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行性研究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行性研究指导老师:黄琛小组成员:李茂盛200910440107徐雨霞200910440121邹文娟200910440126肖雪琴200910440133郑春红200910440141巫桃香200910440224彭珍珍200910440237张小红200910440239内容提要•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分析•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现状分析•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交通情况分析•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优势分析•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研力量分析•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力量分析•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政策优势分析一、地理位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中心城市南昌北距武汉和合肥、南距广州、西距长沙、东距杭州等特大城市的直线距离较近,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周边兄弟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有进位赶超的现实基础和强大动力。环湖地区范围•环湖地区范围涉及江西省南昌、九江、新余、鹰潭、抚州和景德镇6个设区市、42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32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1%。环湖地区人口总数18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90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43%和45.2%。2008年区内GDP300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5%。该区是江西省主要商品粮、棉、水产品及油料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淡水养殖基地,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较好,是江西省重点发展区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环湖地理地貌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区内地形为一个大型盆地,东、南、西三面高,北部低,自南向北、由外及里缓缓倾斜;地貌以平原、岗地、丘陵为主。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国际重要湿地。环湖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旅游资源,自然条件优越,水清草美花香,水产丰富,珍稀鸟类众多,有150多种鸟类栖息在鄱阳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鄱阳湖吸纳了江西全省流域面积97%的江河水,省内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多年平均入湖水量1285.7亿m³;南北长173km,东西平均宽约16.9km,最宽处约74km,最狭处约2.8km;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东)、北(西)两部分,南西湖面宽阔,为主湖区,北部湖面狭长,为湖水入江水道区。鄱阳湖流域面积16.22*104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0%,平均年径流量1450*108m³,占长江流域的15.2%。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1636mm。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l2.86m,最高水位为1998年7月31日的22.59m,最低水位为1963年2月6日的5.90m(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年内水位变幅9.79)15.36m,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m。总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越的地理区位,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抢抓历史机遇抢占了先机,赢得了机遇。二、环境情况•鄱阳湖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从其所处的资源地位和重要要意义来讲,整个鄱阳湖区具有世界生命湖泊网、国际重要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3大显著特征。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作为地球之肾和湖泊湿地类型,鄱阳湖湿地被普遍认为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1983年至1988年鄱阳湖区综合科学考察时,将“鄱阳湖区”定义为鄱阳湖水域、洲滩所属的沿湖11个县市(九江市、湖口、都昌、星子、德安、永修、波阳、余干、进贤、南昌、新建县)行政疆域的总称,面积为19761.5km2;江西省进行农业区划时将“鄱阳湖地区”作为“简明农业区划I号一级区”“赣北鄱阳湖平原粮棉油畜水产区”的简称,其范围除沿湖11个县市外,增加了外围毗邻的14个县市,共计25个县市(九江、湖口、都昌、星子、德安、永修、波阳、余干、进贤、南昌、新建、彭泽、瑞昌、临川、东乡、丰城、清江、高安、安义、乐平、万年、余江县、原抚州市及南昌、九江市区),面积为38760.6km2,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23.22%。平原岗地间河网密布,加上鄱阳湖水域,形成了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区域。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现状•依据我国土地利用详查及资料,对1986年到2004年的近20年间的鄱阳湖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变化现状进行分析。前15年耕地的数量与结构变化不大,稳重有所增加,但是近年来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全区耕地面积,1986年为53.99万hm2,占土地面积27.66%;2000年为54.54万hm2,占土地面积的28.88%;15年来净增加耕地5538.17hm2,比1986年增加了1.03%.;但从2000年开始,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到2004年为止,减少到50.19万hm2,比1986年减少3.80万hm2,减少了7.03%。生态环境的改善•随着近年来禁牧、退田还湖等措施在鄱阳湖地区实行,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呈现水清、草绿、花红的壮美景象。鄱阳湖湿地为鄱阳湖辐聚水系的汇聚中心,其水环境受制于整个水系大环境。鄱阳湖水系由鄱阳湖及与之相连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及清丰山溪、潼津河、樟田河和博阳河组成,流域面积162225km2。•针对鄱阳湖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可以在鄱阳湖入江水道的屏峰山—长岭断面上将架设综合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同时运用拦、排、蓄等手段,达到“江湖两利”的防洪和水资源利用效果;通过控制相对稳定的内湖水位和建立生态防护区,达到湖区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血防、水产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美丽的鄱阳湖湿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三、交通状况分析境内及周边主要公路有:昌九景高速、景鹰高速、206国道、梨温高速。与国内各大城市距离:至武汉375公里、至苏州520公里、至杭州400公里、至上海600公里、至宁波550公里、至温州550公里、至广州1118公里、至深圳1220公里、至东莞1210公里、至厦门1200公里。