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二初中语文学生版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二)(初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学习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之后,为了拓展阅读,教师推荐了另外几首五言律诗,以下不合适的是()。A.杜甫《望岳》B.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王维《使至塞上》D.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在讲授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举出几个与该诗所表达的感情相同的诗句,下列诗句不符合要求的是()。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3.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重要文言实词“从”的不同意思,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句中的“从”是“追随”的意思。(《论语》)B.“民弗从也”句中的“从”是“依从”的意思。(《曹刿论战》)C.“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句中“从”是“在”的意思。(《公输》)D.“溯洄从之”句中的“从”是“跟随”的意思。(《蒹葭》)4.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凭借知识积累完成填空。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里男主人公“三起三落”最终被逼自甘堕落的悲惨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的压榨与剥削的罪恶;从《三国演义》里的身上,我们能学到殚精竭虑的一片赤诚和指点江山、多谋善断的智慧;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的精神。学生给出的正确答案应是()。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韧不拔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自强自立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5.学习完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表现“民俗文化”的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A.沈从文《云南的歌会》B.巴金《家》C.杨朔《画山绣水》D.鲁迅《社戏》6.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布置了以下作业,无法起到训练效果的是()。A.三分钟演讲B.编演课本剧C.讲课本故事D.写观察日记7.王老师在讲解布封的《马》时,让同学们列举和作者同国别的作家的作品,下列举例正确的一项是()。A.但丁—《神曲》B.司汤达—《红与黑》C.哈代—《德伯家的苔丝》D.列夫·托尔斯泰—《复活》8.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教师应在每堂课上专门指导学生进行默读。C.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D.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9.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李老师在讲苏轼《水调歌头》时,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即使个别学生在听讲,也显得心不在焉。但是当他随机提问的时候,发现学生几乎都能理解他讲的内容。鉴于这种情况,李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场以‘月’为关键词的‘飞花令’比拼吧?”听完李老师的话,学生顿时打起了精神。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设计的什么原则?()A.多样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10.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过的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效果。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喁喁私语。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A.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B.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C.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D.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11.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大屏幕播放视频师: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师:首先,请同学们允许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我心中的海燕。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一看看全文共有多少个段,二给你认为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注音。(师配乐朗读。)师: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生(众):15个自然段。师:哪些字词容易读错?生(杂):“胆怯”、“掠起”、“号叫”。(师板书,并给“怯”、“掠”、“号”注音。)师:大家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呢?生(众):充满激情。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大声地、自由地读出你心中的海燕。(生自由朗读。)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A.通过视频展示海燕的形象,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海燕的勇敢,创设了情境,营造了氛围。B.这段教学旨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对海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这段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宏观透视,重视“第一印象”“首感效应”的教学观念。D.在这段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12.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作者把自然的景物当成自己的亲朋好友,所以我们的课题是“山中访友”。在文中也有一些人称的变换,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学生有的讨论,有的沉思)师:分析得准确。这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运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生:亲切、自然。生:饱含热爱赞美之情。师:好,就请大家带着亲切、热爱、赞美之情来朗读第5段。大家先自由练习,待会儿请同学读给大家听。