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讲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建筑历史进程上古或原始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前期﹥萌芽(仰韶、龙山文化)体系发育期(夏商周)成型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封建社会中期——封建社会后期——近现代---高峰与成熟期(隋唐、宋辽金)最后一次高峰(元明清)穴居、巢居、榫卯构件茅茨土阶、庭院、瓦、高台建筑斗拱石窟寺、佛塔城市布局、唐代斗拱、《营造法式》小木装修精致化《工程做法则例》、宫殿建设、园林极盛中洋结合;走进国际化------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旧石器时代:天然洞穴–---山顶洞人2)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四)半穴居一、新石器时代建筑(黄河流域):原始穴居----地面建筑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时期)地面建筑:特征:用柱子支撑屋顶,墙体多采用木骨架扎结枝条后在涂泥的做法,屋顶也如此。意义:木构架建筑水平的进步。新石器时代建筑(长江流域):巢居---干阑式建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阑建筑构件二、聚落(仰韶文化遗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防御观念——城市孕育萌生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主要特点与成就:1、夯土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2、木构榫卯十分精巧;3、梁柱构架已经在柱间使用阑额,柱上用斗,开启了运用斗拱之滥觞;4、组群空间的庭院布局以及功能形成,既有体现“门堂之制”的廊院,也出现了纵深串联的合院。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期。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代表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华夏文明第一殿)特征:“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殿屋内部可能出现“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庭院构成已呈现门与堂的要素;意义:整体展现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院)。特征:面积比一号小,同样也是门、堂、回廊的布局;意义:说明庭院布局在夏到早商已经是大型建筑的常规布局方式,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组合开始走向定型化。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郑州商代遗址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代表实例: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宫殿遗址特征:1)建筑坐落在1米高的夯土台面上;2)周边檐柱内有四间木骨泥墙的居室,前后檐柱排列数目不相等,但没有出现瓦。意义:1)在长江之滨的盘龙城,营造技术属与黄河流域属同一传统;2)三座南北向宫殿并列,可能是最早的“前朝后寝”的布局实例。代表实例: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意义:1)是我国已知的最早四合院实例,说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又三千年的历史;2)最先发现的两进院落组群,显示院与院串联的纵深布局的悠久传统;3)第一个出现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意味着建筑群组布局水平的重要进展;4)第一次见到的前堂后室的格局;5)第一次用影壁的建筑;6)迄今所知的最早用瓦的建筑。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意义:1)大量瓦件的出现,西周中晚期建筑完成了由“茅茨”向“瓦屋”的转变;2)瓦保护了屋顶,同时也由于加重了屋顶荷载而成为木构架的发展的一种推力。陕西扶凤召陈遗址(复原)板瓦、筒瓦1.瓦及瓦当作用:起到屋面收头;保护屋面结构。常有图形和装饰,是屋瓦面装饰重要的组成部分。河北易县燕下都战国半瓦当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前221)2、高台建筑盛行◆代表实例: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特征:高台建筑;各层排列灵活;形体高低错落;飞阁回廊相连意义:它是当时大高台和小体量木构建筑结合而取得庞大的规模和显赫的形象。3、建筑理论方面“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战国《考工记》,最早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记叙《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建筑方面的书。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前221年~589年)秦(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汉(前206~公元220年)(西汉和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220年~568年)一、秦(前221~前206年)◆1)阿房宫杜牧的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考古发掘其夯土台: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500米,后部残台高8米。阿房宫想象图2)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陵墓。位于临潼骊山主峰北麓原上。陵台呈方锥形,残高47米。陵台外有两重墙垣。内垣周长3公里,外垣周长6公里。