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9高考模拟卷12Word版含解析
1、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促使这一飞跃根本条件是()A.社会矛盾的加剧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工人运动的推动D.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表面上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最丑恶的东西,正是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马克思的批评意在赞扬巴黎公社的哪一举措()A.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废除了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人民自卫军C.公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D.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3、恩格斯在1895年指出: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加以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做斗争的。与1848年相比,恩格斯此时的观点变化体现为()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渐趋消失B.暴力革命理论不再具有指导意义C.工人阶级可以利用议会进行斗争D.资本全义制度的衰退日益明显4、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请指出有几个错误()卡片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卡片2: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卡片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卡片4:《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1个B.2个C.3个D.4个5、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曾说:“《共同纲领(草案)》是经过了筹备会多次的周详讨论的,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的研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说是很少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都是被采纳的。”这说明《共同纲领》的制定()A.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B.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D.体现了各阶级的根本利益6、建国以来三部法律。时间文献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中三部法律文献的制定()A.表明我国法律体系完备B.确立了依法治国理念C.宣告人大立法工作完成D.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7、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8、1997年7月1人,香港回归,7月2人,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一千多点,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打破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的所谓“常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挽狂澜,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香港经济重现繁荣。由此可见()①香港回归诱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②“一国两制”成为香港稳定发展的墓础③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已不适应时代④中国成为维系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9、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0、新中国出席的某次国际会议最终达成了十项原则,其中特别强调一切国家都有权按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自由的选择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次会议()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D.达成《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11、下图所示漫画左上角英文含义是“中美关系简史”,画中牛仔代表美国,龙代表中国。以下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20世纪60年代中美处于敌对期,朝鲜战争使得中美两国关系僵化B.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善关系为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C.20世纪90年代中美交往加深了,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中美主宰世界D.进入21世纪中美关系曲折发展,中美由一贯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12、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这一组织的特征有()①结伴而不结盟②安全先行③互利协作④政治经济合作实体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是由于对国际联盟的超越,联合国才避免了国际联盟在维护和平方面的诸多尴尬。在此基础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难以数计的决议,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的决议。当然,还有一个方面应该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如今的世界贸易组织)等,是联合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编自杨和平《第二次世莽大战与战后和平》材料二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的和平来形容冷战。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到1987年陆续签订了《反烊道导弹条约》、《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中导条约》等协议。这即使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因,至少起到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防止世界战争的客观效果。——据桂立《苏美关系70年》等材料三中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活动……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多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人教版必修一教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对国际联盟继承和超越的表现。(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之间为什么能维持漫长的和平?(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成就,指出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4)综上,谈谈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1)上图中A、B、C、D分别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对欧洲产生的主要影响?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为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材料三(3)材料三所示图片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答案1.B2.C解析:“表面上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最丑恶的东西,正是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主要是因为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3.C4.B5.A6.D7.A解析:据材料“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使得人民公社这一行政机构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瓶颈,有必要进行政权改革,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标志是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是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是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后,时间晚于题干,故D项错误。8.D9.D10.D11.B12.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合作组织的特征为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故②③正确。本题选A项。13.(1)表现:继承:宗旨一致,都是维护世界和平超越:设立安理会;大国一致;构建世界经济体系(2)原因:避免对方直接战争;沟通协调机制;势均力敌;吸取二战教训;核战争的威慑。(3)成就: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形成全方位的外交布局地位: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4)发挥国际组织作用;合作共赢(沟通协商);大国责任担当。解析:14.(1)事件:A杜鲁门主义;B北约组织成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D华约组织。影响: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发展;推动了西欧联合,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但也加速了欧洲的分裂。(2)力量:欧共体(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3)变化:两极格局瓦解。应对: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等。
本文标题:2019高考模拟卷12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6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