(师指定六位同学分别朗读关于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的句子。多媒体播放舒缓的古筝曲.师生情不自禁地鼓掌)师:让我们用丰富的想象力,用饱含爱的心声,与溪流、白云、瀑布对话吧!请男生齐读描写悬崖、瀑布、云雀的句子,女生齐读关于山泉、溪流、白云的句子。(多媒体出示朗读课件,学生朗读)师:(竖起大拇指)太棒了!师:假如你们是山中的白云大嫂、云雀弟弟、老桥……你们又想对游人说些什么呢?(学生有的讨论,有的沉思)生:假如我是太阳,我会对游人说:我是绚烂的太阳,我能驱散阴霾与黑暗,能给人以光明和希望能赶走严寒与孤独,能给人以温暖和热情。师:同学们想象丰富。语言也美。师:让我们一边欣赏山中美景,一边展开想象的双翼,抒写对山中景物的热爱之情吧!(生开始思考、讨论、动笔、交流)生:梅花,你是一位慈祥的母亲,你唤醒了春姑娘,唤起了千红万紫,唤起了希望。在你淡淡的芳香与弥漫着傲骨的乐章,在你颤抖的梢吟唱出百般的柔情,你是温暖、幸福的使者。师:多么顽强、坚毅的梅花。排比、拟人句很好地表达了你的情感。生:野草大哥,你虽然没有花的芬芳、树的高大,但你经历过风霜雨雪后,仍然傲然挺立;面对熊熊大火燃烧后.仍然顽强生长……你教会我面对困难,不可言弃,为了心中的那片绿洲,要顽强拼搏。谢谢你,野草大哥!(师生掌声雷动)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进入作品描写的意境。B.强化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使之一步步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也融会贯通了人文主义教育。C.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充满深情的对话式描写的。D.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表达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故这里训练表达,学生的合作不如独自完成要好。13.阅读《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旁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理解此句意思的同学,谁能阐释一下自己的见解?生1:我认为此句是告诫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生2:我认为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切忌不懂装懂。师:两位同学分析得很好,有自己的观点。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汤问》里记载的一则传说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一听这个故事吗?生:(异口同声)想!师:好——下面请听配乐朗诵《两小儿辩日》。(放录音。用投影仪显示本课的学习目标:①熟读理解课文;②复述故事情节;③分析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师:这篇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很有情趣,哪些同学听了录音之后,能为我们大家分角色朗读一下课文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四位被选中的同学的朗读声在教室里响起)师:同学们评判一下.他们朗读得如何?生1:我觉得“小儿乙”读出了争论的语气。生2:我觉得“孔子”读出了老夫子的语气特征。生3:“旁白”的普通话真好。师:是啊,老师也认为他们读得非常好。这些同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声音听起来亲切、自然。好!下面我们向他们看齐,集体将课文朗读一遍。(齐读)师:故事虽短小,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谁起来为我们复述一下故事情节?(两名学生复述故事)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A.由悟其名言初步了解控圣人,“听其言,察其人”,使学生从人物身上抑或故事之中受到启发,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出学生学习本课的浓郁兴趣B.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默读,最好的方法也是默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C.学习文言文要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D.《两小儿辩日》属于寓言体裁,可以当作故事略读,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而是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14.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苏州园林与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上的两株奇葩,一南一北,风格迥异,极具代表性,但又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备《苏州园林》这课时,教师灵光一现,心想何不将本文与《故宫博物院》进行比较阅读,既能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些更完整的认识,同时又能让他们学习到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写法。在课堂上教师对二者进行比较后写下如下文字:“一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一是皇家理事生活的宫室殿堂;一个面积小,力求于浅处造深意,一个规模惊人,似‘非壮无以重威’;一个是景中造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一个是大致相同的建筑不断重复,在同中求异。”这段文字展示后,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教师要求学生也进行练习,下面是学生们的比较练习:生:一个崇尚自然朴素,强调诗情画意;一个尽显皇家威仪,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的封建礼制。生:一是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足每一寸园地;一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一庭一院一片新景。一个绝不讲究对称,一个严格均衡对称。一个用假山池沼花木等创生意盎然之理想境界,一个以汉白玉栏杆雕狮等添琼楼仙阙之非凡气象。一个色彩淡雅,给人一种清凉感;一个使用彩绘,增建筑活泼和生趣。一个如文人花鸟画,生动灵巧;一个像中国画长卷,美不胜收。对上述教学案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该教师能够对文本进行组合教学,非常富有创新精神B.该教师将写作训练穿插在阅读教学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C.既体现了师生共同学习。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D.学生的练习拘泥于教师的模板中,该教师喧宾夺主,没有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1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对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理解不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模拟题二初中语文学生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9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