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ppt11醉翁亭记
11醉翁亭记1.疏通文意,理清思路。2.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学习目标新课导入画荻教子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代表作】《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林壑琅琊辄伛偻山肴觥筹hèyáoyǔlǚzhégōnglángyá字词积累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环绕着滁州城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叫智仙的。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意趣,情趣。译文: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树林里的雾气散开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译文: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背着东西的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在树下休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清野味野菜陈列,摆开。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味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开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容颜苍老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下棋译文: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形容枝叶茂密成荫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译文: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枝叶茂密成荫,飞鸟上上下下鸣叫,那是因为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为,是。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庐陵郡,就是吉州(今江西吉安)。译文: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重点积累一、一词多义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聚拢,归集回家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秀丽发荣滋长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欢乐以……为乐乐趣太守自谓太守谓谁为,是称谓二、成语【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细读感悟本文的内容可以用哪三个字概括?美醉乐美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其二,朝暮变化之美;其三,四季变幻之美;1.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2.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3.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其四,动静对比之美。山水而醉宴酣而醉与民同乐而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山水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宾客之乐太守之乐乐“与民同乐”是他的理想,这正是他在失意中仍坚守自己的理想之后所得到的心理慰藉。这种“乐”也许并不为别人全知晓,也不需要别人都知晓,而他自己却愿意自得其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你认为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有着提挈全篇的作用?并简要分析。这句话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而“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所以山林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最后都统一在太守之乐中,“乐”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课堂小结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板书设计醉翁亭记路线:风景:风俗:心情: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随堂练习将文中描写山间朝暮、四时景的一节改写成现代散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ppt11醉翁亭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6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