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重点
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论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一、财务分析的目的财务分析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经济资料为依据,结合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全面的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财务分析在今天的地位愈发重要,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财务报告以及其他企业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简洁明了的分析结论,从而帮助企业相关利益人进行决策和评价。具体分为:(1)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销售决策和宏观经济等提供依据;(2)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评价、监督和选择经营管理者提供依据。二、财务分析的内容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会计报表解读(1)会计报表质量分析――关注表中数据与企业现实经济状况的吻合程度、不同期间数据的稳定性、不同企业数据总体的分布状况。(2)会计报表趋势分析――揭示各期企业经济行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3)会计报表结构分析――从整体上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组成、利润形成的过程和现金流量的来源,深入探究企业财务结构的具体构成因素及原因,有利于更准确的评价企业的财务能力。(二)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1)利润的大小直接关系企业所有相关利益人的利益,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获取利润,所以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中重要的一个部分。(2)盈利能力是评估企业价值的基础,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未来获盈利的能力。(3)盈利指标还可以用于评价内部管理层业绩。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应当明确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和结构,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盈利能力的未来可持续状况等。(三)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关系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可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四)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资产运用,循环的效率高低,包括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和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不足,挖掘资产潜力(五)发展能力分析企业发展的内涵是企业价值的增长,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对企业发展能的评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评价过程(六)财务综合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就是解释各种财务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及效果的结论,说明企业总体目标的事项情况。财务综合分析采用的具体方法有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三、财务分析的评价基准一)财务分析评价基准的含义财务分析评价基准就是在一定的评价目标下,人为设定的划分评价对象优劣的财务标准。财务分析评价基准并不是唯一的,采用不同基准会使得同一分析对象得到不同的分析结论。(二)财务分析评价基准的种类1.经验基准。是依据大量的长期日常观察和实践形成合的基准,该基准的形成一般没有理论支撑,只是简单的根据事实现象归纳的结果。但是对于经验标准应当有两点注意:(1)任何经验标准都是在某一行业内适用。(2)任何经验标准都是在某一段时间段内成立,因为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和技术改革,经验标准也会随之改变。2.行业基准。是行业内所有企业某个相同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或者是较优水平。行业基准的使用需要注意:(1)尽管行业内的企业可比性较强,但是很难找到两个经营业务完全一致的企业。(2)即使行业内企业的经营业务相同,也可能存在会计处理方法上的不同,在使用时需要考虑是否调整不同企业间的会计政策差异。3.历史基准。是指本企业在过去某段时期内的实际值,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历史平均值,也可以选择最佳值作为基准。需要注意:(1)即使企业的比较结果是超越历史,也不能说明企业已经处在一个经营优良的状况,在企业进步的同时,可能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反而降低了本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2)当企业发生后经营业务上的重组和变更时,历史基准的可比性就会严重下降,原有的财务数据已经不能为今所用。(3)对于新成立的企业,没有历史基准可用。4.目标基准。是财务分析人员综合企业历史财务数据和现实经济状况提出的理想标准。在财务分析实践中,一般使用财务预算作为目标基准。(1)企业预算作为内部信息不对外公布,因此外部财务分析人员无法取得和使用。(2)企业预算带有一定的主观人为因素,且很难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动而调整,其客观性和可靠性可能存在一定问题。目标基准一般是企业内部分析人员用于评价考核。第二节财务信息一、财务信息供给与需求的主体一)财务信息供给主体财务信息供给方是“生产”或提供财务信息的一方,一般为报送财务报告的会计主体。供给方式是向信息需求者披露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的最终产品主要以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为主,生产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目前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1.财务信息披露格式当前我国财务报告基本分为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两部分,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包括:表内披露:披露的信息相对固定,格式清晰,是财务分析关注的重点表外披露:格式不规范,披露灵活,便于吸收新信息,对报表起补充和说明的作用2.财务信息的披露意愿(1)自愿性披露:一般而言,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多对企业有利,通过这些信息的揭示,企业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往往是信息供给差异的主要来源,财务分析人员可以从中得到较为丰富的信息内涵。但这种信息不十分规范,需要财务分析者关注其质量。(2)强制性披露:披露的信息规范性较好,但是可通过分析进一步获取的信息内容相对较少。3.财务信息的披露时间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至少每年对外报送一次财务报告(二)财务信息需求主体财务信息需求主体一般也是财务分析主体。