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名词解释富营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营养化。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的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合成与呼吸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双方获利且达到了彼此离开后不能独立生存程度的一种共生现象。化学需氧量(COD):是指水样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时,其溶解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该氧化剂的量。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荷尔蒙:扩散于环境中、能使人和动物的生殖机能产生混乱并形成生殖障碍的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它是被人类广泛使用并积累于环境中的合成化学物质。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集群: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少都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寄生:是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中获取营养而生存的现象。林德曼定律:即百分之十定律,能量沿营养级升高而逐渐减少,最高能利用10%。内禀增长能力:各种生物具有的为遗传特征所决定的潜在最大增长能力。内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即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之不随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相对稳定的机制。年龄锥体:亦称年龄金字塔。由自下而上的一系列不同宽度的横柱组成,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由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其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其所占的百分比。偏利共生: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利也无害的共生现象。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有两种形式,一是BOD用,表示经过时间t所耗用的氧量;一是BOD余,表示该时刻水中所残余的生化需氧量。生命表:按种群生长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程序编制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生态道德:又称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涵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生态工程: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脆弱带:生态环境脆弱带是指生物链简单、易断裂、容易发生生态破坏、系统恢复力和抵抗力较差的地区。生态恢复:就是恢复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生态恢复实质上就是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有序演替过程。生态监测: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通过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原理等各种技术手段,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测试。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生态入侵:某种外来生物进入新分布区成功定居,并得到迅速扩展蔓延的现象。生态危机:由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所引,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生态位:主要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地、食物、天敌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生态系统服务: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生态修复:其概念包括生态修复、重建和改建,其内涵可言理解为通过外界力量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和改建,即应用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完整性进行修复,最终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后回到环境中,各种元素运动路线所包含着的活有机体的有机阶段和由各元素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的阶段所组成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多样性:也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受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人类可以根据生态学原理,有目的地采取措施,是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过程。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土壤背景值:通常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平均含量作为背景值,以与污染区土壤中同一元素的平均含量进行对比.超过背景值即属土壤污染。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ecosystem):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污染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持续一定实践,有易变性,发生一定的转化,进入环境后能够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的物质。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有毒物质生物循环:有毒物质生物循环是指有毒物质通过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进入植物、动物、人体等生物领域,通过食物链富集与转移,最后经微生物分解回到土壤、水体、大气中,如此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有毒物质生物循环。最大无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与生物体接触,按照最敏感的观察指标或一定的检测方法,未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只使生物体某项观察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亦即能使生物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污染物的作用对象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环境污染物: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进入环境,使环境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和人类的物质。毒物:指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外来化合物:指生物体内正常生命活动下不产生的化合物。环境毒物:指通过各种途径排放至大气、水源和土壤等人类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二、单项选择题1.长日照植物是(A)A.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才开花B.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才开花C.只有当昼夜长度的比例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D.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2.小麦只在春末夏初才能开花,这是由于(B)A.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高温B.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长日照C.它需要春末夏初的短夜D.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适宜温度3.下列特征不属于借助于风力传播种子或果实的植物的是(C)A.种子或果实很轻B.具有冠毛或翅翼C.具有小钩或硬刺D.形成风滚型传播体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5.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A.小于K/2B.等于KC.等于K/2D.大于K/26.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7.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11.以下关于群落交错区的叙述,正确的是(D)A.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不会在群落交错区出现。B.通常情况下,交错区中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的密度往往比相邻的群落小。C.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如森林边缘交错区。D.群落交错区是一个交叉的地带,其中种群比相邻的群落中竞争紧张。12.臭氧层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13.在一个处于稳定期的森林群落中,其年龄结构应该是(B)A.幼龄植株百分率非常高。B.各龄树木数量从幼龄到老龄成比例减少。C.各龄树木数量大致相等。D.幼龄植株百分率非常低。14.下列关于生态型的叙述,错误的是(B)A.生态型是针对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而言的。B.生态型越少的生物种其适应性越强。C.生态型是被固定在基因水平,是可以遗传的。D.生态型是发生趋异进化的结果。15.以下因素不能决定群落外貌的有(A)A.生态型B.生活型C.物种组成结构和优势物种D.季相和生活期16.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A.如果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有部分重叠,它们之间就会存在潜在的竞争。B.生态位范围越大(宽),越倾向于是一个特化物种。C.环境变化不会导致生态位发生变化,如生态位压缩、释放、移动等。D.群落中优势种和建群种的生态位最大(宽)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B.开阔大洋C.荒漠D.冻原18.下列关于演替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D)A.一般来说,演替总向着使群落结构和成分更复杂的方向。B.一般来说,演替总向着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改造环境能力更强的方向。C.在一些因素,尤其是人,的影响下,演替会向着自然演替相反的方向进行。D.演替总向着当地气候顶级方向进行。1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20.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
本文标题:环境生态学试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8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