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初现雏形第1课初步确立第2课不断强化第3\4课达到顶峰第4课西周秦朝汉唐宋明清导言相传大禹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由此进入我国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夏商周时期。夏、商、周三代政治格局,较为深刻的受到了宗亲血缘关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目标了解商朝的内外服制度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课堂设问•1、夏、商、周建立的时间分别是什么?•2、什么是分封制?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夏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2、商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殷墟宫殿区遗址“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这里所谓内服,是指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掌握:什么是内服、外服?商王靠什么来强化自己的权力?商王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正因为商代的附属国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与之结成臣属关系,它的服从与否是随着中央力量的强弱而变化的(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所以商王还不得不依靠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以此加强控制附属国的能力。占卜用的龟甲甲骨文卜辞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文物古迹内外服制度:1、商王控制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2、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3、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夏、商两代政治制度如此,周代又如何呢?周族是以农耕著称的古老部族,起初生活在关中地区,于商朝后期兴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周公建制周武王弟,辅助武王伐纣灭商,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西周历时200余年十二王二、西周社会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1、什么是封邦建国?•2、何人可受分封?他们有什么权力(能得到什么)?又要尽什么义务(要为周王做什么)?•3、通过分封,起到了什么作用?•4、形成了怎样的等级序列?1、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土地、人口、物资、武装),加大对地方的控制。●西周分封制2、分封对象3、分封作用•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异姓封国:功臣、殷商降族•姻亲、古附属国•周人的势力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确立了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这时,褒姒看见众臣属的狼狈样,果真“扑哧”一声笑了。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企图招集兵马时,却无人来救,都城镐京沦陷,周幽王被杀于骊山(陕西临潼附近)。自此,历时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西周灭亡了,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烽火台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军事设施。史载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后从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烽火台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典故“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请回答:1、周幽王为何知道烽火点燃,诸侯必至?2、上述现象反映了西周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3、你认为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何种关系?参考提示:1、因为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政令,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如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交纳各种贡赋等。2、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特点。3、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封会出现地方割据,而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会影响中央的安全(尾大不掉);但根本原因是周幽王的政治腐败。思考:•西周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与商代王室与附属国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异同?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王后所生,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周天子是怎么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行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宗法制。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概念: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的土地、财产、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的制度。(方式)规定血缘不同的人享受不同的权益,以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内容)因此,它是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性质)•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正妻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西周宗法制大宗和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家族等级政治隶属•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作用:•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图一:春节百姓家里悬挂的家堂图二:某地蔡氏宗谱图图三:清明祭祖照片一则成龙回安徽认祖归宗宗法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积极表现: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尊宗敬祖,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消极表现:强调家庭本位,过分强调人情关系,人为的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与法制的意识多少有所背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在家族中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王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王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分封与宗法制关系图表示其余嫡子及庶子等降一级长子长子长子长子长子如何让贵族们在政治和生活中自觉贯彻分封与宗法的原则?2.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天子九鼎guĭ西周利簋及铭文拓片(陕西临潼出土)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使用鼎,天子和诸侯用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一套。齐国编钟王——编钟四架诸侯——编钟三架卿、大夫——编钟两架士——编钟一架庶民——不得拥有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礼乐制度的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西周宗法制大宗和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家族等级政治隶属本课小结•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传子制度世袭制公共权力•2、商内外服制度神权色彩•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概念分封对象作用•2、宗法制目的特点内容作用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4、周礼作用综合探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1.王权不断强化,继承权逐渐确立——王位世袭制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等级制度鲜明4.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族权与政权结合)。5.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制度越来越完善,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右图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政治制度?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有国,姬姓独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下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答案】A•【解析】“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并且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4、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商姓来自于封地叫“商”的地方。•5、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答案】C•【解析】熟悉西周封国,知道各省简称,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6、“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内外服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7、《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8、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答案】C•【解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9、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10、“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妻妾一般称谓妻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C、大哥(25岁)妾二D、二哥(22岁)1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12、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答案】B【解析】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13、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14、“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A、保证了周天子
本文标题: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