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第二节版本的类别第三节纸书的装式第四节版本的鉴别与选择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1、版本的定义与现代版本的概念。古代用以书写的木片通称为版或板。汉王充:“断木为椠,析之为版,刀加刮削,乃成奏牍。”许慎:“牍,书版也。”因为供书写用的木片呈方形,所以又称方。《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郑玄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策,简也;方,板也。”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方、板作为书写工具有时也连称,贾公彦《仪礼注疏》解释郑玄注:“云方板者,以其百名一下,书之于方,若今之祝板。不假连编之策,一板书尽,故言‘方,板也’”。直到唐代还用方板记事,如李贺《感讽五首》之一云:“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同简相比,方版容纳的字数要多一些。《春秋序》云:“大事书之于册,小事简牍而已。”孔颖达疏曰:“简之所容,一行字耳。牍乃方版,版广于简,可以并容数行。凡为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书于策。”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雕版印书之法通行以后,版或板的含义逐渐演变为经雕刻后供印书用的版片。唐冯宿《禁版印时宪书奏》云:“准敕,禁断印历日版。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宋代以后,雕版印刷事业日益兴盛,版或板作为供印书用的版片的含义更加明显。宋王应麟:“自太祖平定四方,天下之书悉归藏室。太宗、真宗访求遗逸,小则赏以金帛,大则授之以官。又经书未有板者,悉令刊刻,由是大备,起秘阁贮之禁中。”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因为板雕好后,在印刷时需要上墨,所以又称墨板。宋朱翌:“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后唐方镂九经,悉收人间所有经史,以镂板为正。”宋《国史艺文志》指出:“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多术数、字学小书。”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木的原义为树根。许慎《说文解字》:“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引申其义,则据以校书的书的原本也可称本。《北齐书·樊逊传》:(天保)七年(五五六年),诏令校定群书……逊乃议曰:“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云臣向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太史公、太长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较,然后杀青。”这里的“本”指用来校书的原本。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隋书·经籍志》总序:“隋开皇三年,秘书监牛弘,表情分遣使人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绢一匹,校写既定,本即归主。”显然这里的“本”也指据以校写的原本。在通常的情况下,本指书。《颜氏家训·书证篇》:“《汉书》:‘田肯贺上。’江南本皆作‘宵’字。沛国刘显博览经籍,偏精班《汉》,梁代谓之汉圣。显子臻不坠家业,读班史呼为田肯。梁元帝尝问之,答曰:‘此无义可求,但臣家旧本以雌黄改‘宵’字为‘肯’。元帝无以难之。吾至江北,见本为肯。”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因为本即指书,所以书本二字往往连用。《颜氏家训·书证篇》云:《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凉州为之歌曰:“宁儿见乳虎穴,不入晔城寺。”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寐。夫虎豹穴居,事之较者,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宁当论起六七乎?《汉书·贾邹枚路传》云:“路温舒……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师古曰:“山邑不知其处,今流俗书本云常山石邑丞,后人妄加‘石’字耳。”皆其证。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随着印刷术的发达,本与书本的含义逐渐同于版本。如南宋岳珂撰《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转沿革例》专设“书本”一例,列举了唐石刻本、晋天福铜板本、京师大字旧本、绍兴初监本等二十三本。宋代雕版印书盛行,“版本”二字从北宋以来便被用来专指雕版所印之书。叶德辉《书林清话》:“雕板为之板,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板盛行,于是板本二字合为一名。”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叶梦得《梦溪笔谈》:五代时冯道始奏请官镂六经版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刊镂者益多,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易于得书,其诵读亦因灭裂。然版本初不是正,不无讹误。世既一以版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作为版本学的专有名词,版本是指同一部书在编辑、传抄、刻版、排版、装订乃至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王欣夫《古文献学要略》:“所谓版本,并不限于雕版印刷的书籍,而实际上也包括没有雕版印刷以前的写本和以后的钞本、稿本在内。”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版本学现象出现得很早。有了成行的书籍,应该说便有了版本;对版本与版本之间的歧义现象加以留意、比较、推断,这就是一种萌芽状态的版本研究之学。一般认为版本研究之学在西汉已经诞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是其向上发展时期,宋时正式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元明持续发展,清代则达到鼎盛。但版本学的正式定名却迟至清末。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一《版本之名》中指出:近人言藏书者,分目录、板本两种学派……私家之藏,自宋尤袤遂初堂、明毛晋汲古阁及康雍乾嘉以来各藏书家,龂龂于宋元本旧抄,是为版本之学。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顾廷龙《版本学与图书馆》中补充道:“版本学的内容实在是相当丰富的,如关于图书版本的发生和发展,各个本子的异同优劣,制版和印刷的技术,版本的鉴别,装订的演变,以及研究版本学的历史等等,英爱可以成为一门专门的科学。”所谓的古籍版本学,就是研究有关估计版本的学问,它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形式尤其是以刻本、写本为重点的古书版本,是一门研究古籍版本源流演变及其鉴定规律的学科。狭义的古籍版本学,其研究对象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纸质图书,而广义的古籍版本学还包括先秦的简策图书等。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随着书籍文献的发展,版本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它囊括了以雕版印刷为主体,同时包括雕版之前的写本和之后的抄本、活字本、手稿本、批校本、影印本等各种类别,也包括新式印刷的各种书本。