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教版新(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和面临的挑战》检测题(有答案)1/8《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检测题一、单选题1.元代佃户见地主“不敢施揖,伺其过而复行”;到了明代“佃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该变化反映明代A.封建经济高度繁荣B.平等意识深入人心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等级观念已经瓦解2.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3.黄宗羲在政治伦理观上提出否定后世“天下为客,君为主”的观点,要求恢复“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三代政治传统,正是基于保证“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状态的延续。这反映出黄宗羲()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③压制了进步思想的出现④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A.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5.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B.获取经济效益C.海外移民D.殖民扩张6.康熙帝在给史馆的一份诏令中曾强调,应该公正地编修前朝的历史,以达到赢得人心的目的。为此,不允许在官修《明史》中对明代的皇帝作任何批评。这一诏令旨在A.客观评价前朝历史B.淡化史学的政治色彩C.笼络明代知识分子D.强调史学要服从政治7.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清代前期的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这说明当时A.制瓷技术的进步B.传统文化正受到冲击C.瓷器使用的普遍D.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8.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B.为了维护统治与巩固政权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9.当代学者刘志琴认为:“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种“异质因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瓦解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D.“西学东渐”的影响10.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标志是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B.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C.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D.乾隆时期设立伊犁将军11.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A.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内侍机构B.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D.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12.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由此可知,军机处使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官僚政治开始形成C.政治制度走向成熟D.监察体系日益完善1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泽惠他的子孙后代,采取封王建藩制度。分封制一直在封建社会存在说明了A.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统治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封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4.明太祖改革中央机构,把“朝廷政务改由六部分理,并提高六部的品秩,各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他这样做的前提是A.明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B.丞相制度被废除人教版新(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和面临的挑战》检测题(有答案)3/8C.三省六部制已日趋衰落D.丞相权力过大1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16.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在A.宋代B.明朝中叶C.明朝后期D.清朝前期17.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地方权力削弱B.君主专制强化C.皇权受到制约D.监察体系加强18.《江宁府志》记载:“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后江宁织造曹寅奏准取消限制,“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至道光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这一政策调整A.导致手工工场的产生B.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速机器大工业到来D.有利于大生产者经营19.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现象说明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20.明朝内阁大臣的职责一直是沿用殿阁大学士,为五品职官,尚书、侍郎是为兼职。所以内阁大臣的署名必须是“某部尚书兼殿阁大学士”。这一规定A.体现出内阁始终是皇帝辅助机构B.说明内阁大学士拥有决策权C.为明朝的专制集权提供制度保障D.不利于发挥政府集权的功效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用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当豆古豆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礼》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李贽在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三: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人教版新(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和面临的挑战》检测题(有答案)5/8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和部门的意见?这种制度有何特点?(3)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至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做出了什么举措?(4)根据材料四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特点是什么?(5)综合四则材料,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即中国历史家效尤。——黄仁《中国大历史》(1)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材料二我们再问: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其答复则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个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材料三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3)结合所学知识,证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的观点。三、论述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现代学者中,许倬云先生曾运用社会分层理论,从上、中、下三层关系纵论中国历朝政治统治的得失,别具只眼,异峰突出。仅举其标题或可略窺大意: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秦代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疏离;汉代政治权カ的基础——中层的坚凝;东汉的缺失一上层与中层的断裂唐代的用人——中层的变化;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明清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断裂。这是切入到政治体制架构的内部观察,将中国历史细化的理路,其中特别重视中层的作用,认为凡是具有坚凝的“中层”,并能起上下转合作用的,一般治理国家都比较成功。——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辩”》评析材料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合理。)25.对待同样的历史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近代以来,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导致近代以来我国落后乃至被侵略的重要原因”,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古代中国封建制度的功臣”。对此,你持何种观点?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人教版新(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和面临的挑战》检测题(有答案)1/8参考答案1.C2.A3.D4.C5.A6.D7.D8.B9.B10.C11.C12.A13.C14.B15.C16.B17.B18.D19.B20.C21.(1)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原因: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2)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更改;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说明: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22.(1)制度:皇帝制度;特点:皇
本文标题:人教版新(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和面临的挑战》检测题(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8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