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初见鲁迅先生的人,人人觉得他端庄严肃,似乎不易亲近。1927年10月,鲁迅从广州来上海定居,刚刚安顿好住处,即去北四川路底经营日文书籍的内山书店买书。店主内山完造这样描写他最初的印象:“一个……穿蓝长衫的、身材小而走着一种非常有特长的脚步,鼻下蓄着浓黑的短胡须,有清澄得水晶似的眼睛的,有威严的,那怕个子小都有一种浩然之气的人,映在我们的眼帘。”然而,当内山先生主动上前接待,彼此交谈之后,鲁迅的和蔼与平易,立刻消除了他的疑虑。他在《鲁迅先生》一文中接着写道:“先生真是一位豪爽坦白的人。他一天天地和我们亲密起来,几天之间,我们的心里已没有了所谓客人的意识。”由于鲁迅说得一口漂亮的日本语,有时他在内山书店看书或坐着休息,常常被一些读者错认作店主而招呼着,这时鲁迅先生像孩子似地大笑起来,用日语对内山完造说:“老板,他们把我当作掌柜的了。”鲁迅先生有着鲜明的爱憎,对于反动势力丑恶现象,他横眉冷对、疾恶如仇;对于朋友特别是青年,他则坦诚相见、爱才若渴。有一位青年,因为译稿的事与鲁迅相见,事后他认为自己话多,而鲁迅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鲁迅马上回信安慰:“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人之常情。”一面又把自己的两本德文藏书相赠,希望他再译些。这之后,他们再次相见,就谈得多些了。而且,这位青年被反动政府拘捕后释放,生活上遇到极大困难时,他首先想到是马上去寻找鲁迅先生。鲁迅不但亲切地抚慰了他,还在经济上及时予以帮助。对于青年,鲁迅先生真正做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少青年作家寄来函稿,要求鲁迅为之修改文稿校小样,或是选定作品编集,鲁迅总是戴上老花镜为之工作到深夜。还有许多相识与不识的青年,时时写信来向他请教什么,鲁迅无不给以详详细细地回复。据许广平先生说:“他每星期的光阴,用在写回信大约有两天。”更有甚者,有一个小鲁迅十多岁的学生,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曾与鲁迅一同前往陕西、厦门、广州,而在出门的时候,他的铺盖常常是鲁迅替他理好的。多少年后,他在回忆文章中写到这些事时,深情地说:“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对于少年儿童,鲁迅先生尤其喜欢。他幼年时最早读的是一本叫《鉴略》的历史读本,四言韵语,老师只读不讲,年幼的他根本无法理解。后来他在《五猖会》的回忆中,对这种教育方法表示了很大的疑惑;他唯一心爱的一部古书《山海经》,还是他那不识字的保姆为他买来。为此,他在46岁那年,还特地写了《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记叙了他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深切怀念与祝愿。为了后辈能有更好的生活,鲁迅总是时刻关怀孩子的健康成长。比如对于儿童读物,他一面对那些反动腐朽的、粗制滥造的读物进行口诛笔伐,一面则介绍和引进外国的优秀作品。他先后翻译出版了《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小约翰》、《小彼得》、《表》等。在《表·译者的话》里,鲁迅谈了进行这一工作的目的:“第一,是要将这样的崭新的童话,介绍一点进中国来,以供孩子们的父母、师长,以及教育家、童话作家来参考;第二,想不用什么难字,给10岁上下的孩子们也可以看。”鲁迅49岁那年,与许广平有一个男孩,他当然很爱自己的孩子,有人讥笑他,他写了一首诗作回答:“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老虎的别称)。”孩子是人类的未来,鲁迅把他博大的爱心,给予了所有的幼者。1936年春天,56岁的鲁迅积劳成疾,体重仅37公斤,10月19日不幸病逝上海寓所。当出殡那天,在送葬的行列中,就有许许多多孩子,他们悲痛地唱着挽歌,哀悼着关爱他们的老人。
本文标题:第五组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备课素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相关阅读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人教版文六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8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