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Word版含解析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考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1.(2019江苏卷,18,3分)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可得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和创新中诞生的,C项符合题意。新旧理论杂糅相济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项排除。马克思主义并不能预知未来,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批判中进行创新,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2.(2019年黑龙江高三模拟考试)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材料“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材料“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D项错误。3.(2019年晋冀鲁豫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巴黎公社期间,负责劳动与交换委员会的弗兰克尔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如果我们能对社会关系进行根本的改造,三月十八日就会成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有成效的变革。”这反映出A.公社曾试图尝试变革巴黎社会B.无产阶级专政亟需打破旧制度C.巴黎公社社会的改造迫在眉睫D.巴黎公社寻求马克思主义指导【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根据材料“如果我们能对社会关系……最有成效的变革”可知,其强调的是对社会关系进行改造的重要性,说明巴黎公社成立后曾试图尝试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造,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无产阶级专政与打破旧制度之间的关系,B项错误;改造迫在眉睫就意味着为形势所逼,但材料并未涉及,故排除C项;弗兰克尔给马克思写信中的这段话,只是说明社会改造的重要性,而非寻求马克思主义指导,D项错误。4.(2019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大联考)(巴黎)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B.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C.法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可知,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故答案为B。巴黎公社没有实行直接民主,A项排除。法国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项排除。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5.(2019天津卷,14,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4分)【答案】(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解析】(3)根据材料“1848年……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坚强的组织中心……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从《新莱茵报》的革命性质、用途、领导与通讯作用进行概括。考点二:俄国十月革命1.(2019天津卷,8,4分)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苏俄为巩固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选择了妥协,签下《布列斯特和约》。此后,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联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所以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再次对现实妥协,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采取固定粮食税的做法,从而再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综上两件事情可以看出,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C。由材料“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苏维埃政权注重维护工农联盟,将运用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农民的问题,排除A、B;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排除D。2.(2019年山东枣庄调研)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A.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C.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可知,十月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故D项正确;工人阶级仍是被统治阶级,地位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俄国革命中吸取教训,故C项排除。3.(2019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模拟)托洛茨基在《十月的教训》中写道:“二月革命,如果把它作为独立的革命来看,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它却出现得过迟了,而且本身也不具有任何稳定性。它遭到一些矛盾的破坏。”托洛茨基意在说明A.二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B.二月革命导致俄国社会动荡不安C.俄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发生过于频繁D.俄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成为必然【答案】D【解析】托洛茨基认为,二月革命从性质上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它“出现得过迟”“不具有任何稳定性”,实际上强调俄国的革命具备了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是对二月革命本身的评价,并不是强调了二月革命的影响,故B项错误。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两个阶段,不具有频繁性的特点,故C项错误。4.(2019年陕西高三第三次联考)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程度,在俄国只能完成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当时的任务应当是通过革命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不是激进地试图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该观点A.旨在揭示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规律B.意在解释十月革命性质为社会主义革命C.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还不成熟D.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程度,在俄国只能完成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可以看出,普列汉诺夫认为当时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尚不成熟,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的观点并不是旨在揭示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规律,A错误;材料不是解释十月革命性质为社会主义革命,B错误;材料没有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D错误。5.(2019年江苏高三高考模拟)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D.无产阶级和平夺权胜利在望【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1917年11月5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十月革命前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故答案为C项。A项,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在俄国二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排除;B项,俄国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D项,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排除。考点三: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1.(2019年山东宁阳高三模拟冲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允许本国资本家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的,而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就是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以解决自身发展工业的不足,这是直接目的;“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则属于最终目的;新经济政策是减少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是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故选D。2.(2020年湖北重点中学届高三联考)苏联二五计划规定1933年至1937年间轻工业年均增长率将由“一五”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到14.5%。而结果是轻工业的年增长率只有14.8%,重工业增长率则达到19%。苏联重工业和轻工业产值的比例,由1932年的53.4:46.6发展为57.2:42.2。据此可知,苏联的二五计划A.意在推动工业均衡发展B.借鉴一五计划成功经验C.调整工业比例计划失败D.实现规定重工业增长率【答案】C【解析】材料中“苏联二五计划”希望调整轻重工业发展比例,但结果却是轻重工业比例进一步失衡,并未能够实现计划目标,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仅能反映苏联二五计划的最初目标,并不能体现最终结果,排除;B项,从调整轻重工业增长目标看是吸取一五计划的教训而非经验,排除;D项,材料强调的是苏联二五计划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失衡,而不是完成重工业增长率,排除。3.(2019年山西太原市高三模拟)“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这反映了苏俄政府认识到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排斥商品交换B.商品交换对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作用C.商品交换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D.商品交换有助于推进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材料认为,如果没有工业和农业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这说明苏俄政府认识到商品交换对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故选B。4.(2019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6月考前模拟)下面是1928—1932苏联部分工业品产量变化表。时间类别1928年1932年生铁(百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