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天然放射现象半衰期一、原子模型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原子核的大小:原子半径数量级为10-10m,原子核大小数量级为10-14m3.玻尔模型(见原子的能级跃迁)二、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某些元素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这些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2、射线的种类和性质(1)α射线—高速的α粒子流,α粒子是氦原子核,速度约为光速1/10,贯穿能力最弱,电离能力最强。(2)β射线—高速的电子流,β粒子是速度接近光速的负电子,贯穿能力稍强,电离能力稍弱。(3)γ射线—能量很高的电磁波,γ粒子是波长极短的光子,贯穿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3.三种射线的来源:3、三种射线的来源:α粒子是核内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抱成团一起射出。β粒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放出的。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4、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较:如⑴、⑵图所示,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都是β比α的偏转大,γ不偏转;区别是:在磁场中偏转轨迹是圆弧,在电场中偏转轨迹是抛物线。⑶图中γ肯定打在O点;如果α也打在O点,则β必打在O点下方;如果β也打在O点,则α必打在O点下方。5、三种射线的性质和实质比较带电量质量数符号电离性穿透性实质来源α射线+2e4He42(p)很强很小(一张普通纸)高速的氦核流v≈0.1c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团从原子核中放出β射线-e0e01弱很强(几毫米铝板)高速的电子流v≈c原子核中的中子转换成质子时从原子核中放出γ射线00γ很小更强(几厘米铅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6、探测射线的方法⑴威耳逊云室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⑵气泡室⑶盖革—弥勒计数器盖革管的原理是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能量越来越大,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碰撞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阳离子到达阴极,在外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①G-M计数器放大倍数很大,非常灵敏,用它来检测放射性是很方便的.②G-M计数器只能用来计数,而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③G-M计数器不适合于极快速的计数.④G-M计数器较适合于对β、γ粒子进行计数.另外,还有如闪烁计数器、乳胶照相、火花室和半导体探测器等探测器装置βαOαγβγ⑶⑵⑴BEEB三、天然衰变中核的变化规律1、衰变规律在核的天然衰变中,衰变方程式遵守的规律是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1)a衰变:随着a衰变,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向前移2位,即质量数-4,电荷数-2HeYXMZMZ4242(2)衰变:随着衰变,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向后移1位,即质量数不变,电荷数+1eYXMZMZ011。(3)衰变:γ射线是由于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光(能量)辐射,通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而产生。2、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2)意义:反映了核衰变过程的统计快慢程度。半衰期短的元素衰变得快,放射性较强。(3)特征:半衰期只与元素本身有关,与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及周围环境、温度等都无关。(4)两种错误..认识:第一种错误认识是:N0(大量)个放射性元素的核,经过一个半衰期T,衰变了一半,再经过一个半衰期T,全部衰变完。第二种错误认识是:若有4个放射性元素的核,经过一个半衰期T,将衰变2个。事实上,N0(大量)个某种放射性元素的核,经过时间t后剩下的这种核的个数为TtNN210而对于少量的核(如4个),是无法确定其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这实质上就是“半衰期反映了核衰变过程的统计快慢程度”的含义。12.C.(10分)(模块3-5试题)(1)美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铜和半衰期长达1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镍63(Ni6328)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利用镍63发生一次衰变变成铜(Cu),同时释放电子给铜片,把镍63和铜片做电池两极.则镍63的衰变方程是,铜片是该电池的(选填“正极”或“负极”).答:ueNiC632901-6328,负极2.据调查每年有280万人直接或者间接死于装修污染,装修污染已经被列为“危害群众最大的五种环境污染”之一。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的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了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乙甲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3A.1911年卢瑟福依据粒子散射实验中粒子发生了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若用动能为1MeV的粒子轰击金箔,其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m/s。(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kg,1MeV=106eV)答:大,6.9106,解析: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大多数α粒子没有大的偏转,少数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卢瑟福抓住了这个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MeV=1×106×1.6×10-19=12mv2,解得v=6.9×106m/s。4.如图甲是α、β、γ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示意图,图乙是工业上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来检查金属内部的伤痕的示意图,请问图乙中的检查是利用了哪种射线?(C)A.α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三种射线都可以33、⑴(6分)[物理─选修3-5]天然放射性元素Pu23994经过次α衰变和次β衰变,最后变成铅的同位素.(填入铅的三种同位素Pb20682、Pb20782、Pb20882中的一种)答:84Pb2078212.C⑶(选修模块3—5)约里奥·居里夫妇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而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P3015衰变成iS3014的同时放出另一种粒子,这种粒子是.P3215是P3015的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示踪技术.1mg3215P随时间衰变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估算4mg的P3215经多少天的衰变后还剩0.25mg?答:正电子;t=56天(54~58)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写出核反应方程:eSiP0130143015,可知这种粒子是正电子。由图象可知P3215的半衰期为14天,4mg的P3215衰变后还剩0.25mgP3215,经历了4个半衰期,所以为56天。01.01020304050600.00.20.40.60.8m/mgt/day15.一个氡核Rn22286衰变成钋核Po21884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g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Rn22286衰变成Po21884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B)A.0.25g,a粒子B.0.75g,a粒子C.0.25g,β粒子D.0.75g,β粒子【解析】经过了两个半衰期,1g的氡剩下了0.25g,衰变了0.75g,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规律,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数和荷电荷数不变,可得出是a粒子,所以B正确。19、⑴模块3-5试题(4分)某考古队发现一古生物骸骨.考古专家根据骸骨中C146的含量推断出了该生物死亡的年代.已知此骸骨中C146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C146的1/4,C146的半衰期为5730年.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年.答:⑴1.1×104(11460或1.0×104~1.2×104均可)【解析】:该核剩下1/4,说明正好经过两个半衰期时间,故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2×5730年=11460年。2B.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变或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往往会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辐射。已知A、B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1和T2,t=T1·T2时间后测得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AmB=_________。答:,2T2:2T1,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α衰变或β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往往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即伴随γ辐射;根据半衰期的定义,经过t=T1·T2时间后剩下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同,则1222TBTAmm,故mA:mB=2T2:2T112--2.(8分)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铀核(23892U)发生α衰变转变成钍核(Th),放出的α粒子速度为v0、质量为m.假设铀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钍核的动能.(1)写出衰变方程;(2)求出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解:(1)HeThU422349023892(3分)(2)设钍核的反冲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v0-(M-m)v(1分)mMmvv0(1分)220)(2121vmMmvE(1分))(220mMMmvE(2分)12-3.(2)镭(Ra)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放射性元素,已知Ra22688能自发地放出α粒子而变成新核Rn,已知Ra22688的质量为M1=3.7533×10-25kg,新核Rn的质量为M2=3.6867×10-25kg,α粒子的质量为m=6.6466×10-27kg,现有一个静止的Ra22688核发生α衰变,衰变后α粒子的速度为3.68×105m/s。则:(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①写出该核反应的方程式。②此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是多少?③反应后新核Rn的速度是多大?解:(2)①RnHeRa222864222688(3分)②J.c)mMM(mcE1222121021(2分)③(2分)m/s(1分)
本文标题: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原子物理107天然放射现象半衰期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7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