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颈椎病推拿治疗概述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继发的颈椎组织病理变化累及颈部肌肉和筋膜、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解剖学基础(一)解剖学要点颈椎位于人体脊柱的上段,由7块颈椎骨借软组织、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是脊椎中体积最小、活动量最大、最灵活的椎节。(二)颈椎骨间的连结相邻颈椎椎体之间借关节、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结。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透明软骨组成(三)颈部脊髓及神经根(四)椎动脉与颈部交感神经临床分型颈椎病软组织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各型颈椎病特点分型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物理检查影像学表现软组织型年轻、女性好发,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板,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旁肌、胸1~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可有颈椎曲度变直。功能位片(过屈、过伸位片)可见颈椎节段性不稳定。神经根型椎间盘突出、关节突移位、骨质增生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颈5~6和颈6~7间隙。多见于30~50岁者。颈痛、发僵,患肢沉重、疼痛、麻木、肌肉萎缩。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患侧颈部肌肉紧张僵直,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压痛。压头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间孔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等脊髓型脊髓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出现感觉、运动和反射障碍,特别是出现双下肢的肌力减弱是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依据。以40~60岁的中年人多见。下肢无力、抬步沉重,肢体麻木,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患上肢或躯干部出现节段性分布的浅感觉障碍区,深感觉多正常,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早期腱反射活跃,后期减弱和消失。椎管有效矢状径减小、椎体后缘明显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骨化等征象椎动脉型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发作性眩晕,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下肢突然无力猝倒,意识清醒。偏头痛,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患者头部转向健侧时头晕或耳鸣加重,严重者可出现猝倒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斜位片椎间孔狭小,颈椎节段性不稳。交感型椎间盘退变或外力作用导致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从而对颈部的交感神经节以及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①如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②眼胀、干涩、视物不清。③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部异物感。④恶心、呕吐、腹胀。⑤心悸、胸闷。⑥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颈部活动多正常,有棘突位移征、颈椎棘突间或椎旁小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压痛等。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颈椎节段性不稳。各证型治疗注意点1.颈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治疗即可治愈。推拿、牵引、理疗、针灸等均可选用。2.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有明显的疗效但要掌握牵引角度、时间和重量。药物治疗能缓解疼痛和减轻神经根水肿,疗效也较明显。推拿手法应用得当,可明显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但切忌操作粗暴而引起意外。3.脊髓型颈椎病:对于症状和体征较轻者保守治疗为主,若出现脊髓受损的体征时,应尽早手术治疗。该类型较重者牵引和手法治疗多视为禁忌。4.椎动脉型颈椎病:以保守治疗为主。90%的病例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具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手术:有明显的颈性眩晕或猝倒发作。推拿治疗颈椎牵引治疗颈牵治疗必须掌握牵引力的方向、重量和牵引时间三大要素。推拿和手法治疗手法大致分为二类:一为软组织推拿手法;二为骨关节类手法(旋转复位手法、关节松动术)。推拿治疗理论依据: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推拿治疗原则:调筋正骨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推拿等保守疗法所不能解决)(一)手术疗法适应症(二)手术术式1.术式:颈前路颈后路四、健康教育与颈椎病预防1.明确认识2.卧床休息3.医疗体操4.良好姿势5.避免颈部外伤及风寒、潮湿6.重视健康教育
本文标题:颈椎病推拿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6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