现在,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制品,也是一种广义的书籍,同样有版本问题。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2、了解版本的重要性。重视版本是我国学术的优秀传统之一。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不同版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读书能获得好的版本,意义十分重大。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首先,读书应择善本。张之洞《书目答问》曰:“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顾广圻:“盖由宋以降,板刻众矣,同是一书,用校异本,无弗夐若径庭者。每见藏书家目录,经某书史某书云云,而某书之何本漫尔不可别识。然则某书果为某书与否,且或有所未确,又乌从论其精粗美恶也。”余嘉锡:“盖书籍由竹木而帛,而纸;由简篇而卷,而册,而手抄,而刻版,而活字,其经过不知其若干岁,缮校不知其几何人。有出于通儒者,有出于俗士者。于是有断烂而部不完,有删削而篇不完,有节抄而文不完,有脱误而字不同,有增补而书不同,有校勘而本不同。”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明陆深《金台纪闻》:金华戴元礼,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戴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视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之去。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戴求得其书,乃饧字耳。戴急为正之。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好古者重宋版书,不惜以千金、数百金购得一部,则什袭藏之,不特不轻示人,即自己亦不忍数翻阅也。余每窃笑其痴。王鼎丞观察定安酷有是癖,宰昆山时,尝买得宋椠《孟子》,举以夸余。余请一观,则先令人负一椟出,椟启,中藏一楠木匣。开匣,乃见书。书之纸墨亦古,所刊笔画,亦无异于今之监本。余问之曰:“读此可增长智慧乎?”曰:“不能。”“可较别本多记数行平?”曰:“亦不能。”余笑曰:“然则不如仍读今监本之为愈耳,奚必费百倍之钱以购之耶?”王恚曰:“君非解人,不可共君赏鉴。”急收#之。余大笑去。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读书宜求善本,从读书治学的角度看,同符或接近原稿的书就是善本。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篇》云:“善本之义游散:一、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精本(精校、精注);三、旧本(旧刻、旧钞)”。应当注意的是,从书的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看,古本就是善本,但从读书治学的角度看,古本就未必都是善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入选原则,大的原则三条:一历史文物性,二学术资料性,三艺术代表性,即所谓的“三性”。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其次,校书应备众本。广搜异本,进行比较,择善而从,是校书所应当首先采用的基本方法。《四部丛刊》编辑者则称:“版本之学,为考据之先河。一字千金,于经史尤关紧要。兹编所采录者,皆再三考证,择善而从。……若仅以时代先后论之,则不免于盲人道黑白矣。兹编于此类,颇用苦心,非泛泛侈言存古也。”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孙德谦《刘向校雠学纂微》:校书之事必备有众本乃可以决择去取。近世如阮文达之校《十三经》有所谓单经本、经注本、单疏本、注疏本谢墉之校《孙卿子》有所谓影钞大字宋本、元刻纂图互注本、明虞氏王氏合校刻本、明世德堂本、明钟人杰本是也。姑举一二此外无不皆然。欲校一书,须备众本,有断然者。葢不备众本,书之或有缺佚,或有谬误,其义皆不可通,此读者之大憾也。故既得一别本矣,足与此本对校,又当兼备众本。如是,则异同得失,始能辨别,而有所折衷。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再次,购书藏书应鉴异本。藏书一般从购书开始,而购书就必须有版本知识。要能精于鉴别。夫藏书而不知鉴别,犹瞽之辨色,聋之听音,虽其心未尝不好,而才不足以济之,徒为有识者所笑,甚无谓也。如某书系何朝何地著作,刻于何时,何人翻刻,何人钞录,何人底本,何人收藏,如何为宋元刻本,刻于南北朝何时何地,如何为宋元精旧钞本,必须眼力精熟,考究确切。再于各家收藏目录、历朝书目、类书总目、读书志、敏求记、经籍考、志书、文苑志、书籍志、二十一史书籍志、名人诗文集书序跋文内,查考明白,然后四方之善本秘本或可致也。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且与二三知己与能识古本、今本之书籍者,并能道其源流者,能辨原板翻板之不同者,知某书之久不刷印,某书之止有钞本者,或偕之闲访于坊家,密求于冷铺,于无心中得一最难得之书籍,不惜典衣,不顾重价,必欲得之而后止。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最后,学术研究应注意版本。第一节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而现代意义的版本很大程度上又与知识产权相联系。现代法律制度规定,著作者享有著作权,出版者享有版权。而无论著作权还是版权,其物质形态都是某一版本。我们选择某一版本,也就形成了与著作人及版权人的法律关系。因此,重视版本的选择和使用,应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好的版本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正确的信息,也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研究的便利。第二节版本的类别1、写本的性质与种类。写本亦称手写本,即成书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为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唐以前的纸书均为手写本。印刷术发明后以至明清时期,手写本仍然存在。一是刻本面世之前,几乎所有书籍均有写本之阶段,二是有些大型类书或需求量极少的书籍,不便刻印而只能以写本形式流传(如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第二节版本的类别写本因其性质与作用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手稿本。作者亲笔所写,多增删修改,一般有署名和序跋,最能体现作品原貌,反映作者的创作过程。二是稿本。非作者亲笔所写,但经过作者校改,一般有作者印鉴。又称清稿本,也能体现作品原貌。三是抄本。未经作者过目,更无作者笔迹。或从稿本过录,价值仅次于稿本;或为传抄,其价值当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些难得珍本正赖抄本得以流传。时代自唐抄本至清抄本均有。时代难以确定者统称为旧抄本。第二节版本的类别2、刻本的历史与分类。刻本指在板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书籍。刻本始自唐代,分类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分类。第
本文标题: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1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