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美国学位制度研究姓名:程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指导教师:高桂娟20080501美国学位制度研究作者:程萱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许德雅.XUDe-ya清末高等教育近代化转型与学位制度的本土化-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清末,西学东渐的文化大潮诱发了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萌芽,一批新式高等学堂和大学堂的纷纷创办,这不但冲击着科举制度束缚的传统高等教育,而且开启了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转型.与此同时,西方现代学位制度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转型中的高等教育为其施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作为高等教育学习西方的理论成果,壬寅癸卯学制第一次把新式高等教育纳入到近代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使高等教育近代化在制度层面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以后,学位制度在发展壮大的新式高等教育肌体上萌芽、发端,逐步本土化、中国化.2.学位论文杨少琳法国学位制度研究2009世界上第一个学位诞生于中世纪的巴黎大学,其学位制度是随着大学四学院——艺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和神学院成长而慢慢形成,并构成中世纪最完整的学位制度。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法国学位制度已日臻成熟,使法国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相比法国学位制度,我国学位制度起步晚,存在着学位结构失衡,学位授予权过度集中,学位授权审核机制缺失,学位质量保障体系缺乏社会参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正常进行。学位制度在高等教育制度中的重要性、我国学位制度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法国学位制度的深入研究引起笔者对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一种审视。在高等教育同趋国际化的今天,如何借鉴国外经验,特别是从国外的学位制度中寻找可资借鉴的观点和依据,为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位制度,成为本论文立论的基础。论文运用历史研究法在全面梳理法国学位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教育学、哲学、宗教、社会学、历史学层面分析了法国学位制度的特征,深入研究了法国学位制度在其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得失;论文运用比较研究法,将法国与英、美两国的学位制度进行比较,为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找出更为全面的借鉴。在此思路下,论文首先以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为出发点,以中世纪骑士制度、行会制度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伴随中世纪“欧洲大学之母”——巴黎大学的诞生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个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以及从中孕育出来的欧洲中世纪完整的学位制度,并对近千年发展而逐步走向成熟的现代法国学位制度进行了剖析,从而论证了法国学位制度具有宗教性、集权性与多样性的特征,指出了现代法国学位制度已拥有了多层次、多等级的学位文凭体系,灵活性很强的学位授权审核和学位质量监控机制,为社会培养了各级人才,并为法国稳居高等教育世界领先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论文通过对法、英、美三国学位制度的比较研究,在分析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三类典型学位制度优缺点的过程中认为,与我国教育体制相仿的法国,其学位制度的嬗变对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更具启示性与借鉴性。最后,论文指出了独具特色的法国学位制度对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启示:学位层次的多样性、学位的学术性与专业性的并行以及学位质量的保证。论文明确了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学位与学位制度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科学而合理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学位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要路径。3.会议论文颜雪红英国高等教育概况2007以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例介绍了英国高等教育的性质、特点和学位授予情况,并以作者访问的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管理体制、学位制度为例进一步说明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运行模式,希冀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有所启迪。4.期刊论文许仁良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历和学位制度-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11(6)随着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学历(学位)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尽快提高学历(学位)层次,这对新建院校的任务尤为紧迫.5.学位论文余伟良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研究2008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借鉴西方到实现“中国模式”化发展的曲折历程。早在19世纪末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已经起步了,但是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学位制度,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以后,才得到较为完整的建设和实行。我国学位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什么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学位制度的缘起与发展的脉络是怎么样的?学位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当前国情下,应如何构建我国的学位制度?该制度需要哪些运行环境?这些都是本文将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将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置入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宏观背景下,综合运用历史学、教育学和文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论述和分析。绪论部分首先概述了选题意义,进而详细论述了当前学术界在学位制度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指出其研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最后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阐述了学位制度的基本问题—学位、学位制度的概念和学位称号的来源,以及学位制度在中国是如何出现的。