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
韩山师范学院学生毕业论文(2007届)韩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制题目(中文)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三号宋体居中)(英文)OnModernSignificanceofTraditionFilialPiety系别:政法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20031711姓名:林浩鑫学号:2003171126指导教师:陈国庆副教授2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林浩鑫签名日期:2007年5月1日3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绵延几千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由于西方某些腐朽落后文化的冲击以及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盲目批判,使得孝道建设面临不少的困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地认识传统孝道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探求其合理内核,如养亲、敬亲等积极因素,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实际进行合理的批判与继承,对中国在新世纪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以德治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孝;传统孝道;现代价值Abstract:AsthetraditionalChinesevirtues,filialpiety,havingexistedforthousandsofyearsinthehistoryofChina,formstheverycoreoftraditionalChineseethicculturewithitsspecialstatusandrole.Filialpietyconstruction,however,hasbeenrenderedintomanypredicamentsowingtotheshockfromsomeWesterndecadentcultureaswellassomeblindcriticismfortraditionalculture.Inthenewhistoricalconditions,wemustholdanobjectiveviewonthecreationanddevelopmentprocessoffilialpiety,exploreitsreasonablecoreinwhichliespositivefactorssuchassupportingparentsandrespectingparents,andconductreasonablecriticismandinheritancefacedwithsocialrealityinmodernChina,whichareofpositivesignificancetobuildingsocialistcivilizationinthenewcentury,toconstructingaharmonioussocialistsociety,andtoimplementingvirtuerule.Keywords:Filialpiety;Traditionoffilialpiety;Modernvalue4目录1.当代社会面临的孝道困境………………………………………………………(1)1.1西方某些腐朽文化的侵蚀造成一些人道德沦丧………………………………(1)1.2从西方文化价值观出发对传统道德的一味批判………………………………(1)1.3片面夸大传统孝道的消极方面…………………………………………………(1)2.认识孝道…………………………………………………………………………(2)2.1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2.2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核……………………………………………………………(3)2.2.1善事父母的家庭伦理道德……………………………………………………(3)2.2.2以孝延伸的政治伦理…………………………………………………………(4)3.批判继承传统孝道的现实价值…………………………………………………(5)3.1批判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培育家庭美德,形成良好家风………(5)3.2批判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5)3.3批判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形成现代和谐社会关系……………(6)3.4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6)3.5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是培养人道意识的起点,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6)参考文献……………………………………………………………………………(8)致谢…………………………………………………………………………………(9)5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但自二十世纪初以来,我国传统的孝文化累遭不分青红皂白地全面批判,由此再加上其它的一些问题,造成了我国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滑坡的现象。这种局面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较长时期里我们抛弃了传统孝道的正面作用,忽视了孝道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功能,遗忘了道德形成的心理情感依据和伦理文化基础,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往往缺乏感召力和说服力。相反,“墙内开花墙外香”,韩国、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国家吸收和弘扬中华传统的孝文化,倡导对民族尽忠,对父母尽孝,对企业以诚,对事业以敬,在社会道德建设和国家现代化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上情况的出现,说明我们有必要深刻剖析我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汲取其正面价值,以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1.当代社会面临的孝道困境当今我国社会在伦理建设方面主流虽是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但也面临着不少的道德困境。1.1西方某些腐朽文化的侵蚀造成一些人道德沦丧。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是国外的东西就一定比中国的好,甚至出现“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论调。西方社会中一些极端腐朽、糜烂、丑恶的东西也随之流传进来。像思想方面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极颓废的人生哲学,以及色情、淫秽、暴力、性变态等文化垃圾,对一些人的思想道德产生了严重的腐蚀和毒化作用。1.2从西方文化价值观出发对传统道德的一味批判。对西方文化的盲从和对传统文化精华的遗弃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怪圈。在这个怪圈里,一群失去自己文化灵魂的可怜虫在西方文化的带领下上演出一幕幕闹剧,中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起来,市场利益原则被一些人泛化为处理一切社会关系的普遍原则。