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强化训练卷二含答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强化训练卷(二)一.选择题1.民国学者蒋廷黻曾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B.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C.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D.主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2.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A.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B.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C.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D.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据此可知,这些官员A.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C.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D.国家主权意识缺失4.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失败,很多民众思考的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外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他们的理解中,“天朝上国”观念并无不妥,战败的原因是主事官员们的不作为。这一认识A.科学分析了战败原因B.实质上维护了清朝统治C.掩盖了政府卖国行径D.便利于投降派推卸责任5.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A.寻求救国之路B.反抗外来侵略C.进行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6.1847年英国议会的一个报告说:“我们应当承认,近来同这个国家(中国)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扩大我们的交往的结果并没有证实我们的合理的期望,自然,这种期望是以自由进入这个蔚为壮观的市场为依据的。”为改变此贸易状况,英国政府决定A.迫使清廷接受关税协议B.伙同其它列强瓜分中国C.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D.拓展对华资本输出途径7.近代某条约规定,“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意存睦好不绝,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这一规定出自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战败的消息传到家乡,全国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第二次鸦片战争9.1894年,有位爱国将领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光绪帝为他所题的挽联中有这样的句子“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将领是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丁汝昌10.1895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第六款第四条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规定: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C.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地途径11.甲午战争后,日本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是由于A.清政府外交干涉B.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割台斗争C.俄法德三国军事压力D.英美等国出面“调停”12.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何国,均为适应。”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D.“门户开放,机会均等”13.“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运动14.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后果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在旅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15.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已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总理衙门设立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16.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割让台湾。为此台湾人民发动“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反割台斗争。它的领导者为A.丁汝昌、邱逢甲B.邓世昌、刘永福C.邱逢甲、徐骧D.林永升、徐骧17.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御史台18.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唐朝A.专制皇权加强B.三省相互牵制C.皇帝受到牵制D.实行集体决策19.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20.尚书在战国时也作“掌书”,秦代食俸禄六百石,为低级官员。汉武帝时,选拔尚书、侍中组成“中朝”(或“内朝”),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材料说明A.中央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B.封建君主权力不断强化C.士人集团严重威胁专制皇权D.尚书成为最高行政机构21.“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诗句相关的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军功爵制二.材料分析题22.近代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南京条约》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马关条约》材料三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氷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辛丑条约》(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侵略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在中国取得的特权。(3)归纳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ABDBBCBBC题号101112131415161718DCDBCACCC题号192021BBC二.材料题22.⑴特权: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设置官员管理通商;协定关税。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⑵特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⑶要求:于所属境内保平安;对反抗镇压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氷不叙用”。问题:说明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⑷影响:《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文标题: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强化训练卷二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6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