77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P763、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背景、措施、取得的成就各是什么?P77-78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的目的、时间、人物以及通过各是什么?P812、港澳回归的依据、时间、政策、意义各是什么?P82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条件、表现。P834、江泽民提出的八项建议和主张的基本思想有你炫舞?P83第18课国防建设1、海军和空军建立的目的、措施、时间、意义各是什么?P902、科技强国,尖端武器的研制和生产的背景、成就各是什么?P913、我国为什么要拥有核武器?P91小子部分4、部队建设中炮兵部队创建的时间、发展的特点各是什么?P925、民兵和预备役的产生、作用各是什么?P93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时间、人物、内容、推广、意义各是什么?P95-972、日内瓦会议:出席、人物、意义。P973、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性质、议题、结果、意义。P98第20课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会议、意义。P1012、中美建交的历程。P102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背景、成就、意义。P103-1044、什么是第三世界?P103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1、“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原因、成就(导弹、原子弹、卫星)P107-1082、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意义。P1073、核武器研制成功的意义。P1084、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意义。P1095、“籼米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培育人、推广、意义。P10956、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发展、应用。P1107、“863”计划制定的由来(或建议)①②、制定。P1108、请列举两项“863”计划取得的成就:P110笔记第22课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1、教育事业的发展:国策、法规、文件、成就。P1132、文学艺术的繁荣:阶段:①②、表现:①②③④P114-1163、中国成为体育强国:⑴旧中国:中国人被讥讽为“东亚病夫”。⑵新中国:对群众体育采取的措施:①②P116⑶新中国:的竞技体育:①②③④P116-117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1、日常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用。P119-1212、就业制度的变化:①②③P1213、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①②P122
本文标题:八下历史复习提纲.doc(义务教育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7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