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强化训练卷四含答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强化训练卷(四)含答案一.选择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袁世凯的黑暗统治B.国内阶级矛盾尖锐C.黎元洪的黑暗统治D.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2.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有A.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B.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C.五四运动取得了中国外交的胜利D.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有人评价中共“二大”,“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些观念主要是基于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路线4.“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上述“革命的火焰”始于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国民党一大D.北伐战争5.大革命的失败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深刻教训是①国民党不可团结②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③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④必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6.“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南昌起义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7.如果班级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给你三个提示: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你选择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8.“八七会议”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前进的方向”是指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B.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C.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D.依靠群众,继续北伐,领导国民大革命9.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占农村总人口10%的地主、富农占据到60—7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60—70%的贫苦农民只占5%的土地。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土地改革B.土地革命C.大生产运动D.武装斗争10.毛泽东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通过长途行军锻炼革命意志D.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略1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独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D.保证了长征的胜利1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远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A.井冈山会师B.会宁会师C.吴起镇会师D.遵义会议1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14.如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抗战时期最大一次主动出击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据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序幕D.晋冀鲁像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15.1948年底,国共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战场各自投入最精锐战略重兵集团,进行战略决战。这次决战被称为A.徐州会战B.淮海战役C.台儿庄保卫战D.渡江战役16.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家族血缘关系B.中央集权意识C.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17.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D.世官制到察举制的转变19.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条款,直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是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C.“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D.“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20.““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的时代很难传播。——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佩弗《远东》材料三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指的是什么?(3)材料三图片中临时参议院成立于何时?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它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4)材料四反映了中华民国的何种政治体制?这一制度有何进步意义?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卖国专制统治下,阶级矛盾的尖锐。故答案为B项。A项袁世凯的黑暗统治此时已经被推翻,排除;C项黎元洪的黑暗统治与题无关,排除;D项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不是根本原因,属于阶级因素,排除。2.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选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并未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A选项错误。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五四运动并未取得中国外交的胜利,只不过中国并未在和约上签字,C选项错误。3.A【解析】【详解】中共二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首先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故答案为A项。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正确道路,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排除C项;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点睛】中共二大根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4.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排除ABC。所以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5.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开始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当革命进展前进时,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是未掌握革命领导权,犯了右倾主义错误,二是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当反动派屠杀革命群众时无力反抗,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是秋收起义后产生的工作重心转移,排除。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D【解析】【详解】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艰苦斗争中,毛泽东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D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始于1915年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8月1日,故ABC不符合题意。7.B【解析】【详解】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8月1日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故答案为B项。周恩来没有参加武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排除A、C项;广州起义与“第一枪”和“建军节”无关,排除D项。8.C【解析】【详解】国民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给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C正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1927年10月之后,A错误;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遵义会议解决问题,C错误;国民大革命是1924-1927年,故D错误。【点睛】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给大革命之后处于低潮时期中国革命指明方向。9.B【解析】【详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正处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分田地和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土地革命,故B符合题意;1947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也在广大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两者都是要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故B不符合题意;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根据地而采取的措施,故C不符合题意;武装斗争是以军事斗争为主要形式,打击敌对反动势力,故D不符合题意。10.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文字“红军不怕远征难”可知是红军的长征。长征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导致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故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刚刚成立时,红军的根据地没有受到围剿,排除A。C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日本进行大规模侵略始于1937年,排除D。11.C【解析】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妥善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特别是确定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积极防御的军事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作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的承担中国革命的重任,故选C;遵义会议结束的是左倾军事路线,排除A;B是遵义会议的内容,但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遵义会议坚持正确的军事路线,有利于长征的军事斗争,排除D。点睛:本题易错项为B。B项虽然也是遵义会议的内容,但不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12.B【解析】【详解】材料涉及的是长征,根据所学可知,长征结束地点在会宁,选项B正确;井冈山会师不属于长征内容,排除A;吴起镇会师并不是长征最后胜利标志,排除C;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的重要转折点,但不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排除D。13.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到1935年期
本文标题: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强化训练卷四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6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