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主要问题绪论问答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人类社会优秀的文化成果基础上,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社会面临空前的革命.资本主义向何处去,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革命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中德国的〈〈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家来源;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4,另外19世纪的自然科学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主要有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衡及转化定律。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2.辩证唯物主义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3.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5.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1、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2、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观点与学说的体系。3、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4、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5、从本质特征看,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四、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2.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与革命性。3.其中实践性是基础、科学性是前提、革命性是归宿。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强大生命力:1、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马克思主义是服务于并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理论。4、马克思主义具有自我批判精神,不断实现自我表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5.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辩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之科学”错。马克思主义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此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保罗万象,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是错误的。2.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错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仅仅是该理论创始人,其他民族,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该理论有很多的丰富与完善。3.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之树上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正确的。该观点是对唯心主义的正确评价。唯心主义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唯物主义产生发展不可缺少的。但唯心主义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不能指导人的实践获得成功,因而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之树上一朵不结果实的花4.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对宗教的信仰没有本质区别.错误。二者有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宗教带有迷信的色彩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宗教的理想是虚幻,不能实现的。5.马克思主义诞生在19世纪中叶,如今是21世纪,因此马克思主义早已过时了。错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该观点否定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把它看成是凝固的、不变的理论,所以是错误的论述题论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过时?1、马克思恩格斯虽然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但是他们所探讨的问题并不限于自由资本主义,而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问题。2、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特征。他们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而是着力于通过现象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科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3一种理论有没有过时,不是看它产生的时间,而是看它对人类是否提供知识与智慧。4、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并不否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某个论断的过时。5、现代科学的发展并没有推翻马克思主义的任何一条基本原理,反而更证明其真理性。6、苏联及东欧的剧变不仅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反而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7、当今社会,有很多的理论与思潮,但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8、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创造性,在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章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哪个第一性,谁决定谁。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二、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观发展基本阶段及其观点一是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某种“原初物质”是物质。具有直观性、猜测性。二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原子”是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三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性。是一种科学的物质观。三、简述实践的本质、特点、基本形式和功能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功能1、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2、实践是联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并把主观变客观的桥梁与中介。3、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四、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第四,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五、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其实践意义是什么?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克服形而上学的孤立的、片面、静止的、否认矛盾观点看问题。七、简述联系的本质、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每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方法论意义1、坚持联系的客观性,不要搞主观联系。2、树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分析联系4、抓住必然联系、本质联系,同时不忽视偶然联系。七、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2、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理解其它规律和范畴的关键。3、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八、为什么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上前发展。它们在事物发展中各起不同作用。同一性的作用在于维持矛盾同一体的稳定,矛盾的二个方面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矛盾的斗争性是促使事物发生变化的基本力量,矛盾的二个方面相互斗争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当这种力量对比达到极限时,新矛盾取代旧矛盾,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何辩证关系?对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是本质的东西,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实际工作的方法论启示: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树立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敢于面对矛盾,积极解决矛盾,不回避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十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何辩证关系?对现代化建设有何指导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是本质的东西,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十一、什么量变和质变?对个人成长有何指导意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1)一切事物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会实现事物质的飞跃,所以,要重视量的积累.(3)青少年一代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变成效国之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必须向马克思学习,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德,智,体各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同时要坚持抵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害的坏思想,坏行为,做到防微杜渐,健康成长.十二、什么是辩证的否定?对实践有何指导意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既抛弃又吸收,是“扬弃”。因此,任何肯定中都包含着否定,任何否定中都包含着肯定,二者相互渗透。辩证否定的原理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不能采用形而上学的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方法。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前人思想和各种学说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批判继承中克服和保留什么,批判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对外国的那些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要肯定,要学习,但不能照搬。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遵循辩证否定的原理,既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照搬的意识和行为,也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意识和行为。就更大的范围来说,对于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更好地促进我国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把握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中有精华部分,如民族精神、哲学思想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传统、威武不屈、贫贱不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6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