•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编织起一张立体的客运网,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昌九、九景、景婆(常)梨温、温厚高速公路串成了该生态经济区环形快速通道。浙赣、皖赣铁路、京九、鹰厦、横南五条铁路大动脉,加上即将动工兴建的九景(婆)衙铁路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南昌、九江、景德镇线和周边的游客聚散地黄山、街州共有5个机场,加上正在筹建的三清山机场,将有6个机场提供快速的出入通道,使环都阳湖具备了良好的可进入性。四、鄱阳湖区的资源丰厚•1.生物资源•鄱阳湖兽类分布具有明显的亚热带丘陵平原分布的特征。兽类组成,以小型食肉动物和草食类动物为代表种。兽类有9科13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东方蝙蝠、黄鼬、猪獾、华南兔、豹猫、麝鼠等。鄱阳湖的鱼类有21科140种。优势种是鲤科的鲤鱼和鲫鱼,贵重鱼类有银鱼、鳜鱼、鲥鱼、刀鱭、鲟鱼等。•鄱阳湖湿地共有鸟类332种,其中被我国政府列为一级保护的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鹤、大鸨、中秋沙鸭、遗鸥、白尾海雕、白肩雕、金雕等10种;二级保护的有白枕鹤、灰鹤、天鹅等44种。候鸟往往是跨越国界迁飞的国际鸟类,鄱阳湖有不少是属于国际性保护的候鸟。其中有153种鸟类是中国和日本政府签订的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规定保护的鸟类,占该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总种数227种的67.4%,有49种鸟类是属于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签订的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规定保护的鸟类,占该协定中保护鸟类总数81种的60.5%,还有13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协会列为国际性濒危的鸟类。这些鸟类绝大部分是水禽如白鹤、东方白鹳、白头鹤、白枕鹤、灰鹤、黑鹳、大鸨、白额雁、白琵鹭、小天鹅等,总数在30万只以上,最多时达67万只。鄱阳湖区统计到白鹤越冬种群数量最高达4000多只,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5%以上,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最高达2800多只,占全世界东方白鹳总数的85%以上。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2.旅游资源•鄱阳湖湿地观鸟: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8年开展观鸟旅游活动,是我省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最早的地方,由大湖池、中湖池、沙池、蚌湖等9各季节性湖泊组成,春夏洪水时这一带连成一片,冬季枯水时各自成湖。由于水草茂盛,鱼类丰富,气候适宜,无工业污染,从而成为候鸟的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鄱阳湖湿地观鸟还有很多地方,如:新建县的南矶山保护区、都昌县的候鸟保护区、进贤县的青岚湖保护区、鄱阳县的白沙洲保护区、余干县的康山自然保护区、星子县的廖花池保护区、共青城的南湖保护区等。鄱阳湖上名山秀屿和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有著名的庐山、龙虎山,湖口县的石钟山、大孤山,都昌县的南山和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墩,吴城古镇等。•3.矿产资源•我省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07年底,已发现各种有用矿产183种(以亚种计),矿产地5000余处,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124种,已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119种,矿产地1476处。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较大影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我省有36种,其中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铜、钽、重稀土、铀、钍、铷、伴生硫、化工用白云岩、麦饭石、黑滑石等10种,第二位的有钨、铋、银、铌、铯、碲等8种,第三位的有金、铍、锂、化肥用及制灰用灰岩、玻璃用砂及玻璃用砂岩、泡石粘土等12种。五、科研力量强大•建立鄱阳生态经济区还有着强有力的科研教育力量作支撑。•1.人力资源方面:•江西省共组建99个创新团队。其中在省内有关高等院校、科研究院、省属医院等22家单位组建了44个知识创新团队,在全省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组建了30个技术创新团队,新组建创新团队25个。今后还将重点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开发,大力推进南昌、新余、共青城、南昌大学和江西铜业集团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合作机制。“十二五”期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将达54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38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0万人。•江西省将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打造一批引智成果精品工程和重点项目;加强外国专家行政许可服务窗口建设等。此外,江西省还将实施赣鄱英才555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工程、青年俊才开发工程,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到“十二五”期末,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将达到29%,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16人,人才贡献率将达到34%2.技术引进••“十一五”期间,江西引进外国专家年均增幅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引智之路。全省共引进外国专家15000多人次;实施引进海外技术、管理专家项目1000多项,解决技术难题1619项;组织实施出国(境)培训项目120多项,培训人员2904人次;建立国家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4家、国家级引智成果示范单位1家、国家级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1家、省级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22家,引进推广国外新技术、新品种160余项;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3400多个,带动全省65%的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人均年收入比全省农民人均年收入高出600元;投入引智经费近1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约110亿元,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6.2亿元。3.技术成果方面:全省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国家科技奖获奖数、科技成果登记数、技术合同成交额“三个历史性突破”。2011年,江西省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为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的新突破。在江西省科技奖的推荐评审方面,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科技奖励工作效果和质量比上年有较大提高,第一次实现了各奖种全覆盖。江西铜业集团铜冶炼技术创新团队自组建以来,与国内外3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了产学研合作。2010年度,该团队开展铜冶炼相关技术像湿法冶金技术、闪速炉熔炼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污水净化技术及冶炼渣综合利用
本文标题: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行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656 .html