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2材料的有机转化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议论文和记叙文在转述同一则材料时的区别。2、掌握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3、能够做到材料和议论衔接自然。【教学重点】能根据论点和论证的需要灵活处理材料。【教学时数】3课时(其中写作指导1课时,训练1课时,习作讲评1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上次作文的点评导入。普遍存在的问题:1、材料理解偏离中心印象。2、材料转化机械照抄。3、语言滥用“都”“所有”等词语失去严密性,导致论证无说服力。二、阅读教材材料《窗》,讨论假如写成议论文可以提炼出哪些观点来,将怎样转化材料呢?1、贫困是一笔财富转述时就要强调和突出小女孩因家庭贫穷而辍学,只能趴在窗子外听老师讲课,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等内容。2、自古雄才多磨难转述时强调小女孩所遭受的苦如生存环境、家庭条件等。3、勤奋执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三、讲授“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1、师讲授转述方法有三:一是在开头简明扼要地概述材料,起到引发观点的作用。二是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使材料丰富起来成为议论文中的例证,达到有力的论证效果。三是在论证的过程中边叙边议。2、生读《窗的启示》,要求学生把文中所用的材料划出来。比较三则材料作者处理的异同。四、写作技能指导(一)记叙文和议论文中对材料转化的不同要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在用材料进行例证时,有必要的叙述交代,但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是不同的。一是目的不同。记叙文通过叙事,突出形象,以表现中心,叙述本身就是目的;议论文中的叙述是为了阐明事理,叙述只是手段,不能用叙述来代替道理。二是侧重点不同。议论文选择材料加以例证时,是有选择的,只选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不必介绍事物的全过程,所以它的叙述往往高度概括。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中有一段话:战国时候,有个南郭先生。此人不学无术。他听说齐宣王爱听竽合奏,就混在乐队里,-2-装模作样,冒充内行,领取俸禄。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偏偏喜欢听独奏。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没法混下去,只得溜走了。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这段话是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不懂就是不懂”,弄虚作假是不行的。从内容上看,是转述“滥竽充数”这个典故的由来,也可以看做是一个例证,但作者转述非常简练,只用了五句话,就把故事内容交待得清楚明了。由此可见,议论文中材料向论证转化时的语言特点。三是手法不同。记叙文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议论文是用明白而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人物活动和事情发展过程。如巴金的散文《灯》中叙述了一个友人投水遇救的故事,作者用的是描述方式,如果把这个故事用到议论文中作例证,表达方式该如何转换呢?请看下面一个文段:希望之光,是不能熄灭的。你记得巴金老人在《灯》中描述的那一盏油灯吗?一位友人怀着必死之心投江自尽又被人救起,当他醒来时,桌上是一盏昏黄的油灯,映照着几张亲切的笑脸,他顿然感到“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终于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又很好地生活了三十多年。在走向新生活的数十年中,他心中始终摇晃着那一盏油灯:是它,使一个绝望的人萌发了生的希望,为了这希望,去继续人生艰难的跋涉。希望,是人生旅途高悬的明灯,它永远召引着我们──向前去!同样一个故事,从记叙文中搬到议论文中,细节描述转换为概述,主体地位变为从属,完整的故事叙述转换为“特写镜头”。同一则材料,翻手为“叙”,覆手为“议”,平时多加练习,语体变换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二)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1.材料的转述应简明扼要,详略得当议论文中的事例只是为了论证观点,不可把事例从头到尾详细叙述一遍,因此,在例证中,既要具体,又要有所侧重,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而决定取舍,做到简明扼要。只要转述的材料能揭示问题关键,把道理说清楚就行,不必像记叙文那样作生动、形象的描绘。如论证“业精于勤”这一观点,下面这段文字写得非常成功,不妨学学:白石老人艺术上的高深造诣,是勤练的结果。他笔下的绝妙墨虾并非举手所得;他每天七八个小时的练画,是他一生不改的规矩。正是这不成文的规矩,练就了他一手画虾的绝技。我们惊叹于他今天的成就时,却未曾体会到“精”字后面付出的艰辛与汗水。这一段文字中,第二句中的叙述精练爽利,不拖不沾,点明了白石老人成为大画家是靠勤奋这一道理。第三句及时概括,文字内容还有意识地向论题(白石老人艺术上的高深造诣,是勤练的结果)做了倾斜。第四句顺水推舟,从反面论证了论点。因此,在能够有力论证论点的前提下,事例的叙述,是越简洁越好。怎样做到材料转述的简明扼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我们以吴晗的《谈骨气》一文为例分析:一是概括,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文中文天祥一例便是。为了证明“中国人有骨气”,作者适当剪裁了文天祥卫国战斗中怎样“坚决抵抗”,怎样“失败被俘”及被俘后怎样“受尽折磨”等内容,有针对性地概述了文天祥保家卫国、宁死不降的铮铮铁骨,并扩展引用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成功地把文天祥的骨气表现了出来。关于文天祥的事迹,可叙的很多,这里引来为的是证明“中国人有骨气”,所以只用了概述的方法突出他宁死不投降、失败了再干的精神,至于他怎样“坚决抵抗”,怎样“失败被俘”以及被俘后怎样“受尽折磨”等等,一概从略。二是评析,不食嗟来之食一例便是。《檀弓》中的这则故事,尽管很著名,但内容简单,人们对于它的积极意义,未必都能领悟,所以需要稍加评析。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个故事再夹叙夹议地重说一遍,即“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几句,使故事的真意明朗化。三是补述,闻一多一例便是。单引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说的那句话作例证,对于不了解这段历-3-史的人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还得作必要的补充。