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不存在私人土地所有权。宪法第十条第四款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依照这一条款,国有实体、集体、公司和任何个人均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满2年未动工开发时,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体系: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二、奴隶社会——井田制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四、土地经营方式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制,你如何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动动脑井田制内容、特点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自我测评第一题概括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和内容。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1、性质:2、特点:公田——贵族占有,村社成员集体耕种,收获物归贵族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收获归己3、关系: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二、奴隶社会——井田制材料一: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现在铁官的理财方法是这样的:每一妇女必须有一根针和一把剪刀,然后才能够做她的事;每一耕者必须有一把犁、一个铧和一把大锄,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材料二:“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被分散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结合以上材料,依据生产力原理,你能否预测井田制发展前景?想一想4、瓦解-----(2)根本原因:改革原因:齐: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直接原因:公田抛荒,私田私有目的:影响:土地私有现象日益普遍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客观承认土地私有,加速井田制瓦解内容:5、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战国商秧变法:春秋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国的税制改革(1)瓦解表现: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1.(2009·宁波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以下最能反映这个特征的是:A.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B.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2009·南通高一检测)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根本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B.生产力的发展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3.《春秋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出现在齐国B.是生产工具和技术改进的结果C.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D.推动了土地制度的根本性变革4.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1、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地主土地私有制军功赏赐公田转化为私田土地买卖宋代:明清: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日益普遍主要途径:土地兼并汉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占主导一、土地兼并几乎伴随封建社会的始终。阅读并结合所学探讨下列问题:合作探究——重在理解,提升能力材料1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土地兼并的原因?带来哪些影响?封建统治者是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如果你是经济学家,你认为应怎么解决土地兼并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材料2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1、原因1)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的存在2)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土地保值增值,商业资本购买地产3)宋以后政府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4)社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均田、限田,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1)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2)两极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3)大量少地、无地农民沦为佃农,租佃关系出现并逐渐普及;4)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5)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6)商业资本购买地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影响3、统治者措施4、你的解决方法土地兼并是私有制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历代王朝都不可能很好解决此问题,都想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自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所以解决剩余人口的出路是封建统治者避免矛盾激化的良方。4、你的解决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1.均田制实行的基础是国家拥有大量土地资源;2.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3.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1.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原因:土地兼并四、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材料一: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就是一个以“佣耕”为业的农民。材料二: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经普遍。材料三:唐代田庄经济发展。破产的农民——“庄客”或“庄户”不得不向庄主“贷其种食,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材料四:北宋的租佃制有两种形式:即“合种”和“承佃”。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概括租佃制发展历程。3.发展历程:产生——发展——普遍化——主要形式战国——汉代——宋代——明清材料一:佃户见田主,略如主仆礼仪。——《畿辅通志》材料二:(雇工与雇主)共做共食,彼此平等相称,素无主仆名分。——《大清律例》卷二八材料三:(雇工)无论有无文契年限,俱以凡人科断。——《大清律例》卷二八据以上清代史料,说说租佃农民与早期“佣耕”农民有何不同,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表现——契约纳租方式确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雇佣关系的出现,农民身份更加自由。影响——促使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以前:地主——佃户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意义,就是由于农民对于土地的依附性变弱,使以土地依附为纽带的封建生产关系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控制降低,也就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开始出现松动,随之出现了较多的有人身自由的自由劳动力,他们不只是通过土地获得生活来源,还可以通过其它行业生活,进而在清朝社会中后期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新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二、合作探究——重在理解,提升能力材料1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的经营方式自然发生了变化。租佃经营方式自战国时期产生后不断发展。材料2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张履祥《补农书·总论》阅读材料,谈谈租佃经营方式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请联系现实,设计一个解决明清时期大量剩余人口出路的方案。1)土地私有和兼并;无地、少地农民出现;2)人口增加,人地矛盾凸现;3)生产力发展参考:1、原因2、影响1)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2)租佃农民随着自主权扩大,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甚至商品经济发展。3)人多地少,租金抬高,阶级矛盾激化。小结:商周贵族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税制改革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均田制土地公有(原始社会)抑制1、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是在()A.秦代B.隋唐C.宋代D.明清时期D2.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B3.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chan)”。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4、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C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材料二: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以买卖。——《汉书·食货志》材料三: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苏洵材料四: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张履祥材料五: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朱元璋请回答:(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有何特点?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特点:名义上土地国有,全部归周王个人,实际上“公田”为贵族占有。(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实质性变化?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由奴隶制的井田制过渡到封建制的土地私有制。影响:封建制土地私有制最终取代了井田制,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材料三、四主要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你认为材料四作者的分析正确吗?反映了农村中的租佃现象。不正确,租佃关系的产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和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说明主佃双方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主佃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本文标题: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