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6、展望未来,无限畅想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关于主题单元的设计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设计很不理解,他们只教主体课文,把“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当成练习,对字词部分还做一做,对拓展阅读、语文活动,有时间就做,时间一紧就不做,考试内容也只限于主体课文所涉及的内容。也就是说,他们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没有真正进入课改。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北师版在开放单元中,没有主体课文,主题单元就是由“语文天地”构成。如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地名”。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主体课文提供两篇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两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每篇课文后面有两个思考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两个方面。“语文天地”则是从语文活动的角度设计的,更突出新课标强调的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语文天地”在各学段的栏目有所变化,但主要内容没有变,它是从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方面对主体课文内容的拓展、丰富,对前后知识的联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对思维发展的训练,对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会学习的引导。也就是说“语文天地”活动,是这个主题单元不可或缺的,它要和主体课文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在一个又一个的这种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实现小学语文为孩子未来发展奠下文化之基、工具之基、思维发展之基、学会学习之基的总体目标。因此,对“语文天地”必须重视,这是必须引起每个教师注意的。第二、如何理解“主题单元”的“主题”主题单元设计及单元体系结构特点对于语文教材来说,选文的标准以及选文的组织结构,是贯彻编写意图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语文教材体系设计,一类是文选式,选一篇一篇作品,由低到高排列,文后设思考题和练习;一类是单元结构式,这类方式有三种:遵从语文知识训练体系,遵从能力培养体系或者遵从文体分类体系。但旧教材不论是文选类结构还是单元类结构,都是线性化的,以训练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工具为目的。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结构体系造成了语文课程的封闭和乏味,它不能形成孩子真正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的选文结构是为贯彻把语文课程定位于工具课、思想课的编写意图服务的。新课标强调语文的多重功能和奠基性,教材选文标准和结构就必须改变以往的结构模式。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的特点。教材编写组经过认真研究,根据课标对教材编写建议,为了落实四个奠基,决定采取一种新的主题单元结构,这种主题单元,不是思想主题单元,不是知识主题单元,也不是文体写作能力主题单元,它是以文化性或者说是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识字、阅读、习作,以及促进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会学习的主题单元。案例以一年下册“元宵节”单元为例。这个单元是本册教材一开始的单元,春节刚过开学不久就是元宵节。这个单元安排两篇主题课文,一篇是一首儿童诗:《元宵节》,一篇是一首儿歌《看花灯》,在“语文天地”中安排了“猜灯谜”、“编灯谜”、“看春联”的活动,还安排了查找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过元宵节的活动。为什么设计“元宵节”主题单元,为什么做如此设计?钟敬文先生曾说过,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中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元宵节十分典型。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写春联,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欢乐、智慧的追求,大人乐意过节,孩子更喜欢过节,设计这样一个主题单元,不是思想教育单元,而是一种文化熏陶单元,使中国“尚圆”的审美追求,在孩子的心灵中扎下根,使这个孩子将来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那落脚生根,哪怕是在海外,都有深深的中国根。同时在这个单元里又学了孩子平常经常接触到的事物的字,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这样的主题单元,能够激发孩子想象力,使他们尝到创造的愉快。这个单元在“金钥匙”栏目中还设计了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在一个主题单元的设计中,力图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包含着文化奠基、工具奠基、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奠基和学会学习意识的奠基,体现语文教育的综合性。当然,并非每一个单元在多功能性体现上都十分完备,因为这要根据这一主题单元的特点来确定,不能很生硬,但各主题单元都不是单一功能的。这样,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就需要认真研究教材中蕴含的多功能性,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使这种多功能体现出现。不断在文化、工具、思维创新、学会学习人生发展的奠基的四个方面去教学。2、主题单元包含的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12册,大约设计了150个主题单元。低年级每册15—16个单元,中年段10—12个单元,高年段8—10个单元,年级越高,程度越深,内容越丰富,越具有综合性,因此单元数量相对减少。那么,这150多个单元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根据21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的生存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教材从这三个方面,选其有奠基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单元。