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高中语文练习试题
1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桂殿兰宫,。(《滕王阁序》)(2)人命危浅,。(《陈情表》)(3)夜深忽梦少年事,。(《琵琶行》)(4),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5)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6)守着窗儿,?(《声声慢》)(二)文言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2(《宋史?赵概传》,有删节)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虞:忧虑,忧患B.斩之以徇徇:谋求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典:主持,主管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3分)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D.赵概秉性平各,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句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3分)⑵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9分)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3时人服其远识。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选自《晋书·阮籍传》有改动)6.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乡亲共喻.之喻,开导B.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辞,借口C.临诣.府,使取之诣,前往D.乃赍.酒挟琴造焉赍,带着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阮籍卓尔不群,率性而为,并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他很痴,只有族兄阮文业很赏识他。B.文章用“终日不开一言”与“喜怒不形于色”照应,又写阮籍善于避祸自保,凸显了他个性中处事阴险狡猾的一面。C.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三)古代诗歌阅读(15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7分)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孽4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注: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1)诗中是怎样写梅的?梅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2)这首七言绝句后两句的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是哪一个字?为什么?(4分)答: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谓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2分)(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3)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所蕴涵的情感。(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11.下列各项中,作品故事情节或概括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A.傻大姐在园中拾到绣香囊,王夫人大怒。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两,被查出私弊之物。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红楼梦》)B.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宝玉挨打后,被抬回怡红院后,宝钗送来了丸药,且软语劝慰宝玉,一句“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竟让宝玉暂时忘记了疼痛。(《红楼梦》)C.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薛蟠向柳湘莲调情遭柳一顿暴打,只被打得“好兄弟”“好哥哥”“好老爷”的乱叫,喝了泥水才给放过。原来这柳湘莲最痛恨这个不堪的薛蟠,只和宝玉交好。前文宝玉挨打,忠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就是他。尤三姐耻情拔剑自刎,他后悔莫及,也拔剑自刎。(《红楼梦》)D.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意外与玛丝洛5娃重逢。他坐在陪审席里,回忆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以来的一切往事。他承认自己卑鄙无耻,良心上背着这样的罪孽,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过了这么多年,不禁羞愧难当。(《复活》)E.“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不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文中的上次指的是第一次探监,而“现在”指的是第二次探监,聂赫留朵夫决心向玛丝洛娃求婚。(《复活》)12.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请问宝钗为什么要审问黛玉?(2)聂赫留朵大的精神复活很关键的一步是田庄之行,请简述他两次处理土地的情节。(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注】①何事于仁:作“何啻于仁”理解。②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6题。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李泽厚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之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这条路线6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一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用),也由此而来。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是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净化(亚里士多德)。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名家搞逻辑,法家倡刑名,都表现出这一点。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作用。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
本文标题: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高中语文练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4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