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移动通信发展及第三代移动通信22中国联通简介—成立历史性的一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15日在北京金融大街21号原中国网通大厦内正式宣布成立,新的联通公司由原中国联通、原中国网通成功合并而成。原中国联通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综合性电信运营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原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和国内外知名的电信运营商。同时,中国电信收购原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至此中国的通信市场完成了又一轮的重组。33业务介绍合并重组后的中国联通,整体规模和实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拥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现代通信网络,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固定电话网络与设施(含本地无线环路),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电信增值业务,IP电话业务等国家批准的其它业务,以及与通信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等业务。中国联通简介—业务介绍44中国联通简介—愿景使命中国联通将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宽带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建立3G业务领先优势,提升品牌形象及综合竞争力;发挥全业务经营优势,推动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大力发展宽带多媒体服务,加快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整合各类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以“引领创新,卓越服务,最佳体验,用户首选”为愿景,积极满足不断变化的多元化市场需求。55中国联通简介—司标诠释(一)中国红:国旗色,代表热情、奔放、有活力,是中国情结最具代表性的颜色。象征快乐与好运的红色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并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与活力、创新、时尚的企业定位相吻合。水墨黑:最具包容与凝聚力的颜色,是高贵与稳重的象征。红色和黑色搭配具有稳定、和谐与张力的视觉美感。红色双“i”是点睛之笔,既象两个人在随时随地沟通,突出了“让一切自由连通”的品牌精神,又在竖式组合中巧妙的构成了吉祥穗造型,强化了联通在客户心中吉祥、幸福的形象。i:发音同“爱”,延伸“心心相连,息息相通”的品牌理念;英文释义“我-i”、“信息-information”迎合“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以及“向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通信与信息服务”的品牌营销总体思路。66中国联通简介—司标诠释(二)中国联通的公司标识是由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标志造型有两个明显的上下相连的“心”,它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联通的通信、通心的服务宗旨,将永远为用户着想,与用户心连着心。77通信发展史通信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为之一声音是人类最早的信息交流方式,在没有语言之前,人类利用特定的声调进行信息交流肢体表达方式是古老的通信方式,通过特定身体的姿态,表达特定的信息语言和文字的的形成,成为人类通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88通信发展史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进步,远距离的信息交流方式得到发展和进步号角、狼烟、烽火、灯光等方式是原始的利用声、光手段进行的通信方式,可以迅速的将信息传向远方,但是所能传递的信息量较小并且传输距离相对较短(视线距离及听觉范围内)文字和纸的出现,使得大信息量的远距离传递成为可能。人们通过利用纸张记录文字信息,然后通过人工传递(信鸽)的方式进行远距离通信。“书信”,就是利用‘书“的方式进行通信。“家书抵万金”从一个方面说明在古代通信业中,书信的传递是通信行业的一个重要业务,书信不能满足快速的远距离即时通信。99通信发展史电(光)信号,是当今传播速度最快的信号方式,每秒30万公里。利用电信号进行信息的传递,成为“电信‘的开始。“电信”的出现,使人们的远距离即时通信成为可能。电报、电话、移动通信,称为人类进行通信的主要手段人类的通信需求不断提升,更好、更快、更多成为推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大动力。随时随地的传递“音容笑貌”,已经实现,下一步人类的通信发展将走向何方?1010电话的发明英国人贝尔和他的助手沃森特1876年发明了电话,为了纪念这位造福人类的发明家,电学和声学中计量单位或功率密度比值的单位被命名为“贝尔”。分贝(decibel)dB分贝是以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命名的,他因发明电话而闻名于世。因为贝尔的单位太粗略而不能充分用来描述我们对声音的感觉,因此前面加了“分”字,代表十分之一。一贝尔等于十分贝。1111电话的发明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1212无线通信的发展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就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无线电的频率单位Hz(赫兹)就是以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发现了无线电传播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天线的作用,从而使远距离无线通信成为可能。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用自制的无线电发报机发出并接收了世界上第一份无线电报“亨利·赫兹”,以纪念这位电磁波的发现者1313无线通信的发展1899年,马可尼首次实现了英吉利海峡两岸的无线电通讯,同年,马可尼在美国成立了第一个无线电通讯公司——美国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两年后,他终于和弗莱明一起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约2897千米)的无线电发射实验。从1903年起,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相继建造了无线电发射站,无线电通讯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马可尼因此获得了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414移动通信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与移动体之间、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按照移动体所处运动区域的不同,可区分为航空(航天)、海上、陆地、国际卫星等移动通信系统,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又包括无线寻呼、无绳电话、集群调度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目前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最为活跃,应用最为活跃。