3)秦长城两汉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主要表现在:1)形成了建筑的基本类型:宫殿、陵墓、苑囿等;明堂辟雍、宗庙;第宅;佛寺、园林建筑。◆西汉长安明堂辟雍二、汉(前206~公元220年)特征:圜水方院,圆基方榭的双重外圆内方格局。意义:展示了典型的双轴对称的台榭建筑形象。汉代住宅成都出土的庭院画像砖特征:1)分主体和附属两部分;2)主体分为前后两院;后院有三开间悬山顶房屋;3)附属部分前院为厨房、杂物用,后面有望楼;4)周边及附属用廊围绕。意义:生动展示了汉代中型住宅的建筑状况和生活场景。2)木构架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出现3)斗拱----广泛使用4)屋顶形式多样,多层重楼兴盛陶楼明器5)砖石类建筑突飞猛进的发展石墓:出现了板梁式结构与拱券结构板梁式:柱、梁、板直接的方式,以山东沂南汉墓为代表。拱劵式:(1)用楔形砖起筒拱;(2)以砖“叠涩”的方式起穹窿顶山东沂南汉墓乐山出土的崖墓铜梁出土的崖墓四川乐山汉代崖墓石阙----四川雅安高颐墓阙(仿木构型子母阙)特征:分为台基、阙身、阙楼、屋顶四部分。意义:仿木构型阙的代表性实例,表现了当时高超的石刻技艺。1、佛教建筑兴起----三种主要形式:佛寺、石窟寺、佛塔三、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68年)尤北魏佛教盛行为甚,北魏洛阳有佛寺一千三百多所。1)佛寺有两种布局塔院型:源于佛教早期不设佛像,以塔为崇拜对象;宅院型:源于“舍宅为寺”,“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中国化)2)石窟寺----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佛寺洛阳龙门石窟寺塔院型佛殿型奉先寺僧院型万佛洞:特征:窟中置佛像,周围小窟若干,供重僧打坐。3)佛塔主要类型:密檐塔楼阁式塔密檐砖石塔,现存中国最早的佛塔。40多米高,15层,青砖叠涩建造。意义: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和外来建筑文化很好的融合,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成熟的水平。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楼阁式塔----北魏洛阳永宁寺塔:总高147m2、石刻建筑小品特征:由下至上,柱础、柱身、柱顶。高6.5米。意义:辟邪简洁威猛,概括力强;墓表比例精当,造型凝练优美,细部处理贴切。石刻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南朝萧景墓表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581年~1279年\隋至宋)一、隋、唐(581年~907年)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都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采用里坊制,严整宏大的繁荣大都市。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规划都受到唐长安的影响。2、建筑群处理趋成熟宫殿----大明宫(复原图)式故宫的3倍。丹凤门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3、木构建筑成熟;斗拱已出现多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4、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西安慈恩寺大雁塔---阁楼式砖塔(63.5米)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密檐式砖塔(15层,现13层,43.3米)河北赵县安济桥隋代工匠李春建造,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敞肩券拱桥。赵州桥6、建筑艺术加工真实和成熟五代:割据政权混战的时代,建筑主要集成唐代传统,鲜有大的发展。杭州保叔塔宋:(北宋和南宋960--1279)1、城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木构架设计规范----《营造法式》3、建筑群体组合复杂多变宋画中滕王阁图正兴寺摩尼殿4、建筑装修与色彩发展豪华绚丽5、砖石建筑水平新高度最高砖塔--84米高最早琉璃塔---开封祐国寺塔(55.88米)辽(947-1125)延续唐朝风格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最高最古的楼阁式木塔,高67米多。金(1115-1234)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补间斜拱斗拱第五节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9-1911)元1、内地出现喇嘛教寺院高51米,是现存我国最早最高的一座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2、木构建筑:减柱法;取消室内斗拱明(1368—1644年)、清(1636—1911年)1、砖的普遍使用。民居、长城、城墙、无梁殿等。硬山建筑大量出现江苏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内景2、琉璃砖、瓦质量提高,应用也更为广泛。3、木结构: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装饰作用增强4、建筑群布置成熟明清故宫5、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等都趋于定型化。彩画分为三类:和玺彩画:主要用于宫殿坛庙\陵寝的主要建筑上.旋子彩画:主要用宫殿\坛庙\陵寝的次要建筑上和寺庙的主次建筑上。苏式彩画:起源于苏州,主要用在园林、住宅的房堂、亭榭、门廊上。旋子彩画苏式彩画清(1636—1911年)大体上因袭明代传统,又有所发展。1、园林极盛;颐和园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庙布达拉宫3、颁布《工程做法则例》大小式建筑构架区别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廷昌等。圆明园万方安和烫样圆明园清夏堂烫样颐和园图样此讲结束,谢谢!
本文标题: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85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