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申请
1基础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立项申评表课题名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编号2二、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等。(可加页)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课题研究背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授一接受”教学模式经过几代人的总结、提高,已日臻完善化、系统化。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获取知识,确有简捷、快速的优势。但它的明显缺陷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减少,逐渐产生依赖教师的习惯,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低水平。从2003年开始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阶段,初中课程设计按“新课标理念”也将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这种“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具有五方面基本特征——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农村中学学生而言,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本身就较弱,因此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方式转变”,可能为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带来更多困难和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学校要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就必须改革学科课程,规范活动课程,强化学生主动地学习,这几乎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使用新教材但教学方法却依然陈旧,学生厌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学习品质较差,学困生每年有增长的趋势。当前,人类社会面临21世纪的挑战,首先是信息化的挑战,反映新知识、新科技的印刷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递增,因特网、信息技术更以目不暇接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谓“持续”意为有再提高的底蕴,坚实的基础,有持久性、有后劲、有发展的空间。另外,从“终生学习”的观念来看,传统的“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的人生固有模式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自学来获得。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已成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然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目前国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何让学生科学地学习,前人提出不少优秀的理论,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我国最早的也已经研究了二十几年,如魏书生等人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学习是每一个公民在这个社会上寻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在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此项研究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社会发展要求未来公民教育更具有创造性和智慧性,学校教育责任在于唤醒被启蒙者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上进思想和自主创新能力。良好素质的公民在法律上是自律人,在生活里是自主人,在学习中是自觉人,在精神方面是自信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自主学习课堂,能促进学生思维积极发3展,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发掘个人优势潜力,形成独特智慧力和创造力,将来奉献于社会。纵观世界名家名人,小观生活善者,无不以自学为先导,自主上进为内趋力,成就自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国内优秀教师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落实。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目的,为了改变“教者苦,学者累,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死”的现状,我们小组进行了自主学习的课题研究,以期改善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形成自主学习的内趋能力,提高学习质量。2.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较高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为农村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理论总结,为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提高和改进教育方法、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理论意义:自主学习,指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地说,在学习前,学习者有着积极的学习心向,有明确的近期和长远的学习目标;能自己制订出学习规划和详细计划;在学习中能正确应用学习策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能运用所学技能与能力积极进行交际活动;在学习遇到不利情况时能及时进行心态、方法等方面的自我调整;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能独立思考,富有创新精神。自主学习的精神是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学习理论专家所积极倡导的。布鲁纳的发现法就主张学生亲自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去发现知识的结构和规律。皮亚杰的发展认识论认为主体积极作用于客体,从而导致自身的认识和智力的发展。他提倡主动学习,认为传统教育方法与新的教育方法的对立是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对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本身的作用具有关键性,任何别的因素(如教师与教材等)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自主学习同积极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所涵盖的意义与内容要更广泛一些。实践意义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适应社会发展是对人的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焦点已经聚集在课堂的有效性上,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最佳途径或终极性目标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早在三百多年前,捷克的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夸美纽斯就在其《大教学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学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他把教学论界定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倡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使教学变得容易、愉快、省力、省时、牢固、彻底,更富有成效,从而多方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和主动性。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开拓学生自我管理的空间,促进教育由管理型向养成型转变。人一生的发展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唤醒人实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的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唤醒人实行自我教育。教师是学生情意的熏陶者,是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因此教育要由管理型向养成型转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要求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己的学习,如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合理利用时间完成学习进度。同时要求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适时调整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开拓学生学习的空间,促进学习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于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育上的应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校的社会化和学生的主体化在日益加强,过去的再现型、封闭型教学已在逐步向发现型、开放型教学转变。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把学生投放到各种学习环境中去,使教育呈现出开放性状态,尽可能使学生与社会产生广泛的联系。努力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之间4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走进实验室,走进因特网,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进行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逐步达到离开教师会学习,离开教室会学习,离开学校会学习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学校将不再是为学生的一生准备一切的场所,教育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学校改革的方针,应该是从“终结教育”转向“终身教育”。现代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把培养新一代“生存能力”作为其基本出发点,从传统的偏重单项灌输知识的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上来,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⑸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保证。由于课堂教学自身的局限性,学生不可能只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课堂教学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开展。学生的个性差别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开展听说读写的相应练习。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测试不再只是对知识记忆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对运用能力的检测,包括策略运用的考查。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是难以适应现代测试的,也适应不了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课堂教学同样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里“自主”并非指学生在课堂上我行我素、不听老师讲课,而是指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听课、主动识别老师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老师、参与各种活动、取得最大程度的输入和内化。提高教学效率只在课堂上打主意是不够的。由于课堂的学习有限,课外的时间相对充裕,要引导学生把功夫用于课外,一边巩固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一边预习新课或寻找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课内外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但这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养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感。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方面国内外仁人志士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表了若干争鸣,其中有影响的,可以系统地阐明,指导同行,特别是一线教师怎样恰到好处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太少。仅仅是从理论上涉及到了在新形势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而就如何在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良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2)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本课题研究方向与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具有同一性:侧重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如何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学习,教师如何发挥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课题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有一些明显的区别:①研究的形式有差别。我们的课题把重点放在基础教育阶段,放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②研究的内容有不同。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对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理论探索,本课题重点是研究自主学习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方法。三、概念的界定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Holec(1985)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Huttenen(1986)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和能力;Little(1990)将自主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心理反应;余文森(2002)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自主学习5应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确立目标、确定学习内容、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控制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和进度、评价学习结果。也有研究者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对自主学习给予了界定,如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
本文标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申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4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