在人与自然维度,设计了《大海》、《太阳和月亮》、《冬天》、《动物》、《植物》、《星空》、《夏天》、《秋天》、《春天的脚步》、《雨》、《水》、《色彩》、《声音》、《奇观》、《家园的呼唤》、《母亲河》、《海底世界》、《可爱的生灵》、《观察与发现》、《走进森林》等几十个单元,使学生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建立起处理发展与保护环境关系的意识。从人与社会的维度,设计了《劳动》、《朋友》、《祖国》、《合作》、《诚实》、《小英雄》、《我和我们》、《尊重与平等》、《奉献》、《读书》、《书信》、《亲情》、《师生》、《民族之花》、《方寸世界》、《话语》、《规则》、《智谋》、《破除迷信》、《龙》、《遗迹》、《战争》、《美与丑》、《岁寒三友》、《地球家庭》等单元,力图通过这些单元培养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思考和文化选择能力,为处理好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不同文化的关系奠定基础。在人与自我的维度,设计了《手与脑》、《梦想》、《成长》、《好习惯》、《立志》、《尊严》、《面对错误》、《时间》、《岁月》、《乐趣》、《珍惜》、《收获》、《往事》、《愿望》、《好奇》、《书》、《生命》、《告别童年》等单元,通过这些单元,使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个人意识,使孩子的心里健康成长。主题单元设计的这样三个方面,只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因为某一单元虽然是从某一维度设计的,但它很可能也涉及另外的维度,因此在教学上也不要绝对,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经常是交错的、融和的。而有些观念,实际上在三个维度上都是适用的,因此,我们还设置了《方法》、《角度》、《科学精神》等相对抽象而又有概括性的单元。为了使教材更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使用,在强调整个教材使用的开放特点的同时,还在前八册分别专门设置了一个开放单元:《外面的世界》、《车的世界》、《书的世界》、《体育世界》、《集市与超市》、《家乡特产》、《地名》、《纪念日》。开放单元,没有主体课文,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语文活动学习语文,它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为校本课程的建立提供思路。在设计这些以文化奠基为线索的单元的同时,还要考虑,这样的单元是否具备让孩子学习识字、阅读、习作的材料,是否含有培养孩子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特点,是否适合引导孩子形成自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文化这条线索是以课文的方式呈现,其它三条线索是在课文语文天地结合中呈现。3、主题单元的整体结构安排。那么,这150个单元是依据什么原则安排在各册呢?或者说,在各册设置什么单元依据什么原则呢?总体说来,是依据这个年龄段能够接受并有强烈兴趣的原则。而要做到这点,必须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对某种文化现象是否有具体的感受,这单元的选文是否包含这个年龄段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工具性学习,难易程度如何,量的多少是否适合,以及在思维发展和学会学习方面能做什么引导,即着眼于儿童的实际经验,着眼于儿童这一年段段心理特点,着眼于儿童情感世界和思维发展规律,从低年段到高年段由简单到复杂,由体验到思考,由具体到抽象。空间上,遵从孩子的生活实际,着眼于孩子的现实经验和想象世界,不断扩展单元的范围。低年级段主要的单元主题的设计是从孩子的身边具体可感的情景入手的,例如一年级的家、手和大脑、太阳与月亮等,二年级的玩具和游戏、妈妈、植树等。中年段单元主题逐步扩大,例如三年级的塞北江南、集市、海底世界;四年级的收获、地址等。高年段逐步扩展到抽象的社会大空间,比如五年级的奇观、变化、我们去旅行等;六年级的地球家庭、遗迹等。如此设计,符合孩子认识世界的本来规律,即从身边逐步扩展开来、由局部到全局、由已知到未知的拓展。实现了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的完全互动,有利于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资源来学习语文,使孩子从小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现实感、乐趣感、成就感。思维上,重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着眼于儿童情感世界发展需求,不断深化单元主题的思想内涵。从低年段到高年段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低年段主要的单元主题的设计是简单的、可感的概念,例如梦想、成长、认真、朋友、诚实、好奇等,这些简单的可感的单元主题设计渗透了对孩子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渗透。中年段单元主题逐步深入,例如心中有祖国、我们和我、亲情、师生、规则等,这些单元主题的设计更不是知识与能力的简单灌输与罗列,而是包含着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培养与熏陶。高年段继续深化,单元主题涉及到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的命题,着重在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智谋、方法、面对错误、冲突、战争、英雄、美与丑等等。这些单元的选文力求做到不同问题、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借助于单元主题创设的学习平台,使孩子从小能够对人生、社会一些重大的问题、基本的关系具有一种奠基性的认识。我们以往一说“主题”,就是说这篇课文表现的主要的思想。主题又叫“主题思想”,这种主题思想是《教参》已经给归纳好了的,是从孩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做的归纳,这种归纳往往并不能真正地表达课文的主要意义,甚至跟孩子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相差甚远,影响孩子主动地个性化的学习。因为有不少文章并不是为了表现思想的,特别是文学作品主要是要传达某种情感、某种态度,如果硬要挖掘它的思想,就会发现它内在蕴含的思想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复杂的有时还是有矛盾的。在这种情况下,硬要给它归纳一个思想主题,实际上是对作品生命的阉割,而这种强加给学生的“主题思想”,还要让学生背下来,作为考试的重要部分,这是孩子讨厌学语文的重要原因之一。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所说的“主题”不是单纯的思想主题,它的“主题单元”不是像有的教材那样的什么“爱国主义”、“环境保护”等思想教育单元,它是以一个核心词语组建的文化单元。比如第一册的“家”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是写实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在温暖的家中,我快乐的长大”。第二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4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