学位是由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授予的、表示专门人才学术水平的称号;学位制度是关于学位分级、各级学位学术标准、学位授权审核原则和学位授予办法等方面的系统规定,是一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制度。目前,有关中国学位制度缘起的研究,尽管大都指向以西方学位制度为蓝本的现代学位制度,但首先是以传统教育的改造和承袭为基础和前提,结合中国特定的教育环境和状况,逐渐发展和形成的,并不完全是移植的结果。第二章从学位制度创建的社会背景、制度建设、特征及影响等方面对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学位制度的创建情况做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剖析和探讨。该时期学位制度的建设,第一级学位—学士学位制度的设计相对而言比较全面;研究生教育设施—大学院也有明确规定,只是与该教育层次相适应的硕士、博士学位制度只有设置的意向,仅仅做了构想,没有细则规定,学位规程或者说是学位章程只是提及,并没有制定出来。第三章论述了国民政府时期学位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国民党统治前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学位制度建设情况是不同,但是总体上学位制度的建设较北洋政府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学位授予法》和《学位分级细则》,确立了我国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同时,对学生的入学考试、学习年限、毕业论文审查、学位授予等方面均作了具体规范,完成了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基本建设。第四、五章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学位制度的发展概况。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对新中国的学位制度建设进行了分别论述。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27年时间里,先后两次尝试着制定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的学位制度,但都是无果而终;“文革”时期,社会混乱,高等教育名存实亡,就更谈不上学位制度的建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学位制度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随后,又颁布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文件法规,为学位制度工作提供了法制化的保证以及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学位制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论述了二十世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学位制度建设的发展特点,并指出了现行学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特别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学位制度的缺失问题,以期对学位制度的改革有所启示。6.期刊论文盛海娟教会大学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文教资料2008,(4)教会大学萌发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得到初步发展.教会大学从建立起就一直注重教学质量,在学生教育、师资力量以及授予学位等方面都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教会大学推动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客观上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种模式,创新了中国教育课程的模式,同时也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提供了一批管理和教学人才.教会大学虽然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上只存在了短暂的时间,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应该借鉴教会大学的办学经验促进教育的发展.7.期刊论文杨洪印度高等教育概述-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印度高等教育历史悠久,通过研究其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使我们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扬长避短.8.期刊论文曹德明.CAODe-ming博洛尼亚进程:欧洲国家重大的高等教育改革框架-德国研究2008,23(3)欧洲国家重大高等教育改革--博洛尼亚进程是一项旨在2010年之前,在欧盟和欧洲范围内统一实施高等教育改革框架和计划.从欧洲一体化角度来看,博洛尼亚进程的出台是创建欧洲高等教育区和欧洲高教和科技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其改革内容涉及统一学位制度、统一学制、统一学分制、加强欧洲各国间教学质量评估合作、教学资金的流通方式、资格认证的标准、质量保障机构的设置等多项议题.本文最后举例分析了该进程给欧洲相关各国的高等教育所带来的重大影响.9.期刊论文蒋培红.张朝然.JIANGPeihong.ZHANGChaoran德国高校的学位制度改革述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5)阐述了德国传统学位制度的特点及不足,解读了德国新的学位制度及其确立的历程,分析并论述了德国新学位制度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10.学位论文贺红岩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学位制度的改革2007博洛尼亚进程是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进程。随着高等教育的一体化,欧洲内部各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不统一逐渐显示出弊端,由于没有和世界接轨的高等教育制度,欧洲学生在世界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受到阻碍,高等教育的体制日益失去了对世界师生的吸引力,所以欧洲越来越注意寻求教育领域里的合作。博洛尼亚进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本文的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以及进程发展的五个阶段,对进程实施以来高等教育领域的学位政策作了说明;文章的第二部分,回顾了一下博洛尼亚进程以前德国传统的学位制度,对历史上德国学位的设置及特点进行了总结;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德国传统的学位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所以为了和世界接轨,德国对其学位制度进行了改革,文章的第三部分,对博洛尼亚进程以来德国学位制度的改革情况作了介绍,包括引入英美式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制度,开发联合学位等:博洛尼亚进程不仅影响了德国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文章的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德国学位制度改革以后的影响,尤其了对中国学位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推动区域内教育合作,应对教育全球化挑战;构建灵活的高等教育学制框架;引入学分制,方便校际间人才的培养与流动:加强和国外的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7e14ab27-7730-4c33-a762-9dc400a83b37下载时间:2010年7月31日
本文标题:美国学位制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