[1]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繁荣和精神渗透的影响下,一些人成为西方文化的狂热崇拜者,数典忘祖,渲染什么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夸大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孝道伦理进行一味的批判和鞭挞,完全忽视了中国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涵和价值,完全丧失了民族气节。1.3片面夸大传统孝道的消极方面。“孝”作为中国的传统道德,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经历代统治者的补充、加工、深化以及不同程度、各有侧重的宣扬和提倡,其中不乏一些消极因素。如:上尊下6卑:父母包办婚姻,子女不能自主选择;提倡无条件地顺从长辈。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夫尊妻卑等。于是一些朝代的统治者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些内容,无限夸大孝道的消极影响,成为社会伦理道德败坏和孝道发展的极大阻碍。2.认识孝道2.1孝道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孝观念最早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父系氏族时代。血缘即血统,是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血缘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而人知血缘,定知其亲,必会产生报答生养之恩之念,这种缘于自然的血缘亲情之爱,便是最初的孝意识。[2]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传统孝道的内容和实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地演变着。“孝”的本意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侍奉和赡养。《尔雅·释训》曰:“善父母为孝。”《荀子》云:“能以事亲谓之孝。”[3](P.338)即能够奉养自己的父母,就是孝。父母之恩,是人类最基本的亲情,孝敬父母,是任何民族、任何时代的共同感情。我国是一个以农立国和讲究祖宗崇拜的国家,因此我国把孝道作为一个人道德的根本。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最先看到这一点,他所创立的仁学则为孝之根本。所谓“其为人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犯上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子也者,其为仁之本与!”[4](P.2)(《论语·学而》)在孔子看来,人皆有父,人皆有母。人无父母之结合,则无本身之存在;人无父母之养育,则无本身之成长。是以报答父母恩情为人伦本义,与生俱来,无可选择。报答的方式就是孝。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孝道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P.10)(《孟子·梁惠王上》)的思想,从而把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这是孟子孝道观的独到之处。汉初的《孝经》对孔孟的孝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6](P.18)(《孝经·开宗明义》)提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由孝而产生。《孝经》系统地阐述“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实现了孝道政治化,其把“孝”分为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和庶人之孝五等,通过对不同等级的孝的内容的叙述,具体阐明了“以孝治天下”的理论和方法。西汉统治者,总结了秦亡的教训,特别重视道德教育,大力提倡孝道,汉武帝时,董仲舒把“孝”列为“三纲”之一,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思想,用孝道来统领其它道德规范。“孝”被扩大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形成系统的孝道。唐宋元明清历代统治者把孝作为一种主要道德来提倡,从汉代到清代“孝”仍为统治者的选官标准之一。和以往不同,宋代以后对孝的研究和对孝道的推广,就宣传方式来说,呈现出道德化、宗教化的趋势;就孝道思想说,则呈哲理化的特点;就孝道义务来说,则呈片面的绝对化。[7](P.92)但到宋明时代“孝”被推向极端,成为愚孝,发展为子女对父母,臣民对君主的绝对服从。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纵观大量古籍和先人言论可知,“孝”的道德观有个逐步演变的过程。72.2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核对于传统的“孝道”思想,我们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具体的分析,弘扬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我们认为,传统孝道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2.2.1善事父母的家庭伦理道德大致包括子女对父母的事生和事死两部分。事生主要是指养亲、敬亲、悦亲、谏诤。事死是指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及承志。具体来说:(1)养亲,也即赡养父母,要“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8](P.474)(《礼记·内则》)作儿女的,要特别为父母的疾病操心,“父母唯其疾之忧”[9](P.14)(《论语·为政》),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200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母亲远走他乡,父亲罹患重病,如此艰难的生活,21岁的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四学生黄来女却能笑面以对。上课、兼职,定时给父亲打三针胰岛素、按摩手脚,照顾父亲的吃喝拉撒睡……这是她每天的生活。她的悉心照料竟创造了医学奇迹,丧失神志的父亲竟苏醒过来。[10]传统道德中赡养双亲这一规定,符合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反映了人生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是积极合理的内容,应该继承、弘扬。(2)敬亲,即对年老的父母要有“爱心”,要尊敬他们。尊敬父母和一切长辈,不仅是古代社会提倡的,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它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11](P.804)对父母要有温和的气象、愉快的脸色和委婉的面容,这才是对父母的尊敬。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2](P.14)(《论语·为政》)尊敬父母是孝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敬在古代视为不孝。(3)悦亲,是
本文标题: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0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