这里根据论证需要,较为充分地补述了当年“七一五”事件发生时闻一多威武不屈的种种表现。这就使事实材料的针对性更强。议论文中转述材料以概述为原则,概述到什么程度要看论证什么,《谈骨气》一文在叙述以上三个事例,用笔很有分寸。总之,议论文中的叙述是对所选用的材料的叙述,用语多简明概括,只要能让读者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性质、特色即可。避免细致用笔来进行具体生动描写,否则会叙议颠倒,材料就不能更好地为议论服务了。再如《说勤》一文中是这样转述与论点有关的材料: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就搜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才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混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文中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等人所共知的名人及其主要事迹,来论证“业精于勤”这一中心论点,语言非常简略,而对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每天口含石子锲而不舍地练习朗诵,最终战胜口吃,成为古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的材料则详细介绍,因为这是读者不熟悉的故事,因而交代详尽。总之,一篇之间如果多处用例,最好不要一味繁或一味简,错落有致才用得活。2.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转述材料的角度议论文中的材料,是用来阐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什么材料可以用,什么材料不能用,都要根据论文的中心论点来决定。中心论点一经确定之后,就成了统帅一切的东西。材料必须服从于中心论点的统帅,这里面有一个剪裁的功夫。材料向例证转化时,要准确把握其重点,恰当地进行剪裁,剔除与论点无关的材料,正确选取叙述角度来丰富最能证明论点的内容,即“取其一点”,集中火力,强调、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方面,使材料丰富起来,达到有力的论证效果。特别是对自身蕴含意义丰富的材料,更要细心斟酌、正确把握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找准它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一面,让材料与论点高度一致,以增强叙例的指向性和事例的论证力量。如“达芬奇画蛋”这则材料,就可从学与教两个角度考察,既可以体会耐心、细心、用心、恒心等品质在艺术学习中的价值,又可以认识到按照艺术实践规律教学,对学生既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又能耐心细致地讲道理这种教学态度和方法的重要意义。若论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一观点,转述材料时只要突出达芬奇持续不断地反复练习画蛋,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的内容即可,而老师佛罗基奥师教有方与观点没有联系,可略去不提。再如下面一段材料的转述: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拒不收留。天资的缺陷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关于梅兰芳的事迹,为了论证“勤能补拙”,作者对梅兰芳当年怎样“拜师学戏”,怎样被“拒不收留”等内容只一笔带过,而有针对性地扩展了最能体现梅兰芳“勤奋”的内容,即他通过喂鸽子、养金鱼练眼,终于克服了天资的弱点,成为一代京剧大师。这样,转述的-4-材料就有的放矢地证明了论点。反之,如果把一些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材料搬来作牵强附会的解释,或将所有材料统统不加选择地塞进文章,就会搞得文章臃肿庞杂,中心不突出。有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骄者必败》,叙述了很多材料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我们把这些材料仔细思考一下,鉴别一下,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材料是符合论点的。但另外几则材料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它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必然失败,并非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的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的也不是由于骄傲。这些材料不但无助于突出“骄者必败”的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因此在议论文转述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转述的角度,材料的取舍决定于能否为论点服务。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第二课时一、导入在给材料作文中,如果写议论文,开头一般都要引述材料,看似简单的“引”,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给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一般来说,议论文开头引述材料的方式既可以是先简述材料,再转入论点,也可以先提炼论点,再转述材料。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二、生阅读教材P32-33内容。划出“材料”“观点”“过渡句”。三、师讲授“材料和议论的连接”。(由学生对材料的讨论引导出方法)1、如何运用“始发叙述”。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即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突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在寓言诗《鸟的评说》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枪舌剑,互相攻击、诋毁,都自以为是地指出了对方各自的所谓“缺点”。读罢寓言诗,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诗人的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生动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
本文标题: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2材料的有机转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2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