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
1全身麻醉操作规范一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二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患者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并麻醉前谈话和签字。行术前用药。三麻醉前准备: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插管器具、吸引器等器具准备。2、药品:诱导药(略)肌肉松弛药(略)吸入麻醉药(略)静脉麻醉药(略)急救药品(略)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4、建立静脉通路。5、核查病历6.查对:①.由麻醉医生主持与巡回护士主刀医生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②.药品查对:名称、剂量等③.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2四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按以下顺序进行:1、进行手部消毒打开一次性全麻包并检查喉镜、一次性气管导管。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辅助呼吸。3、维持输液管道通畅,缓慢静注一定浓度、剂量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剂量的肌松药;右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左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进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肌松完善。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自病人右口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托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界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镜片前端挑起会厌。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气管内,退出管芯,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7、调节导管深度,放置牙垫,导管气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称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挤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称,再听诊剑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断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38、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五、手术开始前再次对患者进行信息核对六、麻醉维持和管理:1、呼吸管理应用肌松药后呼吸受到抑制,应施行气管插管给予控制呼吸或扶助呼吸。在不给予肌松药的浅全麻状态下,也应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要注意所给麻醉药物距手术结束的时间和药物的二次循环问题,防止拔管延迟或拔管后呼吸抑制的发生。一般术毕前30分钟应尽量减少全麻药用量,也可改用速效麻醉药或吸入全麻药,以利术后呼吸恢复和平稳苏醒。2、循环管理应根据手术的类型,开放2~3条静脉通路,以上肢静脉为好.注意输血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MAP和SAP下降幅度不低于基础值的20%。3、麻醉深浅的判定通常应根据血压、心率、呼吸体征等综合判定。有条件时,可应用脑电双频指数、肌松仪、呼吸末麻醉气体等监测。4、术中监测将各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判断病人的安全性常规行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监测,必要时应做有创或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吸入氧浓度、呼吸末CO2和麻醉气体浓度监测等。4七、苏醒拔管期管理:1、拔管指征①首先分析麻醉全程中使用的镇静、镇痛、肌松药的情况,包括应用次数、总量和距离术毕的时间。②自主呼吸恢复,循环稳定,潮气量、每分通气量、脉搏氧饱和度属正常范围,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恢复正常,呼唤有反应能睁眼,最好能完成指令性动作再考虑拔管。有条件应测血气作参考。2、拔管方法①拔管前:先将气管内、口、鼻、咽喉部存留的分泌物吸引干净,气管内吸引的时间一般每次不宜超过10秒钟,否则可导致低氧,可按间歇吸引、轮换吸氧的方式进行。②一般拔管:应先将吸引管前端略越出导管前端斜口,注意避免刺激病人呛咳。放入后将吸引管与气管导管一同徐徐拔出。也可在人工膨肺或令病人吸气时拔除气管导管。③拔管困难:准确分析其原因在过浅麻醉下拔管,偶尔可发生因喉痉挛而将导管夹紧,不能顺利拔管的情况。为避免造成严重的喉损伤,可先充分供氧,等待喉松弛后再拔管,必要时可给琥珀胆碱0.5mg/kg,过度通气数次后拔管,然后立即用面罩控制呼吸,直到肌松作用消失。53、拔管后监测与处理导管拔出后的一段时间内。喉头反射仍迟钝,故应继续吸尽口咽腔内的分泌物,并将头部转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喉痉挛,应予吸氧,同时要密切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皮肤,粘膜色泽是否红润,通气量是否足够,脉搏氧饱和度是否正常,血压,脉搏是否平稳等,拔管后必须观察10分钟以上,并在麻醉单上记录拔管后生命体征情况的各项数据。※遇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八、手术结束:1、再次进行查对病人基本信息及手术信息。2、麻醉医师应依据手术麻醉期间病人总体情况的评判,参考麻醉前评估以及手术结束时病人实际所处状态优劣,特别是呼吸,循环、意识水平等要素观测结果,迅速对病人能否转出手术室及其去向(如送运原病房、麻醉后恢复室或重症监测治疗室)作出客观、正确的决断,使得病人能安全度过手术麻醉后恢复期。全麻病人必须清醒(神经外科部分病人不包括在内)并且呼吸、循环稳定,才可送回病房。为了防止病人在苏醒期间发生意外事件,有必要加强对苏醒期的观察。危重抢救性手术或病情需要严密监测的病人可入ICU或PACU。病人已达苏醒评分标准,送病人回病房应有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士各一名共同护送并带简易呼吸器及指6脉氧监测,麻醉医师应位于病人头部严密监护病人情况,保证呼吸通畅和意外情况的急救处理。九、手术麻醉后病人回病房交接班内容手术麻醉后病人送至普通病房时,责任麻醉医师应以书面(麻醉记录单)和/或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病房护士详细交班,内容主要包括;1、一般资料: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所采用的麻醉方法及最终所施手术名称;2、术前病史:现病史和治疗过程,既往手术/麻醉病史及药物过敏史;3、术中麻醉管理:所用麻醉药种类,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总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肌松药桔抗药种类,以及其它用药情况(包括术前用药、抗生素、利尿药、血管活性药等)、失血量、输液/血量和尿量;4、术中特殊情况:是否出现过险情、重大变化或不良反应,处理经过。生命体征变化趋势以及重要实验室检查结果(Hct和血浆电解质等);5、恢复期应注意的重点问题:①估计手术麻醉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治疗措施;③可耐受的生命体征范围;7④可能发生的心肺问题以及必要的检查(包括胸片、动脉血气分析等)。6、病房需准备的仪器、设备如氧气、吸引器、血压表和其它监测仪器。十、麻醉小结应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其规范要求应包括:1、麻醉前用药效果;2、麻醉诱导及麻醉操作过程情况:3、麻醉维持和手术经过,如止痛效果、肌松情况、麻醉深浅表现,呼吸循环反应和失血输血等;4、麻醉结束时情况,如苏醒程度、呼吸道通畅否、循环功能、神经反射、神经阻滞平面和足趾活动等;5、麻醉和手术时出何种意外,包括原因、处理措施和效果,有何经验教训;十一、术后随访术后随访病人72小时,检查有无并发症、后遗症,如有应作相应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其随访情况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
本文标题: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52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