财务信息需求主体主要包括: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管理者、政府、企业供应商等。1.股东及潜在的投资者投资者需求的信息主要与企业价值评估有关,影响企业价值的主要因素是未来的盈利能力,同时投资和还需要关注投资风险,注重企业财务安全性的信息。2.债权人债权人关注企业未来还本付息的能力,更加关注企业收益的稳定性以及经营的安全性。因而与股东需要的财务信息存在差异,着重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企业信用和违约风险。3.企业内部管理者企业内部管理者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经营劣势和不足,以便于改进。从财务信息获得的内容上看,企业经营管理者既是财务信息的需求者,又是财务信息的供给方,财务分析较企业外部相关利益人的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和详尽。4.政府政府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是基于其所具有的不同角色。(1)作为社会公共管理部门,主要收入来源是税收,企业作为纳税主体,需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合法纳税,此时政府主要需要与增值税、所得税等有关的财务信息。(2)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所需求的内容与其它企业股东大体相同。5.企业供应商:关注与企业信用风险和偿债能力有关的财务信息,并做出分析,判断企业未来状况,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二、财务信息的内容(一)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按照是否由会计系统提供进行的分类1.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系统编制并提供,分为外部报送信息和内部报送信息。(1)外部报送信息。是以财务报告为主,财务报告是企业向相关利益人定期报送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企业应当定期向外部相关利益人报送的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报告是财务分析最重要的依据和最主要的财务信息来源。(2)内部报送信息:企业成本计算数据和流程、期间费用的构成,企业预算、企业投融资决策信息以及企业内部业绩评价方法和结果等。2.非会计信息(1)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独立于企业的第三方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做出的独立鉴定报告。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有四种: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本身并不产生任何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但是可以增加财务信息的可信性。(2)市场信息。市场信息包括资本市场信息、产品市场信息等。资本市场信息主要涉及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如市盈率、市净率等。可以更加明确的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市场状况、行业发展前景和企业成长能力。(3)公司治理信息。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管理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有助于判断企业的前景,有助于判定历史信息预测未来的效力。(4)宏观经济信息。一般包括影响整体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些因素,例如通货膨胀率、GDP增长水平、物价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基本利率水平等。(二)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将信息按照是否来源于企业内部划分,有助于分清不同财务分析主体可以获得的信息集。一般而言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都是公开信息,如市场信息、宏观经济信息等,任何分析主体都可以无成本或低成本地获得和利用。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部分是公开的,部分是非公开的,其中非公开数据包括企业成本数据的构成、企业预算等,这些数据只有企业内部管理者才能在分析中使用。对于大多数财务分析主体,分析的出发点应当立足于外部信息和企业内部公开披露的信息。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一)可靠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三)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理解性只是对专业人士而言,而不能苛求为所有信息使用者都能够理解。(四)可比性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五)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单单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虽然法律形式看承租企业并不拥有所有权,但从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因此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入的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六)重要性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财务分析人员应当关注企业因为重要性要求而简化的信息,判断这些信息对自己决策是否有用。(七)谨慎性是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便于企业更多地披露潜在的风险和损失,揭示可能存在经济业务不确定性,引起信息使用者的充分关注。如: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八)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第三节财务分析的程序与方法一、财务分析程序财务分析包括以下程序:(一)确立分析目标,明确分析内容确立分析目标是财务分析的起点,它决定了后续分析内容和分析结论。(二)收集分析资料资料内容: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资料的收集方式有:通过公开渠道获取;通过调研取得;通过会议取得;通过中介机构取得等。在取得资料后还应当对资料进行检查和核实,(三)确定分析评价基准(四)选择分析方法(五)做出分析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一)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值变化的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1.按照比较形式分类(1)绝对数比较。是将取得的财务报表数据与比较基准直接比较。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比较财务报表,将两期或多期的财务报表予以并行列示,进行对比,进而观察各个报表项目数据的增减变动,以分析这些变动表示的经济含义。(2)百分比变动比较。通过绝对数比较,分析人员可以观察到项目金额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但绝对数变动难以反映不同规模分析对象之间的差异。变动百分比=
本文标题:自考财务报表分析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7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