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为:单向通信:如寻呼系统双向单工:如对讲机双向双工:如手机1515移动通信的出现与发展1921年,美国底特律警察局成功安装了第一套移动无线电发报系统1970年,美国首先开通了针对警察和医生的无线寻呼系统,后来得到广泛应用,他满足了人们在移动的状态下进行信息接收的需要,是一种单向移动通信方式1979年美国开通了双向的移动通信,由于该系统是将模拟话音信号直接进行调频调制传播,因此被称为模拟通信系统,,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1G(俗称“大哥大”)1616移动通信的出现与发展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存在安全保密性差、系统容量小、终端功能弱等缺点。为克服以上缺点,人们开始研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将话音信号进行数字化后进行空中传播,大大增加了通信的保密性,提高了系统容量,至今,仍被广泛应用。除语音通信外,第二代移动通信还提供了一些数据业务,如WAP和短消息业务等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北美的CDMA(IS-95)、欧洲的GSM等技术,其中GSM技术在全球应用最为广泛人类对移动数据通信的需求,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继续发展,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即将得到广泛应用。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1717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对于通话的双方,只要有一方处于移动状态,即构成移动通信方式(微波、固定式无线电报收发等因通信终端在通信时不处于移动状态,因此不能称之为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有线通信的延伸,与有线通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无线的接入方式2、终端用户的移动性1818移动通信的特点--无线的接入方式移动用户与基站系统之间采用无线接入方式,与固定用户采用的有线信道相比,移动通信用户采用了“无线信道”进行接入。无线信道与有线信道相比,有以下特点:1、信道传输参数不是固定的,而是时刻发生变化的。2、受到频率资源及信道特性的影响,容量受限1919移动通信的特点--终端用户的移动性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的移动性,其位置是随时变化的。系统需要随时知道用户当前位置,以完成呼叫、接续等功能;用户在通话时的移动性,还涉及到频道、服务区的切换、漫游问题等。而在固定通信中,用户的位置基本上是不变的,用户终端在通信系统中的物理位置及通信占用资源也是基本上不发生变化的2020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多径传播模型1)建筑物反射波2)衍射波3)直达波4)地面反射波2121GSM网络的起源与发展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史源于欧洲。早在1982年,欧洲已有几大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运营,,西欧其它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当时这些系统是国内系统,不可能在国外使用。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1982年北欧国家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在这次大会上就成立了一个在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SpecialMobile)简称“GSM”,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1990年完成了GSM900的规范,共产生大约130项的全面建议书,不同建议书经分组而成为一套12系列。1991年在欧洲开通了第一个系统,同时MoU组织为该系统设计和注册了市场商标,将GSM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1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222GSM移动通信网络结构2323CDMA网络的起源与发展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技术的出现源自于人类对更高质量无线通信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战争的需要而研究开发出CDMA技术,其思想初衷是防止敌方对己方通讯的干扰,在战争期间广泛应用于军事抗干扰通信,后来由美国高通公司更新成为商用蜂窝电信技术。1995年,第一个CDMA商用系统运行之后,CDMA技术理论上的诸多优势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从而在北美、南美和亚洲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美国都已建有CDMA商用网络。CDMA技术由于收取高额的专利费(高通公司),其手机终端的发展收到限制,不具备价格优势,种类远远少于GSM网络手机24242G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功能短信(SMS)、WAP上网、数据下载是2G移动通信时代数据应用的主要内容GPRS是对现有GSM网络的升级,因采用了类似的空中接口,GPRS系统的基站可以共享现有GSM基站设备,但因采用了改进的编码调制方式以及时隙捆绑技术,GPRS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单时隙信道可达到21.4Kbps,如果采取8时隙捆绑技术(一个载频的所有资源都提供给GPRS业务使用,可达最高速率171.2Kbps。EDGE是英文EnhancedDataRateforGSMEvolution的缩写,即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DGE是一种从GSM到3G的过渡技术,它主要是在GSM系统中采用了一种新的调制方法,即最先进的多时隙操作和8PSK调制技术。它的最高速率可达384kbit/sCDMA1X技术是IS-95(窄带CDMA)的技术升级,速度可达到153.6kbit/s2525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3G,全称为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1985年提出,考虑到该系统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市场,工作的频段在2000MHz,且最高业务速率为2000Kbps,故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MobileT
本文标题:移动